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一、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学时2学时四、知识链接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木条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
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
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甜菜等。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2.我会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等词语。
3.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向他人请教。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è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chí()()()()()sǎ tuō jū shù xiū sè()()()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勒蒙()()3.课文讲了的事。
独学一问:课中导学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读一读: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
写一写:渲毯勒吟迂襟蹄貌拘羞涩跤偏涯。
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景物。
(2)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
(3)我能用横线标出本段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用波纹线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
(教师点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2.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探究交流1.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
2二、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风光和()的团结。
三、学习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四、小结、延伸五、作业布置我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还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六、学文图解草原美景——自然美(静态)欢迎远客草原 亲切相见热情款待 人情美(动态)联欢话别学后收获(教后一得):2﹡丝绸之路一、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我能和同学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我能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草原一派美景 蒙汉一片深情三、学习准备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四、学时一学时五、知识链接丝绸之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我会认识本课生字,能把课文读通顺。
2. 我能记忆“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3.我能了解主课文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gǔ pǔ diǎn yǎ chù lì róng zhuniáo()()()()()bǐ shǒu bǎo mǎn měi lún měi huàn()()()2.我能理解词语栩栩如生:美轮美奂: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一条之路,也是之路。
4.我的疑惑你来解课中导学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读一读: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
写一写:矗、凹、戎、循、鸵、匕、贸、芝、奂。
秀一秀:我从看到“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想到了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交流1.吗?2.课文第八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表现。
3.从“盼望已久”一词中我看出了。
4.“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作用。
这座巨型石雕有作用和意义。
四、自我检测课文通过描绘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进行()、()交流的()之路。
五、学习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了解了两千多年前的我国的、、,我感到作为中国人六、教师总结七、作业设计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八、学文图解友谊之路: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伟大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教后一得:3 白杨一、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我能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三、学时2学时四、知识链接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它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
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
课前独学1.我能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我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3. 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fǔ mō qīng xī jiè shào xīn jiāng xiàn rù()()()()()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小组内比一比谁读课文读得好。
课中导学第一学时一、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二、教师导入三、独学展示1.读一读:晰、伞、抚、绍、疆、陷。
2.写一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3.秀一秀:我知道“戈壁、清晰、抚摸”的意思。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四、探究合作1.从课文1至3是、、。
知道了戈壁滩有、、的特点。
2.爸爸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五、教师小结评价第二学时一、学习目标1.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我能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探究交流1.读课文5至12自然段,体会爸爸说的三句话,从这三句话中我知道了白杨树的特点。
也知道了爸爸的心愿是。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知道了。
3.白杨树高大、挺拔、秀丽、不畏艰苦、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而爸爸呢?课文表面上是在写白杨树,实际上是在写什么?你能告诉我吗?(三、自我检测1.课文讲了(2.白杨的特点:()、( )、()。
3.仔细读课文,想想白杨在文中象征着哪些人?四、学文图解白杨教后一得:高大挺秀忠诚无私坚强不动摇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五、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建设者所具有的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学习难点: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三、学时1学时四、知识链接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yāo ráo jī xiè kāi záo wēi é mníng( ) ( )( )( )( ) ( )2.我能解释下列词语。
严阵以待:废寝忘食:夜以继日:3.独学一问:课中导学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1.读一读:妖娆、械、凿、巍峨、媒、狰狞、逞、扯、薪、效、寝。
2.写一写:银装素裹、妖娆、严阵以待、狰狞、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3.秀一秀:我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确实——关键——提供——高傲——迅速——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1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3.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简单?5.静心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建设者所具有的精神。
划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读。
6.小组内讨论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文中的感叹句又起到什么作用?四、自我检测1.课文讲了的事。
2.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三点困难。
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体现了建设者们、、的精神。
五、学习收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六、小结延伸青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开拓性工程,其险其难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它的勘探、设计、决策经历了几十年的科学探索和论证。
为了它,中铁西北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风火山冻土观测站默默观测了40多年,取得了宝贵的数据。
全线投入数千万元,对80多个施工难点进行科研攻关,在冻土隧道开挖、支护、通风等应用技术取得新成果,已完成的工程,优良率在90%以上,43项被评为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