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的观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 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 联系,但并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 实际上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并 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基本特征之三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本单元基本结构:
孤立 总特征: 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
形 对立 静止 而 上 学
片面
唯 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物 辩 证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第十课) 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二.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 展、矛盾的。
一定意义上
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 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 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 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 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9分)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 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 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联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就必须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 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千差 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看到直接的 、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 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了解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理解 联系的含义。 3.理解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 导意义。 4.说明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5.理解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了解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基本观点(或称为总特征)。
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
坚持整体与 部分的统一
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 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 重视局部的作用
掌握系统优 化的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系统与要 方法论要求 性,遵循系统内部 素的关系 的有序性,注重内 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的特征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认识事物
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 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直接的 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基本特征之二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不能主观臆造不存在 的联系,也不能人为的割断或者消灭事物之间 的固有联系。) 问题:1.如何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辨析: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这个观点不科学。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有 三种情况:第一种,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 功能;第二种,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整体功能小于各个功能之和。通常 情况下,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当部分以 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 于部分功能之和。
小结
联系的含义
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联 系 观
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 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 为转移
人为联系是实践的产物;人们的实践也要承认联 系,尊重客观联系;形成之后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 2.辨析:联系的客观性说明联系是不可改 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体现 变的,人们不能建立什么联系,否则,就是对 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决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联系客观性”的否定。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理解 联系的含义。 3.理解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及其指导意义。
(1)联系的普遍性——基本特征之一
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任何两个 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提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别 地位、作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用、 功能 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不同 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 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 能成为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联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系
相互转化
(2) 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依据
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 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依据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5.运用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 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 素的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 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 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把握多样性;分析 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 为转移。
4.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整体与部分辨证的关系 区 内涵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阶段,从 数量上看它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