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课改的目的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改观念
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个年头了,我县真正实施课改才两三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个人看法与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
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
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讲授“灯光与影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当我们乘车在公路上往前行驶时,前方那些高的建筑物好象“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的建筑物后面去了,当经过它们之后,又逐渐“冒”出来,这种现象如何解释?面对这一他们熟悉的题材,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却要涉及到本课所要学习的“视点、视线、盲区”等与投影有关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设引入数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良好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个体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广度,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开放性问题的训练,既能使每
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如:学习完“探索勾股定理”内容后,可安排这样的训练题:如下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有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请在图中找出若干个图形,使得它们的面积的和恰好等于最大的正方形面积。
尝试给出两种以上的方案。
此开放性问题不同于在固定条件下研究固定结论,学生在寻求多种方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对此类问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既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又能进行适当的数学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彼此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上的单一性,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求变的创新意识。
四、开展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它具备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性强、知识容量大等特性。
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户外测量、制作活动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如: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后,指导学生开展“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的活动——
第一步,分组讨论测量的方法;
第二步,小组分工,分别用以上讨论得出的方法进行测量;
第三步,讨论比较上述各种测量方法,找出最好的测量方法(见下图);
第四步,推选代表在全班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和结论。
利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逐步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阻隔,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重视应用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缩短数学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让学生获得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应用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后,我安排这样的训练题:某信公司有甲、乙两种手机收费业务,甲种业务规定月租费25元,另外每通话1min收费0.4元;乙种业务不收月租费,但每通话1min 收费0.6元。
(1)分别写出甲、乙两种收费标准下每月应交费用y(元)与通话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式;
(2)选择哪种业务对顾客更合算?
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把学生置于决策者的地位,通过生活
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加强此类问题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和探索的机会,又能帮助学生通过课本以外的渠道获取有用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