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内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62亿吨,同比增长6.4%。
其中,汽油消费量7719万吨,同比增长8.4%;柴油消费量16620万吨,同比增长5.7%;煤油消费量1824万吨,同比增长4.3%;消费柴汽比为2.15,较2010年的2.21有所下降。
全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适度偏紧,其中地方炼厂竞争力持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
展望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预计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约为2.76亿吨,增速将放慢至5.5%,其中汽油需求增速回落至5.2%,柴油消费仅增长5.4%,煤油需求增长7.2%。
一、2011年国内成品油市场特点分析2011年,中国经济温和回落,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集体减速,对成品油消费拉动作用较大的第二产业增长减缓,造成成品油消费量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长。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2011年三大类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62亿吨,同比增长6.4%,低于近10年年均8%的增长水平。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长10.2%,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3%,四季度增长3.3%,下半年增速显著低于上半年。
近年来各季度成品油消费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见图1。
图1 近年来各季度成品油消费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一)汽油消费平稳增长2011年我国汽油消费稳中趋旺,全年表观消费量达7719万吨,同比增长8.4%,与近10年平均水平相当。
一是由于2009年、2010年汽车销量分别大幅增长45%和32%,大量新增车辆抬高了乘用车保有量基数,对汽油消费拉动的累计效应在2011年显现;二是2011年多项刺激小排量汽车销售的政策完全退出后,新车中1.6L以上排量的占比较2010年上升2~3个百分点,提高了单车平均油耗;三是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能力逐步增强,汽油吨价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呈总体下降趋势。
2000年以来居民汽油消费购买力与汽油消费量变化趋势见图2。
图2 2000年来居民汽油消费购买力与汽油消费量变化趋势(二)柴油消费增速放缓2011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16620万吨,同比增长5.7%,低于汽油消费增速2.7个百分点,也明显低于近10年平均9.0%的增长水平。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长有限,对柴油车销售和使用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二是下半年国内工业品价格大幅回落,工业生产及相关行业柴油消费受到抑制。
2011年物流运输、建筑施工、工矿企业等行业柴油消费量为9951万吨,同比增长9.5%,较2010年增速下滑10个百分点。
全年消费柴汽比为2.15,较2010年的2.21有所下降,较“十一五”期间平均的2.19也有回落。
近年各季度柴油消费量及增速变化见图3。
图3 2009~2011年各季度国内柴油消费量及增速变化(三)煤油消费增速大幅回落2011年我国消费煤油1824万吨,同比增长4.3%,增速较2010年回落13个百分点。
日本遭遇地震重创、欧美受困债务危机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国际商务往来景气程度降低,致使我国贸易环境持续恶化。
2011年我国民航国际运输周转量月度增速呈回落趋势,四季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由于国际航线运量约占航空总运量的1/3,拖累了煤油消费增速总体放缓。
近年各月国内外航空周转量增速变化见图4。
图4 近年各月国内外航空周转量增速变化(四)炼油能力继续增加,成品油少量净出口2011年主营单位共有5家炼厂完成扩能改造,新增炼油能力1600万吨/年。
国内原油加工量达到4.46亿吨,成品油产量2.66亿吨,同比增长5.6%,与消费量6.4%的增速基本相当。
产量略高于消费量455万吨,供需紧平衡,在局部地区和时段出现了柴油供应紧张。
2011年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52万吨,低于2009年的720万吨和2010年的759万吨,汽油仍是净出口的主要品种。
近年成品油分品种净出口量变化情况见图5。
图5 2001年来成品油分品种净出口量变化情况(五)地炼成品油产量较快增长,加工原油效益好于燃料油2011年,地方炼厂一次能力达到1.46亿吨,占全国炼油能力的25%,其中新增加工能力450万吨/年。
全年加工原料5512万吨,同比增长16%;开工率为43%,较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2628万吨,同比增长14.2%,明显高于全国4.5%的增长水平,占全国成品油资源的比例达到9.9%,较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
近年地炼原料加工量及汽柴油产量变化见图6。
图6 近年地炼原料加工量及汽柴油产量变化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前低后高,山东地炼加工胜利原油盈利水平呈现“U”型变化。
一季度平均盈利450元/吨,二季度降至50元/吨,三季度盈亏相抵后亏损211元/吨,四季度盈利109元/吨。
另外,2011年受燃料油船供油市场的快速扩张,燃料油价格相对坚挺。
山东地炼加工进口燃料油效益明显低于加工原油效益,各季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2011年各月地方炼厂加工燃料油和原油盈利情况见图7。
图7 2011年各月地方炼厂加工燃料油和原油盈利情况(六)社会库存先稳后降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1~5月份国内社会经营单位的成品油库存在610万~640万吨之间,逐月微幅走高,6月以后持续走低。
社会库存的变化主要受到国内调价预期及主营单位资源松紧程度的影响。
从1月初到5月中旬,按照国内定价机制计算的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始终在正向区间波动,并多次大大超出4%的调价上限,加之国内主营单位资源相对宽松,社会库存维持在较高水平,稳步提升;5月末到10月份,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在正负区间转换变化,加之主营单位由于炼厂生产不足造成资源逐步趋紧,社会经销商购进资源获取难度加大,社会库存快速回落;10~12月份,主营单位对流通环节的资源投放仍然偏少,社会库存继续走低。
另外,2011年社会库存约占主营单位库存的42%,较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影响程度有所减弱。
2011年各月社会库存与主营库存的变化对比见图8。
图8 2011年各月社会库存与主营库存的变化对比(七)四季度出现短暂柴油供需紧张,成因与前两次有所区别2011年10月初开始,国内出现了持续1个半月的柴油供需紧张。
这次柴油紧张与2008年3~8月份以及2010年10~12月份的紧张状况在程度上偏弱,在持续时间上偏短,主要是成因各不相同。
2011年的柴油供需紧张主要是供应偏紧的结果:2011年前三季度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显著低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国内炼厂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压,成品油生产增长明显放慢,三季度末出现局部地区的供应紧张。
后期通过提高炼厂开工负荷以及加大进口,在短期内缓解了紧张状况。
而2008年的柴油供需紧张是供应明显不足和需求明显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原油价格在100~145美元/桶高位震荡,在不透明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地方炼厂大部分停产,国内柴油供应明显不足;奥运前经济过热也推动柴油需求持续旺盛;供应不足和需求旺盛造成了当年柴油供需紧张的状况持续了近半年时间。
2010年的柴油供需紧张主要是需求异常增加的结果:地方政府为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对高耗能行业进行大范围的拉闸限电,造成企业使用柴油进行自备发电的现象陡增,柴油需求异常增加,超出了国内炼厂的供应能力,形成了严重的“柴油荒”现象。
最近三次柴油供需紧张的因素对比见表1。
二、2012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预测(一)欧债将拖累世界经济低速复苏,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十分“脆弱”:发达国家深受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的困扰,失业率显著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经济复苏动力明显不足;新兴市场国家实施的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呈现普遍回落态势。
目前,许多权威研究机构认为,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威胁是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
但只要美国经济不受到较大冲击,就不太可能出现全球性二次衰退。
据联合国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11年的2.8%下滑至2.6%,远低于其半年前3.6%的预测值。
2012年我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大幅放缓。
由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许多国家对人民币不断施压,国内劳动力、资源等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出口将明显减慢。
但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明显好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仍将支撑我国出口保持一定规模。
预计2012年出口增长12%左右,进口增长15%左右,比2011年均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下拉经济增幅0.3个百分点左右。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
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较为密切,出口下降会抑制制造业投资增长;房地产限购政策尚不会放松,意味着商品房投资将会明显放慢,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比2011年减少300万套,也影响住房投资;但占投资总额25%左右的电力、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前期投资不足,预计2012年基础设施投资将有所回升。
总体来看,预计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减幅不大,下拉经济增幅1个百分点左右。
2012年国内消费实际增速将有所提高。
前两年汽车政策退出的负面影响基本被市场消化,2012年汽车销量将有所恢复。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将促使农村消费保持良好势头。
预计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实际增长高于上年,上拉经济增幅0.5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和结构的变化,参照国内外经济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8.5%左右,比2011年减慢0.7个百分点,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9%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速合理范围内。
由于投资、出口增长的放慢将直接影响工业增长减速,预计成品油需求增速较2011年放缓至5%~6%。
(二)预计汽油终端需求量为8120万吨,同比小幅增长5.2%1.汽车市场明显低于潜在增长率,预计汽车销量仅将个位数增长2012年政策面对汽车市场的影响总体偏中性,好在2011年汽车市场经过一年的调整后,已经消化了部分车市刺激政策取消的负面影响,2012年汽车市场在2011年的基础上将有一定程度的复苏。
但从汽车发展的长周期来看,参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普及期内中国的汽车销量将年均增长13%~15%,2009年、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45%和32%的增幅已经大大超出了该阶段潜在的增速,至少透支了未来3~4年的汽车市场增长潜力。
综合来看,预计2012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将高于2011年2.6%的增长水平,但仍保持个位数增长。
近年国内汽车销量变化及2012年预测见图9。
图9 近年国内汽车销量变化及2012年预测2.乘用车对汽油的滞后拉动效应决定2012年汽油消费低增长实证研究发现,乘用车销量对汽油消费的拉动作用将在1~2年之后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