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
明27黄荣铝

其实是一气(太阳年运动)
气一元论

认识这个世界更直接、更连贯的方法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宇宙天地的本原,是构成 万物的基本元素,天地之大气的运行规律遵循着 由春至冬,升降浮沉这一恒久不变的规律。 气一元包括了物质、能量、信息,一团和气,不

分阴阳

《类经图翼》说:“太虚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
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 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
笑,在变动为,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
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 跳、心烦等病。

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
金气不降也。
中央太阴湿土

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
不能宣通也。
北方太阳寒水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
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 为寒,在地为水,在髓 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
呻,在变动为慄,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
恐。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
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 木气疏泄太过也。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
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 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
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
思。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
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西方阳明燥金



郑钦安《医理真传》曰:“夫人身立命,本乾元
一气,落于坤宫,二气合一,化生六子,分布上、 中、下,虽有定位,却是死机,全凭这一团真气
运行,周流不已。天开于子,人身这一团真气,
即从子时发动,自下而中而上,上极复返于下,
由上而中而下,循环出入,人之性命赖焉。”
内 景 图
内景图——高山流水1

元阴、元阳之神寄居在人体的下部(☵),一轮 河车(发动机)在不停地运转,此即元阳的作用, 犹如深海之中藏伏之龙,而海水即元阴,元阴的 温度适常,龙便深居于此处。龙火将水分源源不 断地蒸腾一路向上向外输布,直冲三关到昆仑, 高山上云雾缭绕,云海一天,直达巅顶(泥丸 宫)。只有登上高峰的人(百会),才能看到那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美妙景象。
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
味为酸,在志为怒。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
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 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
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

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
固也。

《素问· 五运行大论》:“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 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 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

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
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
故曰太虚。”太极就是无中的一点有,有就成为了 太极,太极以有而成为一,一就是宇宙,而有是从
无产生的

《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
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六经
八卦
十二律吕
……
气的运行规律

气的运行规律——升降浮沉
不同时空的气的运行均遵循着
能发挥正常功能,其根本是无形之气的运行失常。

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治病

治病就复圆


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 时之法成。” 《灵枢•刺节真邪》曰:“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 副,人参天地”


同气相求

共振,共鸣
能量、信息的传递


一气周流的圆运动就是生命之气的运行方式,它 遵循着“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升降出入和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之路径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气之升降,天地之 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 者谓地。” 阴主升,阳主降,阴阳是升降的主体, 升降是阴阳的运动变化,人只要有一口气,就进 行着阴阳之气升降的运行。
高山流水2

在大气的作用下此种从下蒸腾上来的雾露之气经 美丽的小桥(鹊桥)到达西王母的瑶池,转化为 山间泉水不断地向下输送,既可润泽山上的花草 树木,又可滋润大地而生长万物,还可在山前面 形成小溪、河流、湖泊。美景中牛郎在辛勤地耕 耘,织女在不断地织做。“内景图”描绘的是一 幅天人合一的和合景象。
二十四节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何谓气?……五日谓
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
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
人体气机运行规律

人与宇宙万物同质同源,天地之大气的运行规律 遵循着由春至冬,升降浮沉这一恒久不变的规律, 人生命之气机同样遵循着天地四季之规律而显现 着生长收藏。
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 相火愈少也。

《黄帝内经· 素问· 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
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
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 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 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生命现象都是无形之气的体现。人身上的“器”不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
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 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
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
志为忧。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
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 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
不同时空 不同角度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
河图、洛书 五运六气 六经 开阖枢、标本中 十二消息卦
东方厥阴风木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
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 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