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1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1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地西泮不用于A.癫痫持续状态B.麻醉前给药C.焦虑症或失眠症D.全身麻醉2.抢救巴比妥类急性中毒时,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 洗胃B.给氧、维持呼吸C.注射碳酸氢钠,利尿D.给予氯化胺3.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是A.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B.直接作用于GABA受体起作用C.作用于苯二氮受体D.直接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4.地西泮无下列哪个作用A.抗精神分裂症B.抗惊厥C.抗癫痫D.中枢性肌松5.下列镇静催眠药中那种对癫痫持续状态最好A.地西洋B.苯巴比妥C.水合氯醛D.异戊巴比妥6.癫痫小发作首选药物是A.苯巴比妥B.水合氯醛C.地西洋D.乙琥胺7.在抗癫痫药物中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是A.苯妥英钠B.卡马西平C.三唑仑D.苯巴比妥8.治疗惊厥无效的是A.苯巴比妥B.地西泮C.氯硝西泮D.口服硫酸镁9.癫痫持续状态首选A.苯妥英钠B.地西泮静脉注射C.异戊巴比妥D.硫喷妥钠10.癫痫大发作首选的药物是A.乙琥胺B.苯妥英钠C.水合氯醛D.硫喷妥钠11.易产生牙龈增生的抗癫痫药是A.卡马西平B.丙戊酸钠C.苯妥英钠D.苯巴比妥12.对小发作无效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苯妥英钠C.丙戊酸钠D.乙琥胺13.有关氯丙嗪作用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A.安定作用B.镇吐作用C.α受体激动作用D.M受体阻断作用14.氯丙嗪不能用于下列何种疾病A. 人工冬眠B. 晕动病C. 精神分裂症D.发热15.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机理是A. 抑制内热源释放B.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C. 抑制PG的合成D. 抑制外热源的释放16.长期使用氯丙嗪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 体位性低血压B. 锥体外系反应C. 过敏反应D. 口干17.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机理是A.阻断黑质-纹状体DA受体B.阻断中脑-边缘系统DA受体C.阻断结节-漏斗通路DA受体D.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18.小剂量氯丙嗪镇吐作用的部位是A.呕吐中枢B.节结-漏斗通路C.黑质-纹状体通路D.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19.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A.激动中枢内的胆碱受体B.阻断中枢内的胆碱受体C.激动中枢内的多巴受体D.阻断中枢内的多巴受体20.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宜选用何药治疗A. 左旋多巴B. 苯海索C. 溴隐停D. 卡比多巴二、单选题:1.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是:A.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B.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大脑边缘系统D.延脑 E.纹状体2.胆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胆绞痛应选用:A.哌替啶 B.阿托品 C.吗啡D.吗啡+哌替啶 E.阿托品+哌替啶3.关于吗啡描述错误的是:A.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B.镇静作用 C.呼吸抑制D.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 E.引起体位性低血压4下列不属于吗啡治疗范围的是:A.镇痛 B.止泻 C.心源性哮喘D.分娩止痛 E.血压正常的心梗患者止痛5.吗啡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是:A.阻断α受体 B.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C.抑制血管平滑肌D.激动β受体 E.激动M受体6.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白三烯的生成 B.抑制中枢阿片受体 C.抑制PG 的合成D.直接抑制中枢 E.抑制TXA2生成7.有关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C.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D.对直接注射PG引起的发热无效E.对已合成的发热无效8.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布洛芬D.扑热息痛 E.吲哚美辛9.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A.抑制TXA2合成 B.促进PGI2合成 C.促进TXA2合成D.抑制PGI2合成 E.抑制凝血酶原10.几无抗炎作用的药物是:A.保泰松 B.布洛芬 C.阿司匹林D.扑热息痛 E.吡罗昔康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妥英纳能诱导为苯巴比妥B.扑米酮可以代谢为苯巴比妥C.丙戊酸纳对所有类型的癫痫都有效D.乙琥胺对失神小发作的疗效优于丙戊酸纳E.硝西泮对肌阵挛性癫痫和小发作疗效较好12.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A. 硫喷妥纳静注B. 苯妥英钠肌注C. 静注地西泮D. 戊巴比妥钠肌注E. 水洽氯醛灌肠13.治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最有效的是()A.地西泮B.苯巴比妥C.苯妥英钠D.乙琥胺E.乙酰唑胺14.具有抗焦虑抑郁情绪的抗精神病药是()A.氟哌啶醇B.泰尔登 C.五氟利多D.氯氮平 E.氯丙嗪15.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A.阻断黑质-纹状体系统D2受体B.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C.阻断结节-漏斗系统D2受体D.阻断肾上腺素 受体E.阻断M胆碱受体16.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A.锥体外系反应 B.中枢抑制症状C.体位性低血压 D.内分泌紊乱E.过敏反应17.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应选用A.多巴胺 B.肾上腺素C.麻黄碱 D.异丙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18.苯妥英钠抗癫作用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病灶本身异常放电B.稳定神经细胞膜C.抑制脊髓神经元D.具有肌肉松驰作用E.对在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19.长期应用苯妥英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B.叶酸缺乏C.过敏反应D.牙龈增生E.共济失调20.碳酸锂主要用于A.精神分裂症B.抑郁药 C.焦虑症D.躁狂症 E.以上均不是三、填空题:1.冬眠合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口服阿司匹林1g以下时,其代谢按__________进行,当剂量大于1g时,其代谢按__________进行。

3.小剂量阿司匹林可__________血栓形成,原因是减少血小板中__________生成。

高浓度时可__________血栓生成,原因时是减少了__________合成。

4.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氯丙嗪对中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期应用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三种可用__________对抗。

7.治疗癫大作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苯妥英钠经口服后,吸收__________,且__________。

一、问答题:1.详述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2.简述吗啡镇痛作用的机制。

3.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不同。

4.试述阿司匹林对血栓的影响及原因。

5.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有哪些。

6.抗癫药分几类?每类分别举一例代表药物。

7. 癫痫大发作可选哪些药物治疗?8. 癫痫小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应选何药治疗?9.简述氯丙嗪镇吐作用的特点及机制。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asthma):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此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2.瑞夷综合征(Reye syndrome):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一系列反应,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称为“瑞夷综合征”。

3.人工冬眠: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异丙嗪)合用,则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并可使植物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称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能阶段.为进行其他有效的对因治疗争得时间。

多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4. 镇痛药(analgesics):一般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在不影响患者意识状态下选择性地解除或减轻疼痛,并同时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的药物。

5.P-物质(substance P):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的兴奋性递质,简称P物质。

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

6.戒断症状:反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一旦停药则可出现兴奋、失眠、流泪、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此称为戒断症状。

7.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8.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PTP):指反复高频电刺激(强直刺激)突触前神经纤维,引起突触传递的易化,再以单个刺激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使突触后纤维的反应较末经强直刺激前为强。

二、单选题:1.B 2.E 3.D 4.D 5.C 6.C 7.A 8.B 9.A 10.D 11.D 12.C 13.C 14.B 15.B 16.A 17.E 18.B 19.D 20.D 三、填空题:1.μκσδ2.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3.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4.抑制 TXA2促进 PGI25.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瑞夷综合征6.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7.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地昔帕明等8.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抗中枢胆碱药9.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10.缓慢、不规则四、问答题:1. [吗啡的药理作用]首先: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镇痛:是目前最有效的镇痛药,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

(2)镇静:消除患者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并可出现欣快感。

(3)抑制呼吸:与抑制延脑的孤束核有关,治疗量引起呼吸频率减慢,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4)镇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

(5)其他:能缩小瞳孔,中毒时瞳孔呈针尖样大小。

其次:平滑肌兴奋作用。

吗啡可提高胃肠、泌尿道和支气管平滑肌张力,故可引起便秘、止泻、诱发支气管痉挛、排尿困难等症状。

吗啡兴奋奥狄括约肌使胆道排空受阻,胆内压升高诱发胆绞痛,阿托品可缓解。

最后:心血管系统作用。

治疗量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 吗啡的临床应用](1)镇痛:对各种疼痛均有效,但易成瘾,故主要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对心肌梗塞引起的疼痛在病人血压正常时可用吗啡止痛。

(2)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突发的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注射吗啡可缓解。

(3)止泻:常选用阿片酊,减轻腹泻症状。

2.吗啡镇痛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吗啡激动中枢痛觉传导通路上的阿片受体,产生模拟体内内啡肽的作用,使痛觉一级传入神经末梢的P物质释放减少,而产生镇痛作用。

3.(1)吗啡扩张外周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消除肺水肿。

(2)吗啡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间接减轻心脏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