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第九章养猪场生产经营与管理一概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猪场在猪种、饲料、防疫、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成绩都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
生产成绩提高的同时,效益却高低不一,有亏有盈,原因何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养猪行业的特点:对市场需求、猪肉及饲料价格等反应敏感;鲜活、易耗、易腐。
要求:周转快、环节少、流通顺畅。
现代化养猪生产要取得高产、高效、优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缺一不可。
现代化养猪的标志:高生产水平(?)高生产效率(?)。
高生产效率:由于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耗时越来越少;另外,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化。
现代化猪场一个劳力,过去养猪200-250头,现代化场现在可养3000-4500头。
目前我国劳动力低廉,生产资金不足,不要过分追求高生产效率。
高生产水平:现代养猪生产采用了最先进的遗传育种、营养需要、环境控制、猪的行为特性、专门化的机械设备和疫病防治等先进技术,生产水平大大提高;种母猪年产2.8窝,产仔26-28头,料肉比2.6-2.7,平均瘦肉率达60%以上。
二、我国目前的规模养猪业1、现状:正从千家万户传统的副业养猪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向集约化、商品化大生产过渡。
2、形式:专业户生产和规模化养殖场专业户养猪:投资少,见效快;自学养猪技术;自配混合饲料、管理细致周到,效益显著。
专业生产场养猪:饲养一定规模的种猪群。
选择适合的种猪;技术力量强;提高繁殖性能;独立经营管理,分工负责。
3、规模养猪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转化;缓解家庭副业养猪的季节性和市场需求均衡性之间的矛盾;利于国家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控制,稳定生产;有利于不断提高种猪和猪肉质量,扩大出口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4、规模养猪的存在问题(要高度重视)我国饲料资源缺乏,尤其是蛋白质饲料;饲料价格高,猪粮比价不合理;良种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经营者技术和管理能力相对缺乏;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供销存在脱节现象。
现代养猪经营的理念缺乏。
三、现代养猪经营1、养猪经营者:在国家各项养猪生产方针指导下(认真领会),面对资源、技术、市场等竞争环境(充分调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合理的确定养猪生产的经营方向和目标,有效地组织养猪生产的产、供、销活动。
2、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工业设备来装备生产,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和管理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猪的产品率和商品率,从而达到稳产、高产、高效和低成本的目的。
3、养猪作为一项产业,经营侧重解决生产方向、目标和产供销活动等有关发展养猪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管理侧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协调等具体工作。
从事商品生产的几种观念:好酒不怕巷子深?你无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新,你新我变。
生产第一代,开发第二代,研究第三代,思考第四代。
强调发展,但要保持相对稳定。
四、养猪经营者的条件和能力现代养猪生产者的经营管理才能在现代商品生产中越来越重要,单纯会养猪和养好猪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经营者。
会养--养好--懂管理--会经营(水平逐步提高) 1、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超前意识)2、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经营好坏的关键)3、提高管理和营销水平(计划落实,物质和产品交易) 4、提高卫生保健水平(预防为主)5、提高财会水平(管好资金,领导的眼睛五、现代养猪经营的四原则1、重视品种改良:好的种猪是产仔多、生长快、耗料少、产肉多、肉质好的品种,饲养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引种注意事项)2、降低饲料费用: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提高饲料转化率相当重要。
(饲料采购注意事项)3、加强卫生防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卫生消毒、防疫制度的执行。
(免疫程序如何制定?)4、发挥管理制度职能:生产销售管理不可或缺,懂技术善经营。
(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六、现代养猪经营的类型及其经济效益分析现代养猪生产要求集约化和工厂化,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保证。
就经营类型而分,有三种:1、饲养繁殖母猪以出售仔猪为目标的专业繁殖场;2、饲养肥猪的专业肥育场;3、两者结合(大公司或猪场通常采用的经营方式)。
4、问题:猪场的生产规模通常怎么表示?三种类型猪场各饲养有什么猪群,使用什么饲料?1、饲养繁殖母猪以出售仔猪的专业繁殖场经营目标:以繁殖、出售仔猪供应市场;收入:出售断奶仔猪;(主体收入)淘汰母猪、粪肥等。
(次要收入)支出:饲料、设备、药品、管理等费用;特点:资金周转相对较慢。
生产要求:饲养适应性强的繁殖母猪,加强种猪的饲养管理;搞好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繁殖母猪出售仔猪的专业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品种质量、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市场对仔猪的需求、仔猪价格、饲料价格和母猪饲养成本等。
仔猪断奶窝重的大小和母猪耗料成本直接影响饲养繁殖母猪的经济效益。
问题:间接影响生产效益的因素还有哪些?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可提高经济效益,但技术因素对早期断奶有重要影响。
繁殖母猪标准化饲养,即按饲养标准规定的营养水平饲养;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和做好市场预测工作,防止断奶仔猪无计划投放市场而引起大量淘汰母猪等周期性影响。
全面提高养猪技术,加强管理,采取一切措施增加收入,降低支出。
2、饲养肥育猪的专业肥育场的生产经营经营目标: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肉猪。
收入:出售商品肉猪和粪肥等;(主次之分?)支出:饲料、药品、管理等。
(主次之分?)饲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增加产品的产量和提高其质量以及增重耗料比等方面。
增重1 公斤的饲料费用分析生产费=饲料费+仔猪费+其他物质费+人工费+地租+资本利息@其中前两项占80%。
3、自繁自养猪场的生产经营结合上两种方式进行估算。
自繁自养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大部分现代养猪生产场所采用的。
好处:防疫方面,品种方面,管理方面等。
问题:请列出主要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三种方式比较:养猪技术高、饲料价格低、仔猪价格高时,养繁殖猪有利,但对饲料生产者及养肥猪不利;饲料价格高、仔猪价格低时,肥猪生产者是否有利?(看肉猪价格)自繁自养相对较稳定一些。
注意:根据市场行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生产。
全面提高养猪技术,及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搞好养猪生产的计划性,做好市场预测工作。
七、生态农业是发展养猪业的有效途径几种养猪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否值得提倡?)1、猪---鱼---粮生态农业模式2、猪---沼气---鱼---果生态农业模式3、鸡鸭---猪---沼气---鱼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从时间的边续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上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加速能源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循环,使能量得到合理的利用。
绿色养猪业:污水环保处理,抗生素的使用,药物残留,疾病防治,各种添加剂使用等。
八、养猪生产的社会流通1、猪的价格构成生产成本:饲料费用、劳动工资、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医药费、水电费及共同生产费用等,其中饲料成本占75-80%。
流通费用:运输、损耗、利息、保管等费用。
利润= 收入- 成本: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必须合理,且合理分配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税金:是价格构成的重要因素,我国为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免除养猪生产者的税金。
2、影响猪价格的主要因素:猪的价值:构成猪价值的生产成本是影响猪只价格的主要因素。
国家的价格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基本不干涉,但可以间接调控。
供给与需求关系:与猪粮比价、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养猪技术水平等有关。
3、猪的销售渠道:分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向市场供应;由中间商再向市场供应。
九、养猪生产的技术管理1、建立高产种猪群(引种、选种选育和选配工作):首先精选良种,其中引种质量相当关键;其次是合理选留后备猪;再次是建立核心种猪群;最后是筛选最优配套组合。
2、合理的猪群结构指繁殖猪群中各类猪只在群体中的比例,良好的猪群结构要求是群体内既要高生产性能,又要能承前启后、具有合理的比例关系。
合理结构:公母比1:20-30;后备公母是每年淘汰和补充的1-2倍;繁殖场,2-4岁(3-5胎)基础母猪占60%,4岁以上为5%,一岁半至2岁占35%。
3、各项管理措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建立与实施实施岗位责任制和产量承包责任制;规定各级各类人员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既要有惩罚制度,又要有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
问题:你知道猪场内各生产环节的工人是如何工作的吗?4、加强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活到老,学到老,不能吃老本。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所学知识不可能一劳永逸。
不断向职工传授最新科技成果,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
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你对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的重要性有何认识?)5、各项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现在多是电脑管理,各种生产数据必须及时收集并录入电脑,以便及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问题:在养猪生产中,你对下面几句话有何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事实说话)6、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生产技术指标用于分析判断生产经营情况,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常用指标:配种率、受胎率、情期受胎率、分娩率、产活仔、成活率、日增重、出栏率、母猪年产胎次、杂种优势率、屠宰率、瘦肉率、饲料利用率、全群饲料报酬、平均背膘厚等等。
强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活到老,学到老”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十、养猪生产的计划管理对规模化猪场管理人员的要求:要对全年的产仔数、出售数量等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要负责对外交流和向上级汇报生产情况。
计划管理:对下一年生产进行估计,按可能达到的指标逐月落实计划,同时对全场工作进行监督,了解职工工作情况,鼓舞士气,奖惩分明。
具体计划内容:生产计划,基建设备维修计划,饲料供应计划,物资消耗、设备更新、产品销售、疫病防治、劳务、财务收支等等内容。
1、若干指标的计算:繁殖指标:配种受胎率、分娩率、育成率等;生长发育指标:生长率、绝对增重和相对增重、日增重、出栏率等;产肉和肉质指标:屠宰率、瘦肉率、肉脂率、净肉率、大腿比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等;饲料利用效率指标:饲料利用率,全群饲料报酬等。
2、各种计划的制定:配种分娩计划,淘汰选留计划,销售计划,猪群周转计划等(有一定经验后再培训效果较好)。
计划的制定:建立在各种定额的基础上的,如劳动力配备定额,劳动定额,物质消耗定额,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定额,财务收支定额等;计划的落实:必须有各种生产责任制和技术措施作保证,如岗位责任制,产量责任制,承包制等。
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有计划无落实。
十一、养猪生产的成本管理1、成本项目与费用:劳务费,饲料费,动力费,医药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维修费,低值易耗品费,其它如接待和推销费,管理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