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运营管理A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ons Management A课程编号:ZJ1420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总学时54、理论课学时45、实验课学时9学分:3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课程简介:运营管理是形成公司(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运营的改善直接影响公司(组织)的绩效。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环节及其管理流程,重点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和生产作业控制、项目计划、质量管理、MRP Ⅱ与 ERP 、 JIT 生产方式及先进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营管理的概念、框架、工具和技术。
使得学生能从管理人的角度判断公司(组织)的现况、确定其挑战和机会,制定一个动态的、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运营管理行动计划。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运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系统了解企业生产和运作的基本流程,以及协调关系的关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要求:(1)全面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运营管理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运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2)能够运用所学的运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对所在单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对运营管理系统进行设计; 制定运营管理行动方案。
二、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4学时)教学重点:定位运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运营管理的整体框架和该管理活动在企业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了解运营管理的基本构成,理解其在组织管理活动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
第一节:运营管理概述1、运营管理的概念2、运营管理的研究对象3、运营管理内容4、运营管理的目标第二节:运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运营管理的地位2、运营管理与其它职能管理的关系3、运营管理的作用第三节:现代运营管理的特征1、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弊端2、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内容3、现代运营管理的特征第四节:运营管理的趋势1、全球性的竞争环境2、智能化时代(高科技产业时代)3、提高生产率4、服务业的发展5、再制生产本章习题要点:1、说明营销、财务、运营三种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2、指出运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说明现代运营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4、运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特点?第二章运营战略与管理(4学时)教学重点:运营战略的竞争重点和实施教学难点:运营战略的竞争重点,运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程序教学要求:了解运营战略的基本构成,理解其竞争的重点和新时期的新特点,掌握运营战略的制定程序和实施。
第一节运营战略概述1、运营战略的概念2、运营战略的内容3、运营战略框架4、运营战略的特点5、运营战略的竞争重点6、新时期企业运营战略第二节运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1、运营战略的制定程序2、运营战略的实施本章习题要点:1、运营战略框架。
2、运营战略的特点。
3、运营战略的竞争重点。
4、新时期企业运营战略。
5、运营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的关系。
6、运营战略实施的步骤。
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5学时)教学重点: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过程、生产流程的选择、并行工程教学难点: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过程、生产流程设计、并行工程的实施教学要求:了解新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理解企业生产流程的特点及选择,掌握并行工程的实施方法以及企业产品开发和工艺选择的要点。
第一节新产品开发1、新产品的概念与分类2、新产品的开发管理3、新产品开发策略第二节 R&D与产品开发组织1、企业R&D2、产品开发过程3、企业R&D技术系统4、产品设计过程5、产品设计原则和经济效益评价第三节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1、生产流程的类型2、生产流程设计的基本内容3、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4、生产流程的选择第四节并行工程——产品开发组织的新方法1、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2、并行工程的概念3、并行工程目标和实施步骤4、CE 基本方法与效益本章习题要点:1、新产品开发计划管理的内容2、新产品开发策略3、产品开发过程4、产品设计和选择的原则第四章生产系统的布局(5学时)教学重点:设施选址的基本影响因素和方法,生产设施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方法教学难点:设施选址的方法,生产设施布置的主要方法教学要求:了解设施选址和生产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理解选址和布置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选址和布置基本方法。
第一节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1、设施选址概念2、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3、设施选址的重要性4、影响设施选址的因素5、选址原则6、单一设施选址的一般步骤第二节设施选址的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点分析法)2、因素评分法3、重心法第三节生产设施布置1、生产设施布置的概念2、布置的目标3、布置的影响因素4、布局的决策标准5、典型布置形式6、设施布置方法本章习题要点:1、解释下列概念:设施、设施选址、设施布置。
2、试述设施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3、设施选址原则是什么?4、试分析比较工艺导向、对象导向布局的优缺点?第五章企业生产过程组织(4学时)教学重点: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时间组织教学难点: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的选择教学要求:了解生产过程的概念和构成,理解产品在工序间移动的主要方式和考虑因素,掌握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移动方式不同的特点及其选择。
第一节生产过程组织基础知识1、生产过程的概念2、生产过程的构成3、生产过程组织第二节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1、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2、选择移动方式考虑的因素3、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比较本章习题要点:1、按工艺阶段作用分,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哪些?2、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解释连续性)3、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选择一种方式说明其优缺点、适用条件)4、选择移动方式考虑的因素第六章生产技术准备(3学时)教学重点:生产技术准备的内容,工艺准备和技术准备。
教学难点: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工艺方案的制定和经济评价,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检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工作劳动量与周期的确定。
教学要求:了解生产技术准备的内容,理解工艺方案和生产技术准备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掌握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工艺方案的制定和经济评价,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检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工作劳动量与周期的确定。
第一节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1、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2、生产技术准备的内容第二节工艺准备1、工艺准备的内容2、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3、工艺方案的制定和经济评价4、工艺文件的准备5、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第三节生产技术准备计划1、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种类2、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检查3、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工作劳动量与周期的确定本章习题要点:1、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
2、工艺准备的内容。
3、工艺方案的制定和经济评价。
4、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5、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工作劳动量与周期的确定。
第七章综合生产计划(4学时)教学重点: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能力的核定和改变。
教学难点: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能力的核定,MTS和MTO的生产计划的制定。
教学要求:了解综合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理解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核定办法,掌握改变生产能力的方法,以及MTS和MTO的生产计划的制定。
第一节计划管理的概述1、计划管理的含义2、企业计划的层次3、综合生产计划的种类4、综合生产计划关系流程图5、综合生产计划的层次6、综合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7、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方法第二节生产能力核定1、生产能力的概念与分类2、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3、生产能力的核定4、改变生产能力的策略第三节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1、备货型(MTS)生产企业产品出产计划的制定2、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确定本章习题要点:1、简述综合生产计划的层次和内容,以及综合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及含义。
2、什么是生产能力,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是什么?3、如何核定和改变生产能力?4、MTS和MTO如何确定产品品种与数量?第八章生产作业计划(4学时)教学重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期量标准。
教学难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期量标准和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期量标准。
教学要求: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理解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期量标准和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期量标准,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的方法。
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概述1、生产作业计划概念及内容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第二节期量标准1、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期量标准2、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期量标准第三节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2、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的方法本章习题要点:1、生产作业计划内容以及编制生产计划的要求。
2、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和成批生产类型企业期量标准各是什么?3、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的要求和方法。
第九章企业资源计划(4学时)教学重点:ERP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管理思想。
教学难点:MRP到MRPⅡ,配送需求计划,以及MRPⅡ大ERP,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学要求:了解企业资源计划的演进,理解MRP和ERP的运行逻辑,掌握ERP的功能结构和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第一节 ERP的发展历程第二节MRP的基本原理1、相关需求的MRP2、MRP的核心思想3、MRP的输入4、MRP的运行逻辑5、配送需求计划第三节 MRPⅡ的基本原理1、从MRP到MRPⅡ2、MRPⅡ的特点第四节 ERP的基本原理1、从MRPⅡ到ERP2、ERP的核心管理思想3、ERP的功能结构4、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本章习题要点:1、简述MRP、 MRPⅡ、ERP的核心管理理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引入ERP是一场管理变革?请讨论成功实施ERP的对企业利润增长的影响以及阻碍我国企业成功实施ERP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第十章质量管理(4学时)教学重点: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ISO9000族标准。
教学难点: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教学要求: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理解ISO9000族标准和认证,掌握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1、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概念2、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二节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原理与方法1、质量管理两大类方法2、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第三节 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认证1、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2、质量认证本章习题要点:1、什么是质量?质量概念的演变经历了哪些过程?2、如何理解全面质量管理?3、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8原则是什么?4、在产品设计、质量因素分析和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应如何应用?第十一章准时生产制(4学时)教学重点:JIT的思想和主要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