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管理学复习重点(题目加答案)

西方管理学复习重点(题目加答案)

《西方管理》复习整理材料题目加答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2014级第二学期江苏直属班一、五个代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1.时间2.背景3.重要代表人物4.代表理论5.重要实验、事件二、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代:古典管理理论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标志: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3.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特点4.古典党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个人效率)、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侧重于组织效率)。

5.管理重点为:任务指派加制度第二代:行为科学理论1.时间: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标志: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飞跃。

3.管理侧重点:人本至上4.主要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需求理论、激励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5.产生标志:霍桑实验(主要有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电话装配实验)第三代:现代管理理论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70年代末2.标志:现代科学成果、现代技术手段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管理理论焕然一新。

(管理理论丛林)3.管理侧重点为:组织目标加人(组织的本质,一群人的利益共同体,体制制度机制)。

4.主要理论:(1)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巴纳德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

对内平衡:诱因(利益关爱成长价值归宿)大于等于牺牲(2)决策理论(3)管理过程学派理论(4)系统管理理论(5)经验主义学派理论(目标管理:一群人定的共同目标,参与沟通协调反映愿望利益。

自我管理。

(6)权变理论(7)战略管理理论第四代:企业文化理论1.背景:日本的迅速崛起80年代前后,由战败国到仅次于美国,美国开始研究日本。

2.直接原因:美日比较3.管理重点:制度(美)加文化(日)(1)美日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技术方面,而在管理方面。

(2)美注重理性管理,日注重社会层面、文化层面。

(3)美注重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日则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什么是企业文化,内涵作用。

第五代:泛指90年代以后的西方管理论原因:西方8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化,形成新形态知识经济,我国叫经济新常态。

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很快进入知识经济。

放在历史中和工业化进程、经济形态中认识。

知识管理。

一旦完成工业化进入知识经济,明显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

美国在泰罗时代工业化速度两位数以上--旧常态。

小于5%-6%速度,3%、2%的时候,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零点几,我们工业化中后期就会进入那个状态。

1.非理性管理2.知识管理3.全球管理4.虚拟管理5.学习型组织6.流程再造7.创新管理我们即将面对的理论,这次考试全新命题,紧密联系现实。

90年代后的管理是学习重点。

三、考试说明闭卷,分辨析、简答、论述加案例分析四、简答复习重点1.简述虚拟管理。

指公司成员分布于不同的地点式的管理,同时,团队成员不是单一的公司组成,是虚拟的。

它的理想状态是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时时沟通和合作,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组织是虚拟的,但是功能是完整的。

是我们未来管理的形态。

例如网络销售。

2.简述管理的五个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

需求层次理论是针对动机的,是行为科学的一个逻辑,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目标。

双因素理论一是保健因素一是激励因素,而这些因素针对的是结果。

4.解释“有限理性”概念。

针对西蒙的科学决策理论提出的概念。

传统经济人假设前提条件是人是完全理性的,干什么不干什么划算不划算是人根据理性判断,但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

5.简述法约尔关于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法约尔作为古典管理理论最重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经营有六种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种,经营比管理大。

管理包含在经营当中。

6.举例说明安全需要。

指避免和免除各种危险威胁的需要,是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二个层次。

比如职业保障,对现在的工作有没有安全感,再如意外情况的防止,工作中会不会伤残甚至伤亡。

7.简要解释非正式组织。

在人际关系理论及社会系统学派理论中均提到,指的是不属于正式组织的一部分,不受正式组织管辖的团体。

是由情感扭带联系的,我不归你管,但是我在群体中,受群体影响。

8.简述组织对内平衡的条件。

是巴纳德的理论,第一次提出组织平衡理论的条件,对内条件是诱因大于等于牺牲,组织存续和发展。

9.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对应需求层次理论哪两个因素?对应需求层次理论的前两个: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激励因素对应后两个,是高层次的需要。

10.解释Y理论要点。

在人性假设理论中有X、Y两个理论,Y理论认为一般人是想工作有主动性的,如果给予机会,人们渴望工作并旨在发挥其职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

人是自动人。

人能自觉自愿去工作。

11.简要回答经验主义学派关于管理的任务。

一是取得经济效果,二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三是使工作成员有成就。

五、辨析题复习重点1.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围绕人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错。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开展一系列研究。

2.行为科学理论是以新的人性假设为依据的。

对。

行为科学理论与以往经济人假设不同,它是以社会人假设为依据否定了以往假设所以是新的人性假设。

3.企业文化热是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的突出特点。

错。

企业文化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突出特点。

4.第五代管理是指《第五项修炼》理论。

错。

泛指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一系列理论。

5.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与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是不同的环境假设。

对。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是九十年代以后的理论,它是以市场多变,需求个性化为条件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这样一个时代作为条件。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是以大批量生产为条件的,是工业化最典型的标志,尤其是工业化初期。

所以环境假设当然是不一样的。

6.决策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

错。

西蒙决策理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科学决策理论就是建立在人的有限理性基础上的理论,它不是要让人的决策做到最好,目的是避免最坏。

7.权变管理肯定的是民主的领导方式。

错。

权变理论核心内容是没有一种普遍最好的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管理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权宜应变。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它有很多变量,人、组织、环境,所以管理方式和方法肯定也是变量。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领导方式。

8.管理过程学派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是完全不同的。

错。

管理过程学派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在计划、组织、控制这三项是完全一致的。

9.保健因素是外在的,激励因素是内在的。

对。

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如住房确实是外在的,激励因素如表扬确实是内在的。

10.X理论是忽视人的情感的理论。

对。

X理论总体上是忽视人的情感,强调人服务于任务和组织,往往忽视人的情感。

11.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授权。

对。

扁平化管理核心就是分权和授权。

12.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错。

恰恰相反,日本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美国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13.管理科学理论主张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对。

管理科学理论主张用量化的方法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14.自我实现人与其他人性假设最大不同在于主张从内部激励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对。

自我实现人假设在需求层次中是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人需要环境保障是,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内部激励,而不是靠外部力量让他怎么样,是他自己怎么样。

其他人性假设如经济人假设是完全被动的,靠外在的力量调动积极性的。

六、论述题复习重点1.有人说科学管理过时了,谈谈你的看法。

答:科学管理理论没有过时,这个理论到现在虽然已经一百多年了,其本质的主要内容、评价、三大思想、四条原理、六项管理措施(书上P15),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

科学管理有其局限性:1.泰罗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动机主要是经济的,工人关注金钱,经济人假设,把工人当成工具。

2.泰罗只解决了个体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全部和整体效率,只提高了单个效率。

但是,科学管理没有过时,因为1.泰罗把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人类管理从拍脑袋到科学,而人类的管理永远需要科学。

2.泰罗发明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永远不会过时,如定额、计件、量化。

3.科学管理的原理具有普遍性,有人说泰罗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工人服务的,但科学管理原理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社会主义可以用科学管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阐述管理理论的三次大变革。

答:一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

这是管理理论的重大变革。

经验管理,如果人类只凭经验按领导者意志或拍脑袋,无论对组织对个人对国家都是致命的,有了科学管理,有了科学决策,人类的管理尤其组织的管理整个地区和国家的管理,意义是重大的。

二是从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的转变。

对人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把人作为要素,作为工具,投入到组织,投入到生产过程,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人的价值及情感满意度被忽视了,行为科学认为人是“社会人”对人的假设是个历史性的飞跃,导致了管理、组织革命性的变化--以人为本。

三是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

现代管理出现后重大命题是构建“利益共同体”,是要素的利益共同体,过去的问题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形成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其本矛盾,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转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目标和人怎么结合,通过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现代产权解决了要素的产权明晰化,股份制、工人入股和职业经理人持股,期权激励等制度的变迁,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是整个积极矛盾的化解,值得高度关注。

3.举例说明什么是“保健因素”。

答:双因素理论是赫茨伯格提出的,他认为引发工作动机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另一个是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

例如住房,有的公司住房200平方米,我的公司只住筒子楼,那我就想去他们公司了。

再如薪水等。

七、案例题复习重点1.案例: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请用第五代管理理论加以分析。

答:对经济热点问题,未来走势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解.书上(P342-344.)互联网时代:对等知识联网、集成的过程、对话式的工作、人类时间和计时、虚拟企业和动态协作。

2.案例:某企业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利润分配按4:3:3进行。

即国家40%,经理层30%,员工30%。

企业积极性极大提高。

请用社会系统理论分析原因。

答:国有资产存量不动,这是国家的,产权清清楚楚,怎样调动要素分配,十六大报告说按劳分配加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素有三个:资本(国家出资,改革时不会导致流失,利润中40%归国国有资本)、职业经理人(是管理要素,30%)、劳动(员工占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