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悸的中医护理常规

心悸的中医护理常规

心悸心悸是指因心气血阴阳的亏虚,失调或血脉瘀阻,致心中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

病位在心。

常见证型有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等。

相当于西医学的各种心脏功能或器质性疾病,以及神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是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表现,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临证护理
1心虚胆怯心悸,善于易怒,坐卧不安,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
(1)自汗者,汗出及时擦干,注意防寒保暖。

(2)多梦易醒者,可遵医嘱针刺神门,内关等或耳针心,肾等穴以镇静安神,改善睡眠。

(3)做好情志护理。

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内伤,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帮助其战胜忧愁恐惧,使其心情开朗,则心悸亦除。

(4)穴位注射足三里。

2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健忘,舌淡红,脉细弱。

(1)体虚者易感风寒,应注意防寒,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

(2)若病情好转,可适当户外活动。

(3)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患者做起,站立,行走各30分钟无不适症状。

(4)足三里穴位。

3阴虚火旺心悸易凉,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1)注意腰部保暖,勿负重,起坐动作宜缓慢。

协助生活护理,患者如厕,外出检查需人陪同,防跌仆。

(2)心悸时间长,脉数者,按医嘱用药,做好记录。

(3)烦热出汗者,衣被不宜盖太多,及时更换湿衣(4)穴位注射足三里
(5)遵医嘱口服滋阴口服液
4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1)心悸严重应卧床休息(2)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给予吸氧,配合医生抢救(3)病情缓解期,可适当锻炼身体,如练气功等(4)穴位注射足三里饮食护理1心虚胆怯(1)宜食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品如朱砂炖猪心,黑木耳大枣汤等。

可选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油菜,菠菜等
2心脾两虚(2)宜食健脾益气生血安神之品如浮小麦小米粥,黄芪红枣龙眼肉煲乌鸡等3阴虚火旺(3)宜食清淡养阴降火而富于营养之品如百合糖水,生地黄粥,西洋参茶等4心阳不振(4)宜益气温阳之品如人参粥,龙眼莲子粥等用药护理(1)心阳不振者中药汤剂应趁热服,阴虚火旺者宜偏凉服,水气凌心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煎服,或饭后30分钟热服。

其余证型中药汤剂宜温服(2)安定神志药物,宜早晚服。

(3) 因朱砂有毒,无论汤剂或药丸,含朱砂时均要小量,切不可久服
(4)若用附子应先煎久煎,防止副作用
健康指导
(1)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服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要自测脉搏次数,少语60次/分要暂停服药,并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反应如恶心,纳呆等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宜,忌过饱忌浓茶,咖啡等,限制钠盐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怒挣。

(3)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激动。

(4)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心率和脉搏的方法
(5)戒烟。

因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这些成分随烟雾进入血液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6)出院一周后复诊,不适随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