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学8工件表面处理后的金相检验

金属学8工件表面处理后的金相检验


谢谢大家
Thank you!
鉴定渗氮层
纯铁:白亮层(各种氮化物)→含氮化物的α 铁素体。 合金钢(调质组织):白亮层(各种氮化物)→扩散层(含氮化物的的索氏体) →基体。
渗氮层深度测定
• 金相法
随炉试样经侵蚀后,在100~200倍下用带刻度的 目镜测量,从表面到渗氮扩散层与基体交界处的 距离,即是渗氮层深度。
渗氮后侵蚀
显微硬度测渗层深度
表层显微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状渗碳 体,硬度高达58~64 HRc;
芯部组织是板条马氏体或铁素体加珠光体,硬度为28~42 HRc,所以芯部具有较高的韧性和适当的强度。
20CrMnTi钢渗碳缓冷组织
珠光体+各种形状碳化物→珠光体→珠光体+铁素体→基体组织
渗碳缓冷后表层过共析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检验》标
准规定了硬度法测定渗氮层深度的方法。要求用2.94N(0.3kg) 载荷下,维氏硬度从表面测至高出心部硬度50HV单位(过渡层 平缓时可测至高出心部30HV)处作为渗氮层深度界限。
• 同渗碳层的测定一样,当有争议时,渗氮层的深度测定以显微 硬度法为惟一仲裁方法。
鉴定高频感应淬火淬硬层
• 感应淬火用钢常选用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如40钢、45钢、40C r等,感应淬火和普通淬火相比较,有变形小、加热时间短而氧 化脱碳少、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等优点。
• 相变特点:加热速度快时间短加热层浅从加热到淬火通常只有 几秒或几十秒,相变在一个温度区域短时间进行
检验硬化层深度
针状马氏体+各种形状碳化物+残余奥氏体→ 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板条马氏体→ 基体组织(板条马氏体)
渗碳层的金相检验
• 组织检验 评定马氏体、奥氏体、碳化物、心部铁素体
• 渗层深度的测定 ①断口法 ②金相法 ③显微硬度法 ④剥层化学分析法
渗碳后缺陷组织
渗碳后缺陷组织
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有效硬化层(DS)处极限硬度值是 零件表面要求的最低硬度HVMS×0.8的函数。例如:工件表面硬度要 求>680HV,则极限硬度HVHL= HVMS×0.8=680×0.8=544(HV) 可在 维氏硬度曲线上求得极限硬度值到表面的距离即为有效硬化层深度。
② 洛氏硬度 从表面测至半马氏体硬度处的距离为有效硬化层深度。
金相法: 对淬火前经正火处理的零件,硬化层深度应从表面测到到
50%马氏体处为止。如果马氏体处的铁素体含量超过20%,应测 到20%铁素体处为止。
对淬火前经调质处理的零件,硬化层深度应从表面测到有 明显索氏体处为止。
检验硬化层深度
硬度法 ① 维氏硬度测硬度梯度曲线 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
工件表面处理后的金相检验
鉴定渗碳、渗氮组织、检验表面淬火组织 张博
鉴定渗碳层组织
渗碳是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使钢的表面含 碳量远高于芯部,淬火后钢的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但 芯部又具有高的塑韧性。
渗碳钢必须是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0 %。温度一般在900~950℃。
渗碳只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要使渗碳件表面具有高 硬度、高耐磨性和芯部良好的韧性配合,渗碳后必须进行热处理。 常用的方法是淬火低温回火。
渗氮层组织评定
(GB/T11354—2005) • 原始组织:调质组织,按索氏体中游离铁素体数量分5级。 • 渗氮层脆性:按维氏硬度压痕边角碎裂程度分为5级。 • 渗氮层疏松:按表面化合物层内的微孔的形状、数量、密集程度
分为5级。 • 脉状氮化物:按扩散层中氮化物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分为5
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