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架起家校联系沟通的桥梁

架起家校联系沟通的桥梁

架起家校联系沟通的桥梁——谈偏远山区校讯通的运用实践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密切配合。

家校沟通能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的优势,做到教育内容上互相延续、补充扩展,搭建起教育教学新桥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校讯通”是当前很多学校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实现家校联系的良好手段。

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沟通方式,探索家校联系的新模式,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论文创新点:根据教师的教育经验,结合各种资料的查阅,探索实践校讯通的使用作用,给予教育工作者以现实的经验。

关键词:家校沟通校讯通协同教育自从走上了教育事业这条平凡而伟大的道路,结合学生的现状,我经常这样感叹着,“如何让学生得到很大的受益”。

教育并非是学校独立的结晶,需要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

根据本人短短的几年的教育经验,结合各种资料的查阅和利用现代高科技远程设备跟某些有关人士的交流,探索实践校讯通的使用作用,给予教育工作者以现实的经验。

在这里我们就家校联系沟通和大家交流一下:首先从家长那里出发,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孩子入学后,家长对其教育和影响仍不容忽视。

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当今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和家庭齐心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也纷纷从不同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研究。

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需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

毛主席就认为“教育之全体,不仅学校而止,其一端则有家庭,一端则有社会。

故但言改良学校教育,而不同时改良家庭与社会,所谓举中而遗上下,得其一而失其二也”。

所以现代教学需要通过家校沟通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分担教育学生、乃至管理学校的责任,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

把常规性、实用性、创新性三个层次的教师与家长联系途径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家校沟通主要的手段犹如家长会、家访等在家校沟通中又有怎样的利弊呢,我们首先对这一方面加以分析:一、传统的家校沟通手段分析1、家长会家长会提供给家长和学校的是一个共同交流信息、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主要是学校向家长通报学校、班级的总体情况,以期达到家校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目的。

但家长会一般只能安排在学期初期、期中考试后、期末结束,次数有限,而且也不能点对点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体问题,使得教育没有连贯性,交流不能充分。

2、家访或电访家访采用上门的形式,老师能够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感知家长、学生的思想理念,点对点地探访、询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在学校里进行更有效地教育教学。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家长的了解,在日后与家长的反馈中采用合理的交流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家校沟通效果。

电访的形式更加方便快捷和及时,但由于学生居住范围的扩大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作息的差异,家访或许会让一些家长感到为难,有些信息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反馈。

3、家校联系本家校联系本可以让教师拥有一块和家长良好沟通的园地,除了进行作业传达之外,还可以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老师及时掌握在家信息,双方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形成良性的互动。

但由于联系本传阅的信息要以孩子为桥梁,有些情况就不能够为老师能控制,有些只需要让家长知晓,不需要孩子过多了解的信息就不能及时传达。

比如:有个孩子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家校沟通中我们更多采用的是称赞式,但出现的问题又不能不反映给家长,这个时候,家校联系本就不能够有它应有的作用。

4、学校网络主页学校网络主页展示的是学校的校园文化状况和学校的教育教研现状,既能够向外公布学校信息,展示学校文化,又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又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的桥梁。

在学校网络主页上,家长可以主体性地选择信息,高效地了解校园动态。

5、家校委员会家校委员会是联系学校、教师与家长的纽带,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集体智慧,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群策群力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但家校委员会解决的也是大方面的问题,而不能有效完成小细节的解决。

二、“校讯通”慢慢兴起的原因1、协同教育观念的发展“协同”一词来自协同学,协同学是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an)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它专门从系统演化角度来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各子系统在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作用下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机理与规律。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003年非典的特殊日子里,作为技术支持的“校讯通”出现了,并在那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此,协同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流。

2、相应通讯设备的普遍应用和功能实现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

网络的便捷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上网费用的降低,家校利用网络进行家校沟通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

中国的手机用户,从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2011年5月24日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今年1~4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4138.6万户,总数达到90038.9万户。

其中3G用户净增2052.1万户,达到了6757.2万户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校讯通”的兴起成为可能。

3、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支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将《家校合作》列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2001/8),并在书中强调“家校合作”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教育部于2000年11月4日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确定的“校校通”工程目标是: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好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从政策上对于家校沟通合作作了明确的规定,也使得借助拥有率高、使用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超群的具有大众传媒工具属性的手机终端的“校讯通”系统得以悄然兴起。

三、校讯通在家校沟通中扮演的角色1、信息传送站学校可以把校园动态、教育信息等有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给家长,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有效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家校沟通的难题;对家长而言,能随时随地地接受班主任的短信,随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

及时、方便、快捷、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互动措施,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小孩在家的各种表现。

如:家长您好!新学期向您的孩子招手了,欢迎回到学校来!本学期放学时间为*点钟,请您安排好时间。

因为学校教工大会,今明两天的放学时间为*点钟。

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将每日的家庭作业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作业的范围,家长能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率。

对于孩子每日在校表现,教师也能够及时地反馈,报喜又报忧,孩子表现好的方面,若是能够在校表扬的基础上,加上父母的赞赏,对于巩固这种行为将是锦上添花的,学生心中也会充满成就感和愉悦感,这个时候让他写作业、让他读书就轻松多了。

再次见到老师,学生眼中就会少一些叛逆,多一些顺从,因为老师关注的是他的优点。

**同学的妈妈,今天化学老师看过作业说**同学的假期作业卷面相当好,老师对她很满意,表扬一下她。

初三理科也会慢慢难度加大,要多关注、多鼓励她,上学期孩子的进步还是比较显著的。

孩子最近在语文学习上认真多了,在家表扬表扬她。

短短一条短息,传达的是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鼓励;孩子的不足之处,也私下及时告知家长,并不讳疾忌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习、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及时督促改正。

特殊学生,现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委婉地点出不足,这样让家长能轻松地面对教师,乐意倾听与接受教师提及孩子存在的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

孩子犯错时,教师在学校采取了怎样的教育方式,以及怎样的言语,需要家长配合强化的,都可以通过校讯通进行联系。

**同学这两天常常皱眉头,特别是学习上的事情,心情比较烦躁,今天还好,和他说了如何处事。

还有,到期末了,有空的话语文上也可以抽背他的古文,还有理科也是有背诵的内容的,前几天孩子没背出来。

2、温情转播站:校讯通是为了促进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而开通的,两者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只停留在这简单的学业的沟通上,它还可以是爱的释放基地:天气冷了,提醒家长让孩子多穿件衣服;节日来了,发一段真挚的祝福;开学没几天了,提示家长让孩子及时作息……短短的几句话,可以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尊敬的家长,明天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县,请注意给孩子适当增添衣物,防止受凉。

”、“假期已经开始,请各位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调养身体,注意安全。

”、“孩子已经从学校请假回家,发烧热度还有,不过已经不高了,提醒他多喝水。

”3、经验交流站:校讯通作为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平时也可以主动与教师联系,询问孩子表现或者提出意见建议,抑或告知孩子的性格爱好、成长故事,让教师更了解孩子,让教育具有针对性。

校讯通的启动,使得家校沟通不仅是一对一的交流,更是一场智慧的汇集、思想的碰撞。

教师可以把某位家长教育上碰到的疑难问题抛给所有家长,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家长可以推荐老师好的教育读本,或者直接把自己的读后感与老师分享。

四、“校讯通”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首先要注意及时,班级管理工作每天都会有新情况、新变化,当天的问题争取当天解决。

不是特殊情况,太早和太晚的休息时间不应该发信息。

班主任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最好不要及时反映孩子的“不足”,否则会变成抱怨指责,发泄了一通不良情绪,却对孩子改正错误没有帮助。

2、选择合适的场合使用“校讯通”时需要考虑面对全班家长发送信息还是单独发送。

当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或者是做了好事情,无论事大事小,除了在班里面表扬之外,当天也应该及时给全体学生家长发送公开表扬的喜报。

这样受表扬的家长会感受到学生在学校的每一点进步,又能及时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得到的激励能够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对平时在学校里常常吃不到什么“甜头”的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