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如何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潘亚玲摘自:《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听是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
听力训练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赫尔德说过,耳朵是教授语言的第一位老师。
很多外语学习者经常抱怨自己的听力不好,其实,听力是可以训练的。
在做听力训练时应注意所听的课文不要太长,否则容易感到疲惫,而失去了听的乐趣。
听力技巧的类别在现实生活中,你每天都会听到成千上万的声音信息:收音机、电视、周围人们的谈话、教师的讲课、与同学的谈话、周围环境的噪音、虫鸣鸟语等等。
如果你现在静下来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一定不下十种,只是平时它们中的大多数对你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被你的大脑“忽略”了。
你应当感谢大脑的这种“过滤”功能,否则,如果要一五一十地处理这些信息,你的“生物计算机”迟早会因为超负荷运转而报废。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听力训练的理解都有误区。
他们认为听力课文应当反反复复地听,直到听懂了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为止,一些同学甚至要将听到的全文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才认为自己达到了学习目的。
而实际上,在生活中很少有这种要求。
在很多情况之下,我们都只需要了解所听到信息的大概内容,或者选择性地听,而无需听懂所有的信息。
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我们根据所听信息的种类、信息的传播方式、听者的兴趣和目的把听力技巧的种类分为泛听、精听、有选择地听等。
预测所听的内容一般来说,我们不会毫无准备地听某些信息,在听之前,我们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即将听的内容进行预测(prediction)。
特别是我们教材中的听力课文在这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辅助:听力课文的插图和标题对即将听到的课文透露了重要的信息,针对听力课文所编写的练习让我们能基本确定应采用哪种听力技巧(精听、泛听、有选择地听),从这些练习所提的问题中大多可以看出听力课文的内容和大体结构等等。
另外,从听力课文的种类也大致可以判断出课文的结构。
这样,你在听课文之前就对它的基本框架、主题、情景、谈话人、意图等等有了一种预测,这种预测工作做得越充分,你在听课文时就会感觉越轻松,这就好比三级跳远中的助跑一样。
我们不仅能在听课文之前对它的有关内容进行预测,还可以在听的过程中进行预测。
你可能认为,可用于进行这项工作的时间太短,但它却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在听到的课文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比如下面这些给予明显信号的词可以帮助你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大致预测出将要听到的内容:意图:词汇或短语顺序:first, next, then, lastly举例:for example, for instance补充说明:by the way, besides并列:both… and…, not only… but also否定:neither… nor…对比: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in comparison with…, differ from…条件:if, in case原因:because, since, due to, thanks to, for…reason目的:in order that后果:therefore, so that, as a result, in the result让步:although, in spite of that转折:but, yet, however, nevertheless发表意见:in my opinion, I think that猜测:I guess………另外,谈话者的语调、语气、停顿等等都可以帮助你对所听的内容进行预测。
此外,你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在听的过程中进行预测,如:- I am learning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I want to be a …-我现在在大学学习医学,我想做一名……(这里你可以推断出讲话者要说的是医生或与之有关的职业。
)It's windy. Please shut…(起风了,请关上……)(你的大脑会在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告诉你,讲话者马上要说的是请把窗户或门关上。
)由于这种预测使你的大脑一方面不断处于兴奋之中,同时也使它适时地得到休息,因为当预测得到证实时,大脑便开始放松,你开始有种成功的愉悦之感,并且你对所听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当然,有的时候你所听到的内容与你的预测不符合或完全相反,这时你要迅速作出调整和修正,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你的大脑便会自动实现这种调整和修正的功能。
做听力笔记做听力笔记不是听写,无需将所听到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写下来,只需根据听的意图记录下关键词,帮助之后的记忆和理解。
在做听力笔记时,应记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负载着听力材料主要内容的那些词,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一定数量的关键词没有理解就会妨碍对整个听力材料的理解。
可以说,听力理解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大脑对所听到的内容不断进行判断、取舍、综合和总结的过程,而关键词就是“精”和“真”的负载体。
相反,那些并非承载重要内容的单词、短语、句子则可以忽略,从而减轻听力的负担。
一般来说,关键词大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中尤以名词为多。
而在英语中很多词特别是名词较长,这时就不一定要全部拼写下来,而是可以使用缩写。
关于缩写可以查阅有关的缩写词典,有很多缩写方式都已经规范化,如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等等。
也可自己发明一些缩写方法,重要的是,这些缩写后的词应当是你自己能看得懂的。
缩写的原则是,越熟悉的词,越可以进行简化,对于不太熟悉的词,应尽量少用简化,以免最后看不懂。
在做听力笔记时,还应注意的是,要通这笔记使自己对听力课文的结构和逻辑联系也有所了解,比如可在一段意思结束之后,划一道横线。
另外,也可使用一些形象的符号、图形、箭头、线条等表示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听力笔记可以帮助你对听力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利用听力笔记可以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总结或复述。
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听见并不表示听懂。
缺乏理解的听是没有意义的。
听不是简单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是大脑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解释、判断、得出有关结论的过程,是一项高智力的工作。
但是你也不可就此感到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上,这种理解能力早在你母语习得的过程中就得到培养了,而这种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比如前面提到的预先猜测能力,在我们听母语谈话时就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坐在房间里,听到外面人的谈话断断续续地传过来,虽然有很多话你并没有听到,但对他们谈话的话题和主要内容,你一定能大概了解。
同时,你在迄今为止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知识和经验,让你不但能对所听到的内容作出迅速的加工、理解和判断,同时也能帮助你听懂那些“话外之音”。
我们的双耳具有很强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它能辨别所弹奏的音乐用的是何种乐器,它能区分各种动物的鸣叫,它能判断声音的远近,更能确定与人交流时各种声音所传达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所以你可以完全信赖你的听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论是听人谈话、听报告、听新闻等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期望的。
同样的报告或谈话内容,由于听者的职业、爱好和兴趣的不同;他们最后所“听到”的信息也有所差别。
可以先选择较简单的听力课文训练泛听,再挑出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有选择性地听。
听力材料与阅读材料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听力材料所采用的往往是口语文体(电台广播除外),遣词造句不是字斟句酌,而是比较随意,而且在谈话中会有大量的重复、停顿、省略、转化话题、干扰音等等。
在听的过程中,除了判断关键词外,重要的是总结出听力文章的逻辑联系,比如 a nice house与 an ice house,I can do it与 I can't do it在快速发音中听起来几乎是一样的,那么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就要根据所听内容的上下文和逻辑关系来判断。
有时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并非是字面的意思,尤其是在表示委婉、幽默或讽刺的时候更是如此。
所以不应拘泥于所听到信息的字面意思,而应从整体上来理解这些信息,判断它们是否有隐含、讽刺、玩笑等意思。
此外,对于对象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对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有必要通过书籍、互联网、广播、影视等媒体或通过与外国人的接触积累有关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在听力材料中常常出现一些口语的简化形式,增加了听力的难度。
这时,可根据上下文进行还原。
比如,英语中的连读与失去爆破常常影响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失去爆破是指两个辅音相连时的第一个辅音仅仅作极短的停顿而不真正发音,随即发出相邻的辅音,如bac(k) ground, kin(d)ly, En(g)lish,pi(c)ture 等。
只要通过多听多总结,就能熟悉这些发音规律。
另外,上下文也可以帮助理解。
句子的重音常常传递重要的信息,因此,在听有关的材料时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重音所传达的意思。
对听力课文中生词的处理一些同学在谈到自己的学习困难时常常提到对听力课文里的生词不知所措。
这里要明确的是,生词不一定是关键词。
如果是关键词,那么在上下文中会对这一词进行举例或解释。
相反,听力课文中的很多词即使你不理解,也不会影响你对主要内容的掌握。
例如,对于一些形容词来说,只需要知道它们是褒义还是贬义的就行了。
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在听力材料中听到生词是完全正常的事,应当根据已经听到的内容判断它们对听力理解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完全可以置之于不顾。
大可不必对所有的生词都苦思冥想,影响下一步的听力理解。
另外,在听录音或讲话的时候,某些词你可能没有听清楚,对这些词的处理方法与对生词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即判断它们是否是关键词,如果不是则可以忽略掉它们,如果是,那么你往往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出它们的大致意思。
比如在听下面一段笑话时,即使标XXX的三个词没有听到,标斜体的词不认识,也不会影响你对这个笑话的理解:Peter was very XXX (1) and was XXX (2) to the hospital.After a short examination the doctor XXX (3) to the nurse that Peter was dead. “I’m not”, whispered Peter weakly from his bed.“Shut up”, hissed the nurse, “or do you think you know better than the doctor?”你可以试一试把所缺的(1)-(3)词填写出来,另外,假设你不知道斜体字的意思,也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