《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有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课上的要精彩还要会听课和评课。
听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然而从教以来我一直感觉在评课时不知道说什么,从哪些角度评课。
每当听到同事们专业的评课,敬佩不已。
这学期开学校教科室发给我们这本书《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空闲时间仔细读过以后,发现其中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尤其是如何进行听评课。
下面我来谈一下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一,做好听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从听课中学到东西,就必
须做个有心人。
以前我在去听课时,直接拿着听课本走进班级,有时连相应的教材都不带,发现一节课只是匆忙的在记录,不能很好的体会授课者的设计意图,获得的只是整体的一般印象或对某个问题的表面了解。
一节课听下来感觉收获不大。
读了《课堂观察》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作为观察者,我们要把听课内容找来预习一下。
和被观察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研究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析难点、重点。
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和授课班级的情况。
同时设想一下,假如让我上这样的一节课准备怎样教法。
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二,观察的角度要多维化
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然而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
《课堂观察》教会我从四个维度进行观察。
一,观察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观察学生在的课堂表现,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二,观察教师的教,看看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看看
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否达成。
看看新课如何导入。
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
三,了解课堂性质,也就是这堂课是什么课?四,体验课堂文化,也就是我在该课堂呆了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在听课时就特别注意从这几点入手,能够抓住重点,在评课时也就有话可说了。
三,尝试小组合作
以前去听课,我都是单兵作战,但是观察点繁多,既要看教师又要看学生,还要对现象作出快速判断,顾此失彼。
《课堂观察》提倡我们建立“合作体”。
在读完故事“合作深入,无尽的探索”后,我觉得在以后的听课中,我应该多和同事合作观察,我想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的思维火花。
四,听课后要整理材料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时有些细节我们来不及思考,如果听课后不进行材料整理,在评课时就很难说出独到的想
法。
>中讲到听完课要进行“课后会议”,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听完课及时整理思路,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进行反复的琢磨。
总结本课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为评课提供材料。
五,听课后要不断反思
以前在听课后我没有写课后反思的习惯。
听过就听过了,听课的印象很快淡出记忆,包括一些曾经被感动的好课,时间久了,也只留下一丝曾经的感动,无法回忆和思考到底好在哪里。
在读完故事分享中“是谁改变了我的专业生活”后,我觉得自己在今后也要写一写课后反思,把详细的课堂片段记录下来,加上自己和别人的分析,可以为以后研究相关的专题提供很好的例子。
走进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这本书为我今后的听评课指明了方向,让我感受到教学的低温,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