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案
何雅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频率、振幅的波形,以及不同音色波形的区别。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理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难点:会分辨不同频率、幅度和音色的波形图
三、教学准备
1、“音调”的引入演示实验:古筝、非洲“巴林琴”、铁片琴、每位同学准备一把铁尺
2、“响度”的引入演示实验: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音叉、敲锤
3、“音色”的引入演示实验:纸杯、棉线、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声音的产生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声音的产生,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振动
师:很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要通过什么?
生:声音要通过介质传播
师:很好,那么什么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
生:气体、液体、固体
师:真空可以传声吗?
生:不能
师:很好,大家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都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我们这节课来进一步学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二、音调
【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老师,好吗?
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都很热烈,很好,同学们想过吗,掌声里面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你们想一下,刚才的掌声是怎么发出来的?
生:手掌间的振动
师:对的,我们都知道了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为什么我听到的掌声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掌声好像都不太一样呢?同样是振动,为什么会有区别?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声音的特性
【进行新课】
师:大家喜欢听音乐吗?知道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
我们先请胡潇桐同学给我们演奏一首古筝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乐器是通过什么物体振动发声的?
2、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待会请同学来回答
师:我这里还有别的乐器,给同学们演奏一下,进一步思考以上提到的两个问题
用手指琴(卡林巴,非洲土著民常用的一种古老的乐器)演奏天空之城
用8音铁片琴演奏
师:大家觉得好听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玩的简单乐器,但是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有
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我之前的问题呢?这些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1、乐器是通过振动铁片/铝片/琴弦来发声;2、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
师:很好,同样是物体振动发声,有些按键却发出了高音,有些按键发出了低音,各种不同的音调组成了一首悦耳的歌曲,音调是什么?有多少种音调?
生:do re mi fa so la xi do
师:那么,为什么这些乐器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呢?和什么有关?我们注意观察铁片琴,有什么发现?
生:铁片的长度不一样,有长有短
师:对,我们发现长的音调比较低,短的音调比较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和声音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生:议论
师: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和声音振动的关系,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探究实验
大家拿出长尺,把长尺一边放在桌子边缘,露出较长的一段,用力按压一次,数一下它振动的次数,再把长尺缩进去一半,再按压一次,观察它振动的次数,分别记录下来
生:长的振动得次数多,短的振动的次数少
师:很好,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PPT)
如果1秒振动10次,就是10hz,1秒振动100次,就是100hz……(强化理解)
好了,我们再回到乐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知道,短的物体在同样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比较多,所以它振动的频率较高,而它发出的是高音调,说明物体振动的频率与音调的高低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相反,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小,音调约低。
我这里有一把女生用的梳子,同学们观察下,它有什么特点?
生:一半密集,一半稀疏
师:大家可能都玩过梳子,我让它振动一下,它会发出声音吗?
生:会
师:那我们能够预测一下,两边声音一样吗?不一样的话那边音调高些?
生:密集的地方音调高,稀疏的地方音调低
师:为什么?
生:密集的地方振动(次数多)频率大,稀疏的地方振动(次数少)频率小
师:那我现在来实践一下,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拨梳齿)
很好,大家猜对了,再次验证了音调高低和频率有关系。
频率在图像上怎么表示呢?
(打开audioscsi)在物理学上,振动的图像我们画成一个个规则的波形图,就像波浪一样,有波峰和波谷,一个波就代表着物体进行了一次振动。
我们使左声道发出500hz的声音,右声道发出1000hz的声音,观察波形
生:左声道波有5个,右声道波有10个
师:这是将波形缩小100倍的效果,左图说明1秒内产生了500个波,右图说明1秒内产生了
1000个波,而且右图的波形比左图的密集
我们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是有限的,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过20000hz我们就听不到了,叫做超声波,可是听不到不代表它不存在,比如蝙蝠就是通过发出超声波来定位飞行位置。
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但是狗能够听到最低15hz,所以地震的时候狗等小动物会烦躁不安,而我们却毫不知情,就是因为它们听到了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
(讲解34页小资料)
三、响度
【引入】:悄悄说话和大声说话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些声音特别响,有些声音几乎听不到?声音的特性除了音调之外,还有响度,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那么响度又由什么决定呢?我们做一下课本上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两次的敲击声音有什么区别?乒乓球弹开的幅度有什么变化?
(音叉弹乒乓球实验)
生:声音变大时,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变大
师:是的,这说明声音大时,音叉的振动幅度变大。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是振动时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幅度,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PPT)我们再来看看手中的直尺,让它露出桌边一定的长度,分别轻轻按压它,和用力按压它,观察尺子的振动有什么区别,响度和振幅有什么变化?
生:用力按压的振动振幅大,响度大
师:很好,这说明了振幅的大小和声音的响度密切相关,那么在图像上怎么表示呢?
(打开audioscsi)我们用频率500hz,把电压逐渐增大,发现波形有什么变化?响度呢?生:波形变高,变细,声音变大
师:另外,发生体距离的远近也跟响度的大小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反之越大。
师:那么我们为了让声音变大,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屡一下棉线)大家能听到声音吗?把棉线一端放到纸盒里,拉另一端,发出母鸡似的叫声,这是为什么?这个纸盒的作用是什么?
生:放大了声音
师: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如果我们把这些声音集中起来,声音就会变大了,这个纸盒的作用原理就是把声音集中,还有喇叭能将声音放大,也是运用了这个道理。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没看到母鸡,为什么可以知道这是母鸡的叫声呢?
生:因为我们听过母鸡的叫声,觉得很像
师:很好,这说明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它自己的特点,这就是音色不同。
四、音色
【引入】:我们刚才讲了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
可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就像音乐课时,大家都唱同一首歌,但是谁唱
的老师一听就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听一下这段录音,猜下里面有多少种动物的声音
生:有X种
师:我们是靠什么判断的?因为每个动物的音色不同,音色也是声音的特性之一,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喉结、声带都长得不一样,所以我们说话或唱歌的声音都不一样,我们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
那么音色的波形是怎样的呢?
(打开coolpro)我们观察刚才各种动物声音的波形,发现什么特点?
生:波的形状不规则,都不一样
师:对,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
请一位男同学上来讲一句话:我叫xxx,来自初二x班
(学生参与,将声音录制入软件)
师:我通过计算机把这位同学的声音波形改变一下,大家看看有什么变化
生:变成了女孩子的声音
师:还能认出是他的声音吗?
生:不能
师:这就是变声器的原理,通过改变声音的波形,来改变物体的音色,这进一步说明了不同的音色,他的波形是不一样的。
好了,我们今天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性:我们现在进行一下总结: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分别由频率、振幅和发声体的远近、发声体的结构所决定,频率又由振动的快慢决定,它的波形有疏密之分;振幅由振动的幅度决定,它的波形有高低之分。
这些知识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声音的奥秘,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奥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