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设计质量管理办法

2020设计质量管理办法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方针和目标 (3)第三章原则和方法 (3)第四章组织机构 (5)第五章职责 (5)第六章检查和监督 (6)第七章评估、考核和奖惩 (6)第八章附则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公司与规划景观设计院设计建设要求,为保证项目的设计质量,提高设计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本管理办法、设计管理程序文件及质量记录表、质量检查和评估表等记录性文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部门全过程、全专业的设计质量管理业务,鼓励设计创新创优。

第四条设计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设计成果的质量控制、产品品质控制、设计成本控制和进度计划控制。

第五条本管理办法作为本部门设计质量体系的一部分,由本部门设计参与人员组织编写和修订,最终解释权归本部门设计参与人员所有。

第六条术语和定义1、设计质量缺陷:按错误类别分级确定,具体内容参附件一《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及缺陷分级标准》。

2、设计主动变更率:设计主动变更数量/设计变更总数量。

3、设计主动变更:因设计疏漏导致的设计变更,不包含因客观因素变化导出的设计变更(例如产品定位变化、物料采购因素变化等)。

4、设计进度计划执行率:计划完成工作日-实际完成工作日/计划完成工作日。

5、设计成本控制:测算成本-目标成本/目标成本6、客户满意度:满意者数量/受调查数量7、设计创新创优:按所获取设计类奖项数量及等级单独确定。

8、产品:本部门所完成项目最终交付客户的成果。

9、外部客户:产品的终端使用者,包括产品的购买者、产品的经营者等。

10、内部客户:本部门内部与设计管理发生业务关系的主要职能部门。

第二章方针和目标第一条设计质量管理方针:以设计产品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打造精品项目,树立企业品牌。

第二条设计质量管理目标1、无重大设计失误和设计缺陷。

2、设计主动变更率在控制范围内。

3、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提升客户满意度。

4、保证设计成果报批报建的一次性通过率。

5、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达到阶段性目标成本要求。

第三章原则和方法第一条设计质量管理原则1、设计系统,全员参与。

2、界面清晰、责任到人。

3、控制过程,持续改进。

4、科学管理,全局平衡。

第二条设计质量管理责任的界定1、根据设计质量的管理职责,设计质量管理责任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设计质量负责人按质量问题分别承担质量责任。

2、设计质量责任按三个主要专业分别评估:规划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

3、规划设计质量的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策划方案设计阶段、控规设计阶段。

4、建筑设计质量的考核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前期预案设计阶段需执行质量管理要求,但不参与考核。

5、景观设计质量的考核分为两个阶段: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第三条设计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1、各专业负责人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全程控制设计质量,在各设计管理阶段结束后检查设计质量。

每个工作阶段产生的质量问题,需在下一工作阶段得以修正。

2、设计质量控制执行人员应全过程做好设计质量控制记录。

3、设计部分别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好质量控制:设计工作输入条件、执行程序、输出成果。

4、对设计项目的考评由技术质量部完成,考核办法参《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相关部分。

5、设计质量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和监督质量控制情况,督导设计质量控制执行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修正设计问题。

6、质量考核工作小组在按专业分阶段评估设计质量,考核设计质量负责人并确定奖惩结果。

(注:院成立质量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工作小组由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和院负责人指定的员工代表组成。

质量考核工作小组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设计质量,同时接受公司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组织机构第一条设计质量的监督、审查、管理机构及执行人1、监督、审查、管理机构: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门。

2、监督、审查、管理执行人:本部门设计项目负责人及质量内审员。

第二条设计质量控制的执行机构及执行人1、执行机构:分管领导、设计部2、执行人: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设计主管。

第五章职责第一条本部门设计质量项目负责人1、监督各设计质量管理,检查各阶段的设计管理成果。

2、汇总各项目、各设计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编制质量检查报告。

第二条项目设计总负责人1、全面负责所辖项目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各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2、协调各专业之间的质量管理配合工作。

3、督导各专业设计负责人完成本专业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工作。

4、呈报、落实质量管理奖惩分配方案。

第三条项目设计各专业设计负责人1、贯彻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2、严格进行技术管理和控制,审核设计技术文件,减少错漏碰缺,确保各阶段设计质量。

3、预审设计方案,控制主动设计变更。

4、各专业设计主管做好质量管理记录。

5、建立技术档案,填报质量记录。

6、针对质量问题,提出并落实解决方案。

第六章检查和监督第一条本部门设计内审员监督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情况,定期检查各分项设计成果和过程控制文件。

第二条本部门设计内审员协作技术质量部组织设计质量巡检工作;各专业设计负责人配合,并及时提供基础条件、各阶段设计文件及过程控制文件等基础数据和信息。

第三条本部门设计考核工作小组不定期抽查各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贯彻执行情况。

第七章评估、考核和奖惩第一条设计质量评估、考核和奖惩由技术质量部牵头组织,部门考核小组及内审员协助完成。

第二条设计质量考核的专业阶段划分:建筑专业:第一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第二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景观专业:第一阶段: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第一阶段:规划策划阶段;第二阶段:控规设计阶段。

其他各专业的考核在客户满意度考核点中完成。

第三条设计质量按年度考核。

第四条各专业分阶段考核,考核点详见第六条,各阶段考核平均分决定年度考核结果。

第五条本年度内无设计任务指标的,不参与考核。

第六条质量评估标准和依据各专业各阶段的质量标准等级分为五个方面评估:①设计质量缺陷率;②设计主动变更率;③设计进度计划执行率;④设计成本控制;⑤客户满意度,评估权重详见“附表一”第七条质量评估和考核1、被考核人在设计管理全程做质量控制记录。

在每个设计阶段开始前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和计划,提交本部门设计质量考核小组审阅,在每个设计阶段结束后做质量控制总结,并提出持续改进计划。

2、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结果和质量改进计划的执行结果将在考核后作为最终奖惩结果的依据。

3、本部门成立检查小组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质量调查。

第八条奖惩1、奖励本部门按考核结果排名前三名的,给予项目集体如下奖励(奖励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列支):第一名:奖励由审核小组决定;第二名:奖励由审核小组决定;第三名:奖励由审核小组决定;2、处罚年度设计质量后两名的,由本部门领导对员工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年设计质量后两名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3、设计质量创新创优以设计获奖情况为准。

按获奖等级评定分数,每获得一个奖项,按对应的奖项情况加分。

详见“附表二”。

第九条评估结果和奖惩兑现1、质量评估结果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公布。

2、创新创优奖项在获奖之后兑现。

3、技术质量部公布设计质量评估结果。

第八章附则设计质量等级评价依据如下文件:附件一、《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及缺陷分级标准》附件二、《设计质量评估要素》附件一: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及缺陷分级标准第一条设计质量标准控制基本要求1、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要求,符合基本设计标准;2、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设计质量标准;3、符合项目开发进度、协助成本合约部完成成本控制要求;4、控制产品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失误和质量缺陷。

第二条细则(设计质量问题等级划分,共分三类)(一)Ⅰ类错误(需上报本部门设计负责人:1、严重违反规范、标准、规定,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安全和使用的错误。

如:1)建筑专业:规划中消防间距不够,而又未采取措施;规划中日照间距不够;防火分区面积超规定,电梯/楼梯厅不符合防火要求等;2)结构专业:结构(含基础)选型错误;计算原则错误;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要求而未采取任何措施;含钢量超过设计合同或协议约定的,结构专业计算、构造层层加码,造成严重浪费者,如设计荷载取用过大,实际配筋又大于计算要求等问题。

3)给排水专业:规范要求的消防设施未设计;消防水量、水压达不到规范要求;生活给水水量、水压达不到规范要求等。

4)暖通专业:规范要求的防火排烟设施未设计,排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又未采取必要的措施等。

5)电气专业:变配电、电话、电视、消防、广播音响等系统及各种机房平、剖面设备布置等严重违反规范、标准、规定;配电方案有严重缺陷等。

2、设计不周或有严重错误,有可能造成不能正常使用、不安全或重大经济损失。

如:1)建筑专业:总平面竖向设计错误;轴线错误或对不上;楼梯净高不足;视线计算错误等。

2)结构专业:计算书未经校对或计算中存在影响安全的严重错误而未经发现;基础选型错误,引起沉降过大;竖向构件强度不足等。

3)给排水专业:由于设计的水塔或水箱高度不够,造成水压不足,出水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消防减压等设计不当等。

4)暖通专业:冷、热负荷计算有重大错误或系统选择不当;膨胀水箱高度低于采暖系统;重要设备容量、规格选型错误;管井或机房面积不足等。

5)电气专业:选用国家已公布的机电淘汰产品;负荷计算选用标准不满足行业规范、规定;重要电气设备容量、规格选型错误;管井或机房面积不足等。

供配电系统的控制保护,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原理图,各站弱电设备之间线路连接图等设计不周或有严重错误等。

3、严重影响报建及营销工作的问题。

如计容积率面积(包含各个分部)超过政府允许的误差范围;平立剖面对不上;人防单元面积超过规范等。

4、Ⅰ类错误的解决及处理方式:1)设计人员将问题上报负责人,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召开会议,提出解决方案。

2)负责组织相关负责人落实解决方案。

(二)Ⅱ类错误(无需上报本部门设计负责人,由设计项目负责人监督、负责):1、局部违反规范、标准、规定、但容易修正、且返工量不大。

如:1)建筑专业:栏杆的高度及强度不符合要求,消防电梯不合防火要求,疏散门宽度不够,疏散距离超标,管道井不符合防火规范等。

2)结构专业:按简支计算的梁、支座与梁柱整体连接构造用负筋不够;悬挑构件配筋错误;结构设计不符合建筑要求等。

3)给排水专业:选用了已淘汰的耗能大的设备;生活饮用水管与非饮用水道连接,未采取防回流污染措施等。

4)暖通专业:选用了已淘汰的产品;管道井不符合防火规定;过防火墙未装防火阀;风管材料及保温材料不符合防火要求;管道布置不合理,影响使用功能等。

5)电气专业:低压配电级数超过三级;照明平面中单相回路灯具数量和插座数量超过规范要求;烟、温感探测器位置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防火报警系统与设备专业的要求不一致;消防负荷未考虑双电源末端切换;保护开关与导线不匹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