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自主预习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堂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的空气()绿毯()的歌声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板书设计1、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景美人美归纳反思第1课草原(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自主预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合作探究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批注自己的感受)三、默读全文.升华情感.1、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2、2、面对这景美、人更美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夕阳西下.就要分别.3、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4、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课堂检测1、选择你读得最棒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句子展示给大家听.2、试着背诵第1、2自然段.3、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要提纲.板书设计1、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归纳反思第2课丝绸之路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3、会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中国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自主预习1、交流课前收集的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2、读读课题.你还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合作探究1、理解下列词语: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2、熟读课文.用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的含义是(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丝绸之路因何而得名?课堂检测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崇()()岭()()如生五彩()()不计()()丰富()()美轮()()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巨型石雕矗立在 .这里是汉代古都 .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2)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交流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归纳反思第3课白杨(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初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重点难点初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自主预习在祖国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的戈壁滩.看看戈壁滩上生长着的白杨.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把生字新词标出.2、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3、课后思考题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五、检测.1、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板书设计3、白杨高大挺秀繁茂生命力强归纳反思第3课白杨(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2、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主预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白杨树.合作探究1、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2、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何目的?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请你谈谈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达标检测.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板书设计3、白杨借物喻人归纳总结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坚强不屈无私奉献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凿”“巍”等14个生字.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重点难点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的满腔热情;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自主预习1、认识本课“凿”“巍”等14个生字.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合作探究1、会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妖娆狰狞逞凶巍峨始料不及杯水车薪2、本文记叙了在(),(), (),( )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和()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 )贯通的经过.3、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4、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有三点:一是().二是().三是()从中可以看出建设者具有怎样的精神?课堂检测.1、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 )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木尔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西城——拉萨.铁龙指的是( ).它从 ( ) 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板书设计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施工条件艰苦归纳反思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1.《牧童》的作者是 .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横:弄:篙:棹:亡赖:3.根据课文填空.(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诗中有景——这景是 .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 .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A. .飞入菜花无处寻.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归纳反思6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班级五姓名评价7、祖父的园子班级 姓名评价8、童年的发现 班级姓名评价9、儿童诗两首 班级姓名评价第10课杨氏之子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两则(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自主预习】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合作探究】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4.翻译下列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归纳反思】第11课晏子使楚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自主预习】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3、积累生字词.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思考:(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读一读.写一写.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2.比一比.再组词.敞()准()陪()臣()敝()淮()赔()矩()3.根据意思写成语.(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归纳反思】第12课半截蜡烛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1、给生字注音:半截()许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无奈:讨厌:不耐烦:若无其事:纯洁:厉声: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合作探究】一、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1、当时.伯纳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2、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二、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猛烈()昏暗()严肃()显眼()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2.我最欣赏剧本中的语言.因为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归纳反思】第13课打电话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学习重点难点】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自主学习】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2.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合作探究】1.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2.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用一个字来表示时间.(1)十五分钟叫()(2)十二小时叫()(3)七天叫()(4)十天叫()(5)三个月叫()(6)十二个月叫()2.连线题.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军事家说时间就是粮食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知识科学家说时间就是金钱农民说时间就是生命对学生而言时间就是创造与发明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归纳反思】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3、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合作探究】1.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2、用“﹏”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想法.3、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一、组词.唯()耗()谣()洒()准()耕()遥()酒()乘()持()供()休()趁()特()贡()体()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担心()阻击()焦急()供应()故意()支持()侦察()崎岖()反义词:唯一()温暖()困难()支持()慌张()伤心()清楚()暂时()三、选词填空.热忱热诚热心热情1.王老师来家访.爸爸()地接待她.2.白求恩对工作满腔().一直保持极端负责的精神.3.于老师退休了.一直()参与校外教育工作.四、填空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课外延伸: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一种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归纳反思】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4、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学习重点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课文我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1、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2、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3.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4.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5、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6、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一我能分辨下列汉字.还能组成词语.誉()版()慎()豪()誊()板()镇()毫()二我能快速地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糟糕()慈祥()湿润()鼓励()兴奋()垂头丧气()三、照样子写句子.例:父亲说:“我要出去一下.”父亲说.他要出去一下.1.父亲一边看一边说:“我自己会判断的.”2.父亲对小明说:“我知道这是你写的.”四、照样子写句子.例:面对严寒.我不得不放弃了努力. 面对严寒.我必须放弃努力.1.几年后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话是对的.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2.这汤()没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了.3.老班长对小梁说:"你()知道了.()不要再告诉别人了."4.指导员对老班长说:"()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5.()我们找不到东西吃.()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归纳反思】第16课桥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合作探究】1.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2.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3、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4、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5、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读拼音写词语.páo xiào fēnɡ kuánɡ fànɡ sì xiōnɡ tánɡ()()()()2.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的野马()地喊()的脸()的人们沙哑地()痛苦地()3、片段研读.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来年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这里“发抖”是指木桥“呻吟”是指木桥2.“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她儿子.”这句话中.“丈夫”指的是 .“儿子”指的是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写的好处是3.你认为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归纳反思】第17课梦的力量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2.认识6个生字.【学习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自主学习】1、自学生字.读通课文.2、课文写了谁的梦想.一个什么样的梦想?3、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2、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3、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4、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5、结合我国一些省大旱.谈谈自己应当如何用水.【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给下面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水泵(bèng bàng)筹款(chuó chóu)吭声(kēng háng)颠簸(diān dān)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