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异 常Q波 2. STII 、III 、 aVF 恢复正常
3.T II 、III 、 aVF倒 置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图例
• 病史:女,66岁,一 年前心梗
• 心电图特征:
1. II 、III 、 aVF呈 qR型,q>1/4R,q 波时间0.04秒 2.T II 、III 、 aVF 倒置
图例示范2
亚急性期
• 出现在心梗后的 数周至数月
• 心电图特征:ST 段恢复至基线, 倒置的T波逐渐变 浅
陈旧期
• 此期常出现在心梗 后3-6个月
• 心电图表现:以坏 死性Q波为主要特 征,ST段恢复正常, T波浅倒或低平(部 分病人ST-T可完全 恢复正常)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 主要根据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来定 位,哪个导联有异常Q波,它所对 应的部位就提示心肌梗塞
图例示范1
急性前间壁心梗图例
• 病史:男性,62 岁 胸痛3小时
心电图特征:
1.V1、V2呈QS型, V3呈rS 2.STv1~v3抬高 0.3~0.5mV 1~v3高大直 立
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例
• 病史:男,42岁,
心肌梗死第5天 • 心电图特征: 1. II 、III 、 aVF见
按是否出现ST段抬高来分: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与ST段抬高的其他疾病鉴别: 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早期复极综 合征可有ST段抬高,但无异常Q波及典型 ST-T改变
与伴异常Q波的疾病鉴别: 感染、脑血管意外、横位心、右室大、心 肌病可有异常Q波,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资料 鉴别
松开
松开
损
坏
坏
正
缺
损
伤
死
死
常
血
伤
坏
缺
+ +
死
血
缺血型改变(缺血型T波)
1.心内膜下心肌缺 血:高而直立,双 肢对称的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倒置,双肢对称
损伤型改变(ST段抬高)
机制:目前有两种解释(了解)1.损伤流学说2.除极受阻学说
基本图形:ST段呈各种形态抬高
平台型
弓背型
上斜型
凹面向上型
• 主要改变是出现损伤 型ST段抬高,未出现 异常Q波,T波直立高 耸
• 与变异型心绞痛的鉴 别是,心绞痛一般持 续不超过15分钟,ST 段即回复正常
急性期
• 急性期开始于心梗后 数小时至数天,可持 续数周,为一演变过 程
• 心电图表现为:出现 异常Q波,抬高的ST 段逐渐下降,直立的T 波逐渐倒置
侧壁
V5 V6
回旋支
II III avF
高侧壁 下壁
I avL
回旋支
II III avF
II III aVF 右冠脉或回旋支 I avL
后壁 右室
V7 V8 V9 右冠脉或回旋支 V1 V2 V3 V4
V4R V5R V6R 右冠脉
无
心肌梗死的分类
按是否出现Q波分类:
1.Q波型心肌梗死:为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典 型类型 2.非Q波型心肌梗死: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及局灶性多部位透壁性心肌梗死
• 在急性心梗早期,尚未出现异常Q 波,则根据出现ST抬高的导联来判 断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受累心壁 导联 受累血管 镜像改变
前间壁 V1 V2 V3 前降支或对角支 V7 V8 V9
前壁 V2 V3 V4 V5 前降支 广泛前壁 V1~V5 I avL 前降支
II III avF II III avF
单向曲线型
坏死型改变(坏死型Q波)
• 诊断标准:
1.Q波时间≥0.04S
2.Q波振幅≥1/4R波
3.呈QS型或Q波有切迹
心梗的分期
• 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时间可 以将心梗分为四个期:
1.超急性期 2.急性期
3.亚急性期 4.陈旧期
超急性期
• 见于急性心梗的很早 期(数分钟或数小时 内)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主要内容 1.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2. 心肌梗死的分期、定位 3.心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
定义:
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 少或中断,使相应的 心肌严重而持久急性 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 死的疾病。 心电图: 示特征性ST-T改变及 异常Q波出现
心肌梗塞的实验演变
正常 夹断
夹断
夹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