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 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10、“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1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与物理衰变共同作用而致在生物体内放射性活性降低到一半的时间。

决定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

12体外放射分析: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踪剂,以放射测量为定量手段,对体内微量物证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的总称。

13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

14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16甲状腺热结节:在甲状腺显像中,放射性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的结节。

17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也称为比放射性,指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与其质量之比。

20、骨显像的原理,正常骨影像表现答:原理: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沉积在骨骼内。

在体外用SPECT探测核素所发射的射线,从而使骨骼显像.正常骨影像表现:全身骨骼放射性聚集,两侧呈对称性均匀分布.3、原子的结构.元素、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活度的概念,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答: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他们统称核子.核素: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放射性衰变:α衰变(alpha decay)、β—衰变(beta decay)、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γ衰变(gamma decay)。

10、脑灌注显像的原理、正常及异常图像特点、主要的适应症,常用的显像剂及显像特点。

了解乙酰唑胺介入显像及PET脑显像的主要内容。

答:原理:根据血脑屏障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具有脂溶性的、电中性的小分子(<500)放射性示踪剂,它能自由通过完整无损的血脑屏障,并大部分被脑细胞所摄取,且在脑内的存留量与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计算机断层显像显示脑内各局部放射性分布状态,从而获得脑血流灌注显像图。

显像剂的基本特征:1、可以自由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

2、脑细胞的摄取量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

3、进入血脑屏障后不能反向出血脑屏障。

4、在脑细胞中的滞留时间较长,能满足断层显像的时间要求。

常用显像剂:(1)锝标记显像剂:99mTc-HMPAO(99mTc-六甲基丙二胺肟)和99mTc-ECD(99mTc-双半胱乙酯)740~1100 MBq(20~30 mCi)。

(2)胺类显像剂:123I-IMP(异丙基安菲他明)和123 I-HIPDM,111~222 MBq(3 ~6 mCi)。

(3)弥散性显像剂(即惰性气体显像剂):133Xe。

脑血流灌注显像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一)适应症:1诊断短暂脑缺血性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2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3癫痫灶的定位诊断;4老年性痴呆病的诊断与鉴别;5脑肿瘤的定位及血供评价;6锥体外系疾病的定位诊断;7偏头痛的定位诊断;8精神和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辅助诊断;9脑生理与心理学研究与评价的有效工具(判断脑死亡);10其它脑部疾病。

(二)临床应用:(1)短暂脑缺血性发作(TIA)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PRIND );(2)脑梗死;(3)癫痫: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原发性癫痫的定位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4)Alzheimer病(AD):老年性痴呆;(5)脑损伤;(6)脑肿瘤;(7)偏头疼;(8)精神和情感障碍性疾病;(9)脑死亡(脑死亡,brain death是不可逆的脑损害,脑的全部功能已不可逆性中止,患者全部脑实质无放射性摄取);(10)震颤性麻痹;(11)其它脑部疾病:动静脉畸形。

简述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脑内pH值下降,正常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血管的这种扩张反应很弱,使潜在缺血区和缺血区的rCBF增高不明显,在影像上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即PET脑代谢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作为显像剂,在细胞内己糖激酶作用下变成6-磷酸脱氧葡萄糖,长时间滞留在脑内,在体外通过PET对发射正电子的核素进行计算机成像,从而反映脑组织的代谢情况。

PET脑代谢显像临床应用:1、脑功能的研究2、癫痫灶的定位3、脑肿瘤4、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震颤性麻痹(锥体外系的病变)6、精神疾患7、短暂脑缺血性发作和脑梗塞11、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常用药物,适应证及禁忌证。

答:适应证:1骨转移癌并伴有骨痛患者;2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病灶呈异常放射性浓聚者;3白细胞大于3.5×109/L, 血小板大于80×109/L。

禁忌证:1近6周内进行过细胞毒素治疗的患者;2化疗或放疗后出现严重骨髓功能障碍者;3骨显像显示转移灶为溶骨性冷区者;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治疗骨转移癌的核素有:89Sr,153SM-EDTMP,188Re- HEDP。

12、甲状腺吸收碘131率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甲状腺碘-过滤酸钾释放试验、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的临床意义?甲功体外试验项目包括哪些?答:甲状腺吸收碘131率测定的原理: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放射性的131I也能被摄取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其被摄取的量和速度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

将131I引入受检者体内,利用体外探测仪器测定甲状腺部位放射性计数的变化,可以了解131I被甲状腺摄取的情况,从而判断甲状腺的功能。

方法:(1)停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和药物以及其它影响甲状腺吸碘功能的物质(如海产品、碘制剂、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2~4周;(2)空腹口服131I溶液或胶囊74~185 kBq(2~5μCi),另取等量的131I放入颈部模型中作为标准源。

于服药后2h、4h和24h分别测量甲状腺部位、标准源以及本底的计数率;(3)甲状腺摄131I率计算:甲状腺计数率-本底甲状腺摄131I率(%)=-------------------------------------×100%标准源计数率-本底以时间为横坐标,甲状腺摄131I率为纵坐标,绘制出甲状腺摄131I率曲线临床应用:1.甲亢的诊断;2.单纯性甲肿的诊断;3.甲减的诊断;4.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甲状腺碘-过滤酸钾释放试验临床意义:释放率≤10%,表明碘氧化过程正常;释放率>10%且≤50%,提示碘有机化轻度障碍;释放率>50%,提示碘有机化重度障碍。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的临床意义:抑制率>50%为甲状腺功能正常;抑制率<50%为甲亢。

甲功体外试验项目:血清抗TSH受体抗体、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RH兴奋试验、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总甲状腺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13、甲状腺显像的常用显像剂,甲状腺显像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显像中结节可分为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常见于哪些疾病?异位甲状腺常见部位有哪些?寻找异位甲状腺应用哪些显像剂?答:显像剂131I,123I,99mTc甲状腺显像的临床应用:观察甲状腺大小和形态,异位甲状腺的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推算甲状腺的重量。

方法:甲状腺动态现象,甲状腺静态现象,甲状腺肿瘤阳性现象,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显像。

甲状腺显像中结节:可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三类,分类依据:病变区域示踪剂摄取状态。

常见疾病:疾病放射性高于正常组织,结节功能增高,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Plummer病;放射性等于或接近正常甲状腺组织,放射性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或功能减低,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癌。

异位甲状腺异常部位有舌根部、舌骨下、胸骨后、偶见于心包、心内、卵巢等处。

寻找异位甲状腺用显像剂碘-131 99Tcm14、肺灌注显像及肺通气显像的原理、适应症和临床应用。

答:肺灌注显像原理:静脉注射颗粒直径略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99mTc-大分子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后,显像剂暂时随机栓塞在毛细血管床内,局部栓塞的颗粒数与该处的血流灌注量成正比。

用γ相机行多体位图像采集以获得肺毛细血管床影像,影像的放射性分布反映肺内各部位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肺通气显像的原理:受试者吸入放射性气体或放射性气溶胶后,该气体或气溶胶随呼吸运动进入气道及肺泡内,随后呼出,在此过程中用γ相机进行显像,可显示肺内放射性分布和动态变化,称为肺通气显像。

肺灌注显像适应症: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疗效判断;诊断肺动脉高压;肺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肺肿瘤患者治疗前后了解肺血流受损范围以及改善程度;胶原病、大动脉炎疑累及肺血管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