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观摩课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观摩课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读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学生特征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学时
2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章中有一些含义较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感受,再加以适当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品读自悟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多媒体图片感受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深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者杨会兰单位(学校)内黄第三实验小学授课班级三(3)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结构:
一,复旧引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探究合作新课
四、拓展运用,深化主题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学生的
活动
媒体的
应用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
5-1-1
5-1-2
5-1-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森林湛蓝甜润盖房裸露
扩大家具锋利黎明咆哮
一栋栋郁郁葱葱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填空: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于是,一栋栋房子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美丽、幸福、快乐的小村庄没有了。
自己续写故事





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章中有一些含义较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感受,再加以适当点拨。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5-1-1
5-1-2
5-1-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件2
(文字)
课件3
(图片)
|
|
课件13
(图片)
课件14、15
(文字)
课件16--24
(图片、文字)
课件25--33
(文字、图片)
课件34、35(文字)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美丽→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乱砍滥伐
什么都没有了
课件37
(图片)
出示词语
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第一段和第五六段
品读探讨含义深刻的句子
诱发他们的情感,以引起共鸣
J
A E
B G E
FG
J
G
D
E H
EF
F
复习旧知
利用实例
导入新课
前后对比
形成概念
想象充实文章内容
总结主题,
深化情感
3
5
8
15
9
自制
自制
自制
自制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5-1-1
5-1-2
5-1-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鲜明的对比来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各种语调的反复朗读中,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揣摩,提升认识,使价值观与语言的发展和谐共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