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周测试题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周测试题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周测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本卷设有附加题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最后总分不超过100分。

一、基础知识(26分)
1.古诗文默写。

(12分)
(1)□□□□□□□,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攀条折其荣,□□□□□。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1分)
(3)□□□□□,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1分)
(4)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1分)
(5)《三峡》中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特点的句子是□□□□□,□□□□。

(4分)
(6)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青丝变白发。

(2)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的各国议会联盟。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tuì()。

(4)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g xī liǎn
shēng()的一刹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
....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
....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搭配不当,应该删去“的钢铁之躯”)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用词不当,应将“出现”改为“呈现”)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调换位置)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5.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________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私的包容。

二、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6分)
(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二)小说阅读(19分)
无声的尊重冯雪珺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

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

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

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

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

哦,是一位盲人。

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

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

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

“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

”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

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

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

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

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

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

”“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
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

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

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

”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

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

心里,暖意融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10.“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11.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2.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4分)
三、作文(40分)
14.那个特别的日子里,小扇轻摇,写一段共享天伦的暖文;那个特别的日子里,清风拂面,抒一曲陶醉自然的心声;那个特别的日子里,小园曲径,叙一场此间少年的情谊;那个特别的日子里,寂寥街头,见一道俗世真情的美景。

那个特别的日子里……
以“那个特别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切勿抄袭阅读选文及提示语;②书写端正,卷面整洁;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校名、班名、人名等考生真实信息。

附加题(10分)
“他们买东西不付钱吗?”胡金魁问。

“付的,付的,他们付钱,问题不在这里。

我们存底不多,你知道,只有这几担玉米、小米、干草。

我们只够自己吃的,也许还有一些剩余,但是我们还要过冬呢。

明年一月合作社肯卖粮食给我们吗?我们不知道。

苏区的钱能买什么?连鸦片都不能买!”
这话是个衣服破烂的老头
..说的,他仍留着辫子,不高兴地低垂双眼,看着自己的皱鼻和两英尺长的竹子旱烟筒。

他说话的时候,年轻的人都笑。

胡金魁承认他们不能买到鸦片,但是他们不论要什么其他东西都可以到合作社里去买。

1.以上片段选自,作者是。

(2分)
2.根据上面文段,联系全书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8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