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肺部感染性疾病
75
预防 避免诱发因素 注射纯化的荚膜抗原疫苗,保护期1~5年
76
【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原体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常用消毒剂和固定剂中即可失去感染性 56℃以上90分钟即可杀死病毒
77
发病机制和病理 (1)SARS病毒通过短距离飞沫、气溶胶或接触污染的物品传播 (2)发病机制未明 (3)病理改变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
59
2.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全身症状明显 (2)胸片: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 (3)血清学检查:冷凝集实验、支原体IgM抗体测定、核酸杂交及PCR技术 (4)病原体培养
60
肺炎支原体的治疗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 (2)对大环内酯类不明敏感者则可选用呼吸氟喹喏酮类
78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10天 (2)起病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大于38℃,严重时可有气促、呼吸窘迫 (3)肺部体征不明显,可闻及少许湿啰音,严重时有肺实变体征
79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 WBC计数正常或下降 (2)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3)血小板可下降
80
2.胸部影像学检查 (1) X线典型的改变为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 多发性,双侧性 (2)双下肺多见 (3)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碎石路样改变
72
2.支持疗法 (1)卧床休息 (2)补充热量、水分、蛋白质及维生素等
73
3.并发症的处理 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内仍不下降者,可能有细菌耐药、肺炎球菌的肺外感染、混合感染、药物热或并 存其它疾病 怀疑脓胸患者,应积极排脓引流
74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1)补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溶液等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多巴胺、阿拉明等,维持收缩压>90 mmHg,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3)控制感染:对病因不明的重症感染患者,宜选用强而广谱的抗菌素,待病原菌明确之后,再作调整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病情危重、全身毒血症重者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6)处理心衰
21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等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免疫受损宿主(ICH)
13
间质性肺炎X片 14
间质性肺炎 CT片肺窗
15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4.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立克次体、弓形体等) 6.物理、化学及过敏性肺炎
↑
↑
图1 d0
↑
图2 d3
↑
图3 d10
63
肺泡内大量的曲霉菌丝 ↑ 64
4.肺脓肿 (1)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 (2)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 (3)X线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相鉴别。
65
右中叶肺脓肿 66
67
5.肺 癌 (1)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 (2)血白细胞计数通常不高 (3)胸片
81
SARS胸部X线表现演变过程 82
SARS胸部CT表现 ↓
83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 (2)聚合酶链反应(PCR) (3)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
84
诊断 (1)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
41
X线检查 右上叶肺炎
正位片
42
右上叶肺炎 右侧位片
43
X线检查
右中叶肺炎 正位片
44
右中叶肺炎 右侧位片
45
右下叶肺炎 正位片
46
右下叶肺炎 右侧位片
47
CT 右下叶肺炎
CT
48
右下叶肺炎 CT
49
支气管气象 50
右中叶内侧段 肺炎正位片
51
右中叶内侧段 肺炎右侧片
52
左舌段肺炎 正位片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CAPHAP)定义、临床诊断依据和不同的常见病原菌。 掌握我国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和肺炎一般的抗感染治疗原则。 重点掌握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1
第一节 肺炎概述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内发病的肺炎 肺炎球菌(40%) 革兰阴性杆菌(20%),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
20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依据 (1)发热、咳嗽、咳痰,原呼吸症状加重,脓性痰,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或闻及湿罗音 (4)WBC>10*10^9/L或< 4*10^9/L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做出诊断
2
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 病原体 宿主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一)解剖分类
分类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肺段→肺叶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X线显示肺叶、肺段的实变阴影
4
↑
←
←
大叶性肺炎 大体病理标本
61
3.侵袭性肺曲霉病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1)宿主及高危因素 (2)肺部症状和体征 (3)胸部CT:结节影、晕轮征、新月征 (4)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找曲霉菌或培养阳性 (5)痰或BALF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测定
62
↑
侵袭性肺曲霉病CT表现的演变
26
(6)白细胞减少 (7)血小板减少 (8)T<36度 (9)低血压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以诊断重症肺炎,考虑收入ICU治疗
27
(三)确定病原体 1.痰 2.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3.防污染样本毛刷 4.支气管肺泡灌洗 5.经皮细针抽吸和开胸肺活检 6.尿抗原检查 7.血清学检查
16
1.细菌性肺炎 最常见,占肺炎的80% (1)常见致病菌 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需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厌氧杆菌
17
(2)病原菌分布规律的变化 近20年来病原菌的分布规律正在发生变化 肺炎球菌的比例下降 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增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新的病原菌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军团菌等 非致病菌成为机会致病菌 真菌发病率增加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变化的原因:环境发生改变
53
左舌段肺炎 侧位片
54
症状 体征 血常规 胸片、胸部CT 病原学
诊断
55
鉴别诊断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2.肺炎支原体肺炎 3.侵袭性肺曲霉病 4.肺脓肿 5.肺癌
56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1)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2)葡萄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可分为凝固酶阳性及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治病物质主要
68
右下肺癌 X线正位片
↑
69
细菌性肺炎的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2.支持治疗 3.并发症的处理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70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1928年,于伦敦圣玛丽医院 Nhomakorabea711.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G 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选用喹诺酮类、头孢噻肟三代头孢、万古 霉素等 疗程:通常14天,或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18
(三)患病环境分类 按发生环境可分为: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cquired pneumonia, CAP) 2.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cquired pneumonia, HAP)
19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
35
病理
分期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无破坏,不留纤维斑痕
少数病例由于机体反应性差,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36
正常肺组织 病理切片
大叶性肺炎 病理切片
→ (灰色肝样变期)
37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常有受凉、劳累等诱因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1、肺结核 2、肺癌 3、急性肺脓肿 4、肺血栓栓塞症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24
(二)评估严重程度 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因素: (1)肺局部炎症程度 (2)肺部炎症的播散 (3)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25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 (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1)呼吸频率≥30次/分 (2)氧合指数≤250 (3)多叶浸润 (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5)BUN ≥7mmol/L
是毒素和酶 (3)临床表现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痰脓性、毒血症状明显。肺部闻及湿性罗音,有肺
实变体征
57
葡萄球菌肺炎X线表现 58
葡萄球菌肺炎诊断及治疗 诊断根据全身毒血症状,咳嗽、脓血痰,白细胞计数增高、X线表现。细菌学检查时确诊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