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北京海淀高三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

2016北京海淀高三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


(3)用 K3[Fe(CN)6]检验滤液中 Fe2+的实验方案是
(4)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 液呈红色。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
(5)该同学进一步查阅文献发现,用铁粉、碳粉混合物脱除硝酸盐,效果更佳。他用上述 KNO3 溶液继续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碳粉的作用。 假设 假设 1:碳粉可用作 还原剂,脱除硝酸盐 假设 2:碳粉、铁粉 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 电池,促进了硝酸盐 的脱除 立 实验操作 向烧杯中加入 度 按下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一 段时间后,测定 NO3-浓度 ② ,说明假设 2 成 ① ,一段 现象及结论 NO3-浓度无明显变化,说明 假设 1 不成立
。 。
a. 当 n(H3AsO3):n(H2AsO3-) = 1:1 时,溶液显碱性 b. pH = 12 时,溶液中 c(H2AsO3-) + 2c(HAsO32-) + 3c(AsO33-) + c(OH-) = c(H+) c. 在 K3AsO3 溶液中,c(AsO33-) > c(HAsO32-) > c(H2AsO3-) (3) 工业含砷(III)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 其原理是: 铁盐 混凝剂在溶液中产生 Fe(OH)3 胶粒, 其表面带有正电荷, 可吸附含砷化合物。经测定不同 pH 条件下铁盐对含砷 (III)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右图所示。 pH 在 5〜9 之间时, 随 溶液 pH 增大, 铁盐混凝剂对含砷(III)化合物的吸附效果 增强。 结合(2)和(3)中图示解释可能的原因: 。
25. (17 分) 导电高分子材料 MEH-PPV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
(R、R’表示烃基或氢)

(R、R’表示烃基或烷氧基)
(1)A 与 D 含有相同官能团,该官能团是________。 (2)B→C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有关 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C 能发生消去反应 c. C 与 F 互为同系物 b. C 的沸点低于正戊烷 d. C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峰
(4)D→E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化合物 J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6)已知化合物 H 的分子式是 C7H8O2,与 G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I。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 件的 H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a. 属于酚类化合物 (7)已知: b. 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条件相同,1 mol HI 在不同温度分解达平衡时,测得体系中 I2 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 的曲线如图 2 所示。
(a、b、c 均大于零) 图1 图2
① 比较 2a
b+c (填“<”、“>”或“=”),理由是
。 。
② 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为
,达平衡时,1 mol HI 分解的转化率为 (填字母序号)。 d. 增大 HI 浓度
28. (15 分) 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 NO3-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报道后,利用如下 装置探究铁粉与 KNO3 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i. 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 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 N2 氛围中进行; ii. 加入 pH 已调至 2.5 的 0.01 mol· L-1 KNO3 酸性溶液 100 mL, 一段时间后铁屑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 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iii. 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i v. 检测到滤液中存在 NO3-、NH4+和 Fe2+。 (1)通入 N2 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 N2 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 (2)白色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 。 。 。
② As4S4 + 7O2 ===== 2As2O3 + 4SO2
(2)① H3AsO3 ② H3AsO3 + OH- === H2AsO3- + H2O ③ ac (3)Fe(OH)3 胶粒数增多(或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带电荷数目增多),H2AsO3-数目增多
28. (共 15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 排除 O2 对 Fe 和 NO3-反应的干扰 (2)① Fe(OH)2 (1 分)
27. (12 分) 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雌黄 (As2S3)和雄黄(As4S4) 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早 期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 (1)砷元素有+2、+3 两种常见价态。一定条件下,雌黄 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 I 中,氧化剂是 。 。
10.将 1.5 mL 0.1 mol· L-1 Na2SO4 溶液和 1.0 mL 0.1 mol· L-1 BaCl2 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 a,过 滤得到滤液 b 和白色沉淀 c。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浊液 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 Ba2+(aq) + SO42-(aq) B.若向滤液 b 中滴加 0.01 mol· L-1 Na2SO4 溶液,无明显现象 C.若向滤液 b 中滴加 0.01 mol· L-1 BaCl2 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D.若向滤液 b 中滴加 0.01 mol· L-1 AgNO3 溶液,无明显现象 11. 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
D. 1-氯丙烷和 2-氯丙烷分别与 NaOH 乙醇溶液共热,都可得到丙烯 9. 硫黄制酸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已知硫黄 的燃烧热 ΔH = 297 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I 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s) + O2(g) === SO2(g) ∆H = -297 kJ· mol-1 B. IV 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IV 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D. V 中气体 a 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2n
若用该反应合成 MEH-PPV,则所需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26. (14 分) 单质碘的提取及应用中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可利用 i 中反应从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单质碘,若所用试剂为双氧水、稀硫酸,其 离子方程式是 (2)ii 中,2HI(g) 。 H2(g) + I2(g)。三种分子化学键断裂时能量变化如图 1 所示。其他
时间后,测定烧杯中 NO3-的浓
③ 关于碳粉的作用,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

化学 参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 共 7 道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 题号 答案 6 D 7 C 8 C 9 B 10 D 11 C 12 B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8 分) 阅卷说明: 1. 不出现 0.5 分,最低 0 分,不出现负分。 2. 简答题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 3. 合理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5. (共 17 分,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醛基 (2)CH3 CH
CHCHO + 2H2 Ni/ CH3CH2CH2CH2OH
(3 分,物质、条件、配平各 1 分;下同) (3)a c
2 CH3 CH2CH2CHO 碱 CH3CH2CH2CH CCHO CH2CH3
H3CO ClH2C CH2Cl OCH 2CH(CH2)3CH3
+ H 2O
(4) ()
(3 分)
(6)
CH 2OH
HO OH
CH 2CH3
CH3 HO OH
OH
CH3
(3 分,每个结构简式 1 分)
(7)
H3CO H2 C HC CH CH 2 H3CO I I OCH 2CH(CH2)3CH3 CH 2CH3
OCH 2CH(CH2)3CH3 CH 2CH3
(2 分,每个结构简式 1 分)
26. (共 14 分,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H2O2 + 2H+ + 2I- === I2 + 2H2O (2)① > 理由是:温度升高,I2 的物质的量增大,2HI(g) 又△H = 2a – (b+c) > 0 ,故 2a > b + c ② 20% ③ ac (3)① 正极 (1 分) H2(g) + I2(g) △H > 0,
实验 1
Al 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实验 2
Al 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同时有红色物质析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实验 1 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铜 B. 实验 2 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Al + Cu2+ === Al3+ + Cu C. 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 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D. 由上述实验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 H+浓度均为 0.2 mol· L-1 的盐酸和硫 酸反应,后者更剧烈 12. 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 SO2,得 到 MnSO4,MnSO4 可与 KMnO4 反应能制备电池材料 MnO2,同时生成 H2SO4。下列 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 A.MnO2 吸收 SO2 的反应:MnO2 + SO2 === MnSO4 B.MnO2 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MnO2 + e- + H+ === MnOOH C.MnSO4 与 KMnO4 反应制备 MnO2:2MnO4- + 3Mn2+ + 2H2O === 5MnO2 ↓ + 4H+ D.尾气中的 SO2 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SO2 + 2NH3· H2O === 2NH4+ + SO32- + H2O
② 阳极:2I- – 2e- === I2 , 阴极: 2H2O + 2e- === H2 + 2OH- ,OH-透过阴离子交换 膜向阳极区移动,I2 与阳极室的 KOH 反应转化成 KIO3,导致蓝色消失 (3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