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教材内容分析: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迎来了两个创作的高峰期,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文革以后,出现一些反思“文革”的作品,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方兴未艾,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屡获金牌。
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民族素质提高的体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再度翻开中国体育事业的新篇章。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年》没有要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知道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一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今天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明天向世人展示的将是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辉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我国在世界体育赛事上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难点:对所涉及的文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阅读导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1956年3月,贺敬之陪同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一起,回延安参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贺敬之答应大家,表示将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很快,这个稿子给了《延河》杂志,就在《延河》杂志发表了,这就是著名的《回延安》:展示:“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教师:语言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动人——《回延安》曾经是那个火红时代的强音,感染过千千万万读者。
在这首诗里,诗人贺敬之酣畅地抒发自己对延安母亲炽热的赤子情,这首诗也是诗人在中国的现代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是在1956年,中国的文艺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02页第一段正文,思考回答。
学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展示: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教师:“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这一文艺方针的提出,文学方面有如雨后春笋般的繁荣起来:(设计意图:以1956年文学作品《回延安》来表现这一时期文艺的新局面,再设问探根求源,引出文艺双百方针,过渡到第一篇。
)第一篇文学达意,触摸人类心灵1、初放光芒:教师:双百方针的提出,文学初放光芒,除了《回延安》外,你还了解这一时期的哪些作品呢?结合102页小字内容回答:学生:主要有长篇小说《茶馆》《青春之歌》《红岩》……展示:教师:你来讲一讲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吧!学生:……展示:(如果学生能讲一些精彩片段,这个展示就不需要了,视班级学情处理。
)作品赏析:《红岩》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
《青春之歌》这篇小说描写的是自“九一八”到“一二九”这段历史大风暴中,北京的一批青年学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所进行的顽强斗争。
小说中刻画的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个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的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
作者杨沫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茶馆》创作于1956年,老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两种方案,关注学情,灵活应用。
)教师:我们对五六十年代的经典文艺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由此可见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是反映时代的特征,借用《茶馆》作者老舍的一句话:“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换言之,一部大作品就是一个小社会。
文艺作品最大特点就是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民又奉献于民。
2、百花凋零:教师:时过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直至1976年,贺敬之整整沉寂了11年。
整个文坛也是10年沉寂。
我们的文艺创伤经历了万马齐喑的十年“文革”时期。
3、走向繁荣:教师:粉碎“四人帮”后,贺敬之进入文化部,1977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
这对于贺敬之来说,自然是他个人历史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文艺工作者也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在众多的成功之作中,主要反映的哪些主题?阅读课文,来告诉大家吧!学生:反思“文革”的作品、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教师:你知道哪些成功之作?学生:改革开放后的著名文学作品:反思文革的《班主任》,深情讴歌数学家陈景润的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设计意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展现自己丰富的知识。
)教师:文学创作十分繁荣,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不仅数量多,而且社会影响大。
我国就出版长篇小说500多部。
著名的长篇小说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黄河东流去》,张平的《抉择》等。
为了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茅盾文学奖,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
请同学们暑期里选择其中的一部仔细阅读,你会获益匪浅。
展示:教师:文学达意,好的文学,往往是现实的折射,我们无法企望一首诗、一本小说,一定能承载多少文学史的意义,但却能真切地触摸到众多心灵的呐喊。
许多文学作品搬上了荧屏,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这类长篇小说与他们的实际兴趣生活相差甚远,鼓励学生阅读,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
)第二篇艺术传情,引领时代潮流1、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教师: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引领下,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前我国文艺事业取得怎样的成就?展示:图片学生: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
戏曲《刘巧儿》故事影片《甲午风云》《林则徐》《小兵张嘎》《五朵金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
(设计意图:补充史料,帮助学生了解文革前的艺术的发展概况。
)2、“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事业受到破害:教师:“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一大批文艺界著名人士被迫害致死,许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被污蔑为“大毒草”,受到粗暴的批判。
八个“样板戏”垄断戏剧舞台,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整个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展示:展示:八个样板戏。
(部分)(设计意图:补充史料,充分认识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繁荣局面出现:教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百花争艳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提示: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2.“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改革开放的意义学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艺工作也在方针政策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规定,明确“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双针,为新时期文艺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也为文艺家们提供了更宽松的创作舞台。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优秀电视丰富荧屏。
而一部优秀的作品的背后往往会有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主题曲。
请听下列电视剧插曲,抢答电视剧的名称。
播放:音乐学生:《渴望》、《西游记》、《康熙大帝》、《红楼梦》、《新白娘子传奇》、《水浒》教师: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领域也异彩纷呈: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电视剧相关音乐抢答对应的影片,丰富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了解影视剧的主题。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
丰富的文艺作品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请问同学们在文学艺术方面有什么爱好?你是怎样发展自己的爱好的?(结合书本上的动脑筋。
)相信一些同学除了对文艺感兴趣外,还对体育特别感兴趣,请你说说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并介绍一下该项目的中国体育明星。
学生:……教师:体坛盛世,最大的魅力是什么?第三篇体坛魅力,传承竞技精神教师:在新中国涌现出许多大家喜爱的体育明星,那么旧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怎样呢?展示:图片: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1932年“单刀赴会”)播放:视频第28届雅典(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战况。
教师:时隔72年,我们不仅突破了奥运会一个人参加零金牌的历史,而且金牌总数排名世界第二。
今昔对比你有何感想?学生:旧中国单质体育水平很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运动水平迅速提高,昔日“东亚病夫”已成为亚洲体育强国,中国体育正向走世界。
(设计意图:对比中国参与奥运会的情况,认识到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教师:看图片认一认体育明星吧!展示:(图片)李娜、林丹、刘翔、张怡宁、容国团、王军霞、许海峰、李宁、姚明、田亮、郎平、郭晶晶……学生:抢答。
教师:为什么建国以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学生一:普遍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全民健身”增强体质。
学生二:体育课补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及完整体育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