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说明:一家之言,请批判使用。
序图: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一文化交流。
唐代墓金舞马街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捶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软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这一段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时间和技艺的传承,而非对比。
这里没有强调对比。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承载文化交流是有的。
】,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
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木来。
(节选自王晓听《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启命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于是一鼎象征九州就成为夏王统治天下的标志。
【概念错位。
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偷换概念,用“一鼎象征九州”偷换了原文“以一鼎象征一州,九州定鼎”,】B.汉代长信宫灯外观精美雅致,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艺术构思至今仍然无法企及。
【当然企及了。
曲解文意,原文“令人叹为观止”曲解为“至今仍然无法企及”】C.唐代婆金舞马衔杯银壶萃取各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它属于我国国宝级艺术珍品。
D.古代只有【错】用金银加工制成的艺术品,才算质料华美珍贵与技艺精致繁复的结晶。
【原文“用金银等”缩小为“只有用金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阐明了金属艺术发展意义,即熔炼民族历史、凝聚技术进步与承载文化交流。
【“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说明承载文化交流是有的。
】B.文章概括了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特征,指出工业革命兴起促进当代金属艺术的诞生。
【原文“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缩句自然是工业革命惠及金属制品制造业,自然,工业革命可以推进当代金属艺术的诞生、】C.文章分析了当代金属艺术的两大特征,既体现传统工艺价值又汲取机械工艺优长。
【这是原文最后一节的两个小标题: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
】D.文章先举例论证,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最后进一步地论述当代金属艺术。
【非并列结构,有一个先行后续的过程,注重行文的过渡传承,因此“对比论述”是不恰当的,古今没有特别的可比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华夏民族发展独特的金属艺术就失去源头。
B.如果没有丝绸之路带来文化交流融合,唐代金属艺术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
C.我国古代金属艺术追求作品装饰与技法复杂精湛,所以风格愈趋华丽繁复。
【所以“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在这里并不表示因果,而是表示承接,接续。
“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说明这是对的。
】D.当代金属艺术创作只因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所以其发展突破了传统限制。
【错在“只因”缩小范围,突破传统的原因不仅仅是“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攀高亲蒋平“新来的唐市长是江村当年的放牛娃啊!”虽然是小道消息,但在大学生都没出过一个的小江村,不亚于发生了一场七级地震。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在当地绝对是一大新闻。
可以看出,保守落后的小村镇要出一个大官儿得多不容易。
当然,小村出大官,本无关联的两件事,硬要寻找有机关联,只能说明这个村的人把出人头地做官当成人生的一大终极价值。
】最先从电视里发现这个秘密的是村里的鳏夫铁葫芦:“就是三十年前,咱们村里的二愣呀。
当年,他爸妈过世,无依无靠的,出去乞讨前,还从我摊担里拿过两块灶糖呢!”“你那么肯定他就是二愣?没准弄错了吧。
”“千真万确,二愣那模样,化成灰我也认得!”不光是铁葫芦,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跟着作了证实。
【铁葫芦从此开始咋咋呼呼,指望着自己曾经熟识的二愣能给自己脸上贴金。
让官老爷的光芒照耀一下久被社会遗忘的黑暗角落的自己。
】小江村出了个市长!消息不胫而走,不光是村里,对乡里和县里而言,也算得上是一个特大喜讯了。
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大伙无论如何也喜不起来了:据内线考证,唐市长档案里的籍贯可不是小江村。
就有人对铁葫芦的记忆表示怀疑,铁葫芦这边呢,则以脑袋担保,并声称可以带领大伙前去市里朝见,当面攀上这个高亲。
【小说的情节波澜,让矛盾显现,铁葫芦人如其名,真的很铁,脑子很轴。
一定要面见才肯罢休。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不过,唐市长眼下正率团去香港招商,只能等他回来了。
在等的这段时间,铁葫芦成了县、乡各级领导关照的重点,每日里迎来送往,觥筹交错,村里甚至有人张罗着要将最漂亮的寡妇介绍给他续房了。
铁葫芦就这样完成了身份的巨变【表面上狐假虎威,实际上凸显整个系统的变态,把攀高枝当成光耀门面的不二手段,虽然铁葫芦是典型人物,但是典型人物的舞台定是典型的社会环境——虚荣心作祟的风气、官本位当道的当局】。
举起酒杯的时候,似乎自己就成了市长的代言人【一个“似乎”真是好不讽刺!】,只消他开口表达,唐市长就会乖乖地在县、乡的联合报告上签字,一大笔扶助资金立马手到擒来。
【乖乖地,是铁葫芦的意淫,为下文被现实狠甩一巴掌张本,以期构成鲜明对比。
】一个星期后,唐市长终于回来了。
县长、乡长这边也准备停当,一帮人浩浩荡荡杀到市政府,把值班的保安吓了一大跳,以为是来上访闹事的。
后一听说是唐市长的家乡人到了,态度马上来了180度的大转弯。
唐市长这边呢,见到这一大帮“家乡人”,连连摇头:“你们可能是弄错了,我不是小江村的,也不是那个什么二愣,我父母还健在呢!”面对满口酒气,大讲灶糖往事的铁葫芦【铁葫芦的草包形象跃然纸上】,唐市长更是一脸莫名其妙:“您老人家可能是认错人了,我小时候闹牙疼,家里从来不让我吃糖的!”【系统被泼了冷水,应该清醒了,但是悲剧往往在清醒中显现,他们的失落,没有换来根本认识上的改变,只是就事论事的懊悔。
如果万一唐市长真的是那个二楞,则后果不堪设想——系统里面个个人的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而铁葫芦更是会成为得意忘形的,自己或唐市长的掘墓人。
】唐市长不认帐,县长和乡长精心准备的要钱报告【这凸显当地政治生态有问题】便没有递上去的必要了。
碰了一鼻子灰,走出市政府大门,县乡二长的脸色都很难看。
只有铁葫芦一脸的不在乎:“他妈的,真是一年土,两年洋,三年四年不认爹和娘啊。
当个市长有什么了不起,退了休,还不如咱平民老百姓呢!”【这种小市民、小农意识,勾勒得很棒。
还折射出作者对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
扶贫难道就是下面闹一闹要一要,上面摇一摇吗?】返回县城的时候,司机顺路叫上了在市里做生意的小姨子,小车坐不下了。
乡长就一脸歉意地对铁葫芦说:“老叔,对不住了,小车没座位了,你是不是自个想点办法……【言外之意,就是我们这些人很势利,你铁葫芦没用了,赶紧滚蛋吧】”话音未落,铁葫芦登时眉毛倒竖:“我才坐不惯你们的车呢。
【嘴硬】告诉你们,唐市长是二愣绝对没错,刚才是见你们人多,不好意思说。
等着瞧吧,我马上让他用小车送我,比你们还先到家……【很让人哭笑不得的形象。
】”大伙都没说话,心头的闷气积得比铁葫芦还重【这要值得考生深思,闷气是什么?这个闷气健康不健康,思想正确不正确。
】。
最后是县长开了口:“无凭无据的,咱们这一堆大活人,凭啥被一个疯子玩得团团转呢?”乡长涨红了脸:“这老儿,以前不疯的,没人说过他疯啊。
我当初的想法,是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万一他说的是实话,岂不令我们措手不及!”“什么事实!纯粹是一个疯子!”县长说。
“疯子!”一车人都随声附和。
乡长不吱声了。
【乡长的面子也被铁葫芦丢尽了。
】不过,铁葫芦回到村里后像是真的疯了。
每日里有人见他喝得醉醺醺的,然后站在村口的大樟树下恨恨连声,不过骂的对象不是乡长,也不是县长,而是唐市长:“他妈的,臭小子才当了几天官,就六亲不认了,我那两块灶糖真是送给狗吃了!”【两块灶糖指望上了,可见铁葫芦是真小人,真势利。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4A.前去攀高亲,这说明当今社会上仍存在着市侩习气。
B.铁葫芦因当年给过二愣两块灶糖,得到县乡领导和村人礼待,在众人热捧中不免飘飘然起来,这表明他是个盲目自信且有政治野心的人。
【错在“有政治野心”,应该是表现他】C.家乡官民轰轰烈烈地去找唐市长,却遭遇市长不认乡亲,于是寻求扶助资金的愿望只能落空,情节的前后逆转增强了小说的幽默讽刺性。
【讽刺大于幽默。
直指扶贫中的基层腐败。
】D.小说运用语言、行为、神态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如乡长借口拒绝铁葫芦乘车时所说的一番话,就表现了乡长虚伪势利。
5.小说以“攀高亲”为标题,有嚼些作用?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