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1.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2.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直观形式3.不懂得实践的意义4.忽视了人可以在客观性基础上发挥能动性二、唯心主义的缺点1.出想的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是却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2.从思维活动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的抽象的发展了,表面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实践活动排到实践之外。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全部是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四、人与环境中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填空)1.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问题的唯心主义倾向,提出实践是环境和人的改变的共同基础。
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五、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宗教观(一)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二)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本质不是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
社会关系,社会属性的差别是其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带来的确定的了,进而也就相应确定了人与人之间本质差别之所在。
2.人的本质不是某一方面的社会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即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历史进程的变化,人的本质也将随之社会历史条件二不断发展变化。
(三)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功绩及局限功绩1.把宗教本质归结为人的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2.揭示了宗教的神秘外衣,把宗教拉到世俗来,即宗教不再神秘。
3.他认为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
局限1撇开历史的进程,脱离了具体历史环境和人的实践,犯了出发点的错误。
2.费尔巴哈把宗教的的历史产生发展来解释人的产生发展,而没有把人的发展是历史产生的发展,陷入唯心史观。
综上,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方法解释宗教和世俗社会、环境和人的关系,因此有局限性。
六、新旧哲学的区别(新旧唯物主义)1.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2.新旧唯物主义代表的阶级基础不同:“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真正的人类社会,而是异化的社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资产阶级世界观。
“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共产主义社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反映无产阶级世界观。
3.二者都体现了哲学的阶级性,同时,二者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根本不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考查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的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由他们自己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二、历史的结论:生活决定意识三、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
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1.影响分工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2.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而且又是以家庭中自然形成的分工和以社会分裂为单个的、互相对立的家庭这一点为基础的。
3.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4.分工立即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四、消除“异化”的两个条件和一个前提(两个条件的共同前提)两个条件:1.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的反对力量2.必须让异化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有同现有的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
二者成立的前提条件: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五、“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六、生产力和生产交往形式1.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2.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正如我们所见到的,它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曾多次发生过,然而并没有威胁交往形式的基础,——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如冲突的总和,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等。
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这些不同的条件,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
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二、1872年德文版序言基本思想1.《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
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2. 《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3. 《共产党宣言》越来越被重视,被翻译为多个版本4. 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5.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6. 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7. 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8.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唯物史观的三个观点1.社会物质资料的发展,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生产结构的总和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才能获得解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社会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四、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1.破坏了封建各种关系和道德关念,取而代之的资产阶级的各种关系和道德观念。
2.变革了就得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全部生产关系不断革命化3.建立了世界市场,促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发展。
4.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5.摧毁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方式:个别工人反对个别资产家----自发的行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无产阶级的胜利六、无产阶级不断成熟的因素1. 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
资产阶级处于不断的斗争中:最初反对贵族;后来反对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资产阶级2. 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
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3. 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
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七、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部是资产阶级利益八、共产党人的性质1.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2.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3.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与无产阶级的利益相一致。
九、共产党人最近的目的: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奋斗目标:消灭私有制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十、共产党与无产阶级的关系1.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和利益。
2.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与无产阶级的利益相一致3.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4.共产党是由先进分构成,代表无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5.共产党人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6.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十一1.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2.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3.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十二、什么时候政治权利丧失政治性质(消灭阶级的条件)1.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
2.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