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史)练习题

(世界现代史)练习题

高考历史新材料、新情景类选择题精选(世界现代史)1.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

其根本原因应该是A.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D.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3、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理,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4、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5、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的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祸根6、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④实施《社会保障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

”此规定的真实目的是A、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但最终是保存资本主义制度B、为了保障工人的民主权利,实现真正的民主C、社会危机十分严重,所以要缓和阶级矛盾D、保障就业,增加工人收入,刺激消费,缓和危机8、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象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9、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10、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

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11、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

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

新的有希望的感觉……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

…‘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12.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13.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4.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15. 2011年11月30日,英国逾200万公务员举行“世纪大罢工”,以抗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保障门槛的计划,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再思考。

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B.福利范围仅是社会低收人人群C.实施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16.有学者说,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当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新动向”的是A.工业生产比例显著降低 B.西方优势地位完全确立C.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 D.现代经济模式趋于定型17、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他在就职演说中说:“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激供给的政策,减税是其中的核心。

据此分析,里根政府的政策A.扩大“福利”范围,关注全社会的公平正义B.扩大供给,解决造成经济危机的基本因素C.反思凯恩斯主义,调整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18、比尔·盖茨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

微软现象表明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价值论”取代了“劳动价值论”②比尔·盖茨成功的关键是时代所给的机遇③谁掌握了人才优势,谁就占据了时代的制高点④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9、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寓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厉,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20、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包括:①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②实行“福利国家”政策③第三产业的兴起④知识经济的出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21、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

从 1978年到l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

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 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 D.阶级矛盾的缓22、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

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全面国有化趋势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23、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

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决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里根这一改革思想的核心是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D.主张恢复邦联制24、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25、2010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证券时报》上发表观点: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B.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D.美国乱发纸币只能加重金融危机26、(2013·海南单科·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