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目标管理体系的探讨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多个工作指标管理组成,并将众多指标进行结合,而结合后的综合指数,
这就是目标。
当这些指标形成一定体系的时候,以及为完成这些指标,并将这指标进行
有机的结合和链接,这就是目标管理和目标管理体系。
达到目标管理的形象特征是我们
目前已经在实施着的与相关人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
目标管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
有众多的管理系统相支撑,它必须与企业实行的经营模式相匹配,同时,还要全面复盖
和具有延伸性。
管理模式一旦确立,可以不断地去修正和完善,但不要轻易地去改变,
改变一个管理模式相当于企业经历一场地震。
不过,当企业经营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形成
一定的规模,不改变先前旧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不论你干得如何红红火火,实际上是在
为自己造了一个豪华的坟墓而已。
每一个企业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改”的过程是痛苦的。
二、企业管理形式。
一个企业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不是由领导来决定的,也不是由外界和内因所决定的。
它是根据企业所实行的经营模式来决定的。
而经营模式则根据市场来决定的,由此推理,其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管理模式的确定又联动核算模式的确定,它对
建立企业统计核算体系和业务核算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建立统计核算体系和业
务核算体系又联动着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岗位描述以及岗位职能和职责、业
务管理程序和业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基础工作。
因此,企业经营模式是整个企业
发展、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的龙头。
不确定企业经营模式,其它一切则是枉谈。
因为,
我们企业管理的一切基础工作都要建立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就是经营模式。
所以,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一定要确立经营模式其道理就是这样。
企管管理模式一般有四种,即:指标管理、目标管理、承包管理和独立经营管理,不同
的管理模式代表着企业不同的管理阶段,也预示着企业在经营方面的所具有的不同层面。
管理模式的确定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超前则是企业的灾难,而落后又严重制约企业
发展和给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困惑,甚至会造成企业腐败、形成企业黑洞等不应有的现
象。
企业管理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即:企业发展初期的习惯化管理方式、企业形成规模后的
理性化管理方式和企业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其中,理性化的管理方式在
企业存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而无论后期实行哪种管理方式,其理性化的管理方式思维
以及理性化的管理意识都能有它的缩影、都有它存在的空间。
因此,企业重点是在理性
化管理方式上要走得扎实一些、耐心一些,同时,要有毅力、韧劲,坚持走完它。
1、指标管理。
指标管理一般是小型企业所采取的,人不过百、收不过数千(万)。
这时,
企业管理是粗放型的。
因为,它人少、业务量小,其监控措施、管理措施,老板、企
业管理者用眼、用手就可达到。
这时,如果太规范了反到会将失去企业固有的灵活优
势和成本优势。
因为,管理需要成本的。
2、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一般在中大型企业实行。
因为企业大了,业务量也多了,老板用
眼是看不过来了,用手是不抅着了,这时应该采取用制度去约束、用程序来监控。
目
标管理是企管从习惯化管理方式向理性管理方式进行转变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企业很痛苦的阶段。
企业在徘徊,领导者在犹豫,而一般员工也在彷徨。
造成这种情
况的无非应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有很多人在企业从事多年,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下了很熟练的习惯作法,这种习惯性作法一般是封闭的,一般是不会对外人敞开的。
更往往有这各样一
种情况,他把本来属于企业的行为变成了个人资源,把一个本来很普通的岗位
做得“中国人不懂、外国人不会,只有他自己明白”,甚至将以此来要挟企业
来达到个人的某些要求和欲望。
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企业干到了这种地步,实
际上是企业的悲哀。
试想,如果将习惯性的作法改变了,将每一个岗位、将每一项业务都给它规范
了和都给它见了阳光,实际上这个人也要从头学起,从熟练变成了生疏,此时
心态如何可想而知。
第二、作为企业领导也有这种心态。
当企业管理模式改变的时候,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企业领导它的接受难度不同于普通员工。
而这种熟练的习惯性
作法盈得了领导上的重视和周围同事的尊重。
目标管理基本原则是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不论是谁个离开某个岗位,或者离职、辞职,接替的人只要按程序、按规定都能够操作,都能够接替。
承包管理。
承包管理是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所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体系、体制建立起来,并且有一定的完善程度,运行到一定顺畅的程度,企业的经营安全和
管理上的安全才有一定保障的程度时,自然会过度到承包管理的模式。
承包管理的模
式能够极大地激发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所创造的业绩和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会远远高于目标管理。
但承包管理决不是简单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管理系统将更加完善,管理规则建立的更加严密。
我们经常把承包管理变成“甩包袱管理”,将不好管、不愿管的下属企业进行承包、以包代管,以为承包了就可完事大吉了。
殊不知,这样的承包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后患。
应该说,这样做是对企业极大的不负责。
真正
达到承包的效果,企业必须经过目标管理阶段。
否则,企业承包了,承包者将不顾企
业所有者的利益,破坏性生产、恶意性经营,并且还会产生更大的企业腐败和经营黑洞。
所以,承包管理其控制措施必须到位,承包管理相比目标管理虽然在管理密度上
似乎粗放,但其管理的严密性却远高于目标管理。
关于在某些业务上或项目上进行所谓的承包,这不是承包管理,也不能算为一种管理模式存在,只能说是包干管理。
包
干管理也必须归属于目标管理范畴之内。
3、独立经营管理。
独立经营管理是在管理上层次比较高的管理模式。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
模和一定程度时,企业有一种“裂变”的形式出现,这种“裂变”是企业所有权的多
样性。
裂变的产生,更多的存在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单一产业的企业也会产生裂变,但单一产业的企业裂变必须是经营规模达到一定“大”的程度。
第一、企业在一般管理上最多只能管控到三级,即:总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
当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其子公司已渐规模,进而总公司的管理链条逐渐加长,再按
目标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其管理成本会使企业难以承受。
第二、经营一个企业不可缺的是一种激情,当企业达到这种规模时,先前所制定的任何一种激励机制都不足以满足管理上的要求。
而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战略和
企业的具体经营、具体管理需要有一种“本土性”概念。
独立经营的管理能够
做到这一点。
第三、独立经营的各项指标的设立比目标管理所设置的指标更加完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建康发展和企业的强势发展。
如:独立经营管理中所设定“企业增加值”
指标,“资产增加值”指标等。
独立经营管理是企业在理性化管理阶段中高层次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强”与“大”
的特殊表现形式。
企业在这个阶段上,有更多的资源来激发员工的激情。
如企业内部
的股权制、分红制等。
总而言之,企业采取哪种管理方式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生存的需要。
企业发展
的规则是,先做强,后做大。
做强之后,企业必须释放企业的能量,即:要向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