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产地丹参中淀粉与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_刘思琦

不同产地丹参中淀粉与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_刘思琦


编号 S1~S3 S4~S11 S12~S20
表 1 丹参样品来源及采集
品种
来源
Salvia miltiorrhiza
四川中江县
Salvia miltiorrhiza
山东济南市
பைடு நூலகம்
Salvia miltiorrhiza
河南方城县
采收时间 2013 年 11 月 2013 年 11 月 2013 年 11 月
关性。 结果 建立了一种丹参植物干燥根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在 0~50 mg/L 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具有良好
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RSD 均小于 3%,方法准确可靠;不同产地丹参样品中淀粉的含量与丹参酮类成
分呈正相关趋势,与丹酚酸类成分呈负相关趋势。 结论 丹参根中淀粉的积累与有效成分的代谢密切相关。
环境胁迫使药用植物生长降低而次生代谢增加, 这说明环境对于植物体内初生代谢活动与次生代谢 的积累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1-3]。 有研究显示,甘草 药材中的重要初生代谢产物淀粉的含量与有效成分 甘草酸的含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也证实了初生代谢 产 物淀粉与次 生代谢产物 有效成分 存在密切关 系[4]。 同
将不同产地来源的丹参苗,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王 学勇副教授鉴定均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于 2013 年 3 月 统一种植于 贵州省兴仁 县丹参种植基地,以消除外界环境差异对药材品质造 成的影响。 丹参药材于 2013 年 11 月采收,去掉泥沙 和根茎,阴干,同一植株丹参根剪成 1~2 cm 的小段, 混合均匀。 一部分粉碎机粉碎,过 60 目筛,将筛下粉 末与未筛下粉末分别称重,用于淀粉含量的测定和计 算;剩余部分粉碎过 50 目筛,用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 的测定。 将不同样本编号标记,保存备用。 见表 1。
丹酚酸 B 对照 品(批号:111562-200504)购自 中 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丹参酮ⅡA 对照品(批号: 130602)、 隐 丹 参 酮 对 照 品 ( 批 号 :121013) 均 购 自 成 都 普 菲 德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 质 量 分 数 均 ≥98% ); 二 氢 丹 参酮Ⅰ对照 品(批号:13082317)、丹 参酮Ⅰ对照 品 (批 号 :13050701) 均 购 自 成 都 曼 思 特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质量分数均≥98%);迷迭香酸(批号:1189-060824)、 丹酚酸 A(批号:1073-060113)均购自 中 药 固 体 制 剂 制造技 术国家工程 中心(质量分 数均>98%);紫 草 酸 (批 号 :20216-201107)购 自 南 昌 贝 塔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质量分数>98%)。 1.1.2 实验样本
BP 110S 型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 12 No. 9 March 2015 125
· 药品检验 ·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年 3 月第 12 卷第 9 期
司);SIGMA 3K-15 型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 SIGMA 有 限公司);SY-601 型超级恒温 水浴(天津欧 诺仪器仪 表有限公司 );WFZ UV-2100 型紫外-可 见 分 光 光 度 仪[尤尼柯 (上 海 )仪 器 有 限 公 司];超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UPLC)Accuracy 系统,包括二元超高压溶剂系统、自动 进样恒温样本管理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 3 色谱工作站(美国 Waters 公司);NANO-pure Diamond Ro+纯水系统(美国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 1.1.1.2 试剂
[关键词] 丹参;淀粉含量;有效成分;初生代谢;次生代谢;高氯酸-蒽酮比色法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3(c)-0125-05
Relatinship between starch and effective constitu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时,也有研究表明,不同栽培类型的丹参样品生物量 与有效成分间呈现负相关[5]。 因此,本项研究选用不同 产地的丹参作为实验样品,建立一种适用于根类药材 的淀粉含量测定新方法— ——高氯酸-蒽酮 比色法,对 3 个产地丹参样品的淀粉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 定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丹参及其他药用植物的质 量调控、代谢研究和中药栽培方法研究等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与试剂 1.1.1.1 仪器
LIU Siqi1 LIU Chunsheng1 WEN Gang2 LI Geng3 FU Xiaorui1 REN Xiaolei1 WANG Xueyong1 1.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2.Guiyang Dechangxiang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Limited,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1, China; 3.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the National Center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Salvia Miltiorrhiza (SM), detect starch contents of sample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by the method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rch and effective constituents. Methods After a systematic study on methodology, a perchloric acid - anthranone colorimetric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detect starch contents of 20 samples from Shandong, He′nan and Sichuan.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effective constituents contents in samples. 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m was researched. Results A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starch content was established which had a good linearity (0-50 mg/L), excellent accuracy, repeatability and recovery (RSD<3%). A negative correlation trend of starch contents was found with liposoluble constituents contents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rend was found with hydrosoluble constituents contents in SM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Conclusion It remind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rch accumulation and effective constituents metabolism in SMs. [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Starch contents; Effective constituent; Primary metabolism; Secondary metabolism; Perchloric acid-anthranone colorimetric method
精密称量 0.05 g 样品粉末于 10 mL 离心管中,加 入 80%乙醇溶液 8 mL,80℃水浴 30 min,10 000 r/min 离心 3 min,弃上清。 此步骤重复 3 次,后 2 次分别水 浴 10 min。 残留物加入 6 mL 9.2 mol/L 高氯酸,快速 震荡摇匀,反 应 5 min,10 000 r/min 离心 3 min,上清 转移入 100 mL 容量瓶,重复 3 次。 用 6 mL 蒸馏水洗 涤残渣 2 次,12 000 r/min 离心 3 min,清洗液移入容量 瓶。 蒸馏水定容,摇匀,即得。 1.2.3 样品测定
乙腈为色谱纯(美国 Fisher 公司),其他试剂均为 分析纯。 无水乙醇(北京化工厂);高氯酸(天津政成化 学制品有限公司);蒽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浓 硫 酸 (北 京 化 工 厂 );乙 酸 乙 酯 (国 药 集 团 化 学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水 溶 性 淀 粉 (BBI);无 水 甲 醇 ( 国 药 集 团 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酸(北京化工厂)。 2%蒽酮试剂: 精密称取 1 g 蒽 酮,加入 50 mL 乙酸 乙酯,超声使 全 部 溶 解 ,4℃避 光 保 存 备 用 。 1.1.1.3 药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