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1.引言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

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

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1)历史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

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

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

(6)症候性。

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

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社会现实基础、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影响力。

2. 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对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它根源于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尖锐矛盾的反映。

比如以反理性为特征的种种社会思潮是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社会背景相适应的。

20世纪上半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国策是发展军备,以获得新的殖民地,结果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形态和政治上发生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调整国策,废弃以武力瓜分殖民地的老做法。

代之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以争世界霸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资本主义进入战后高速发展时期,科技日新月异。

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另一方面在技术时代的人也成了机械生产线的延长,人被异化、人性被压抑。

加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种种社会矛盾,引发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

而凯恩斯主义、新经济自由主义等政治经济思潮更直接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现状。

总之,无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有多少派别,归根到底它的产生和流传都可以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中找到其根源。

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根源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在哲学产生以前,人们通过宗教信仰和神话,以形象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哲学的诞生意味着人们开始通过抽象的思维,用概念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当时,人们只是从总的方面观察自然界,而没有对自然界进行解剖和分析,自然科学的这种情况反映在哲学上,就使古希腊哲学具有素朴辩证法的性质。

古希腊哲学虽然从主要方面摆脱了宗教信仰和神话的束缚,但也有渗透神话的因素,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人格神。

古希腊时期,传统的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主张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颂扬人的理性的力量,相信用理性的方法就可以获得对世界绝对真知的认识和把握。

古希腊罗马哲学,培育了西方的人的科学主义,自然哲学研究人之外的自然界,探讨世界的本源;哲学史上的"多""一"关系培育了西方人的理性主义,由现象找本质。

根源二:基督教用人道主义改造了的基督教文化,对国民的影响达到80%。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经典和独到之处在于韦伯从宗教伦理的精神层面这一因素来试图探寻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本质。

用韦伯在书中的话说,即:"判断一个历史现象的重要性,可能就是判断价值观或信仰,即判断唯一令人感兴趣或唯一有长期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韦伯在书中十分清楚的阐明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的解释,即,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本质是否能够以新教伦理来解释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韦伯认为禁欲主义新教的伦理,在很大程度上构成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这个思想构成了全书论述的基调;然而,韦伯依然很客观的指出:"我们也无意于坚持这样一种愚蠢的和教条式的论点,即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是宗教改革产生的某些影响的后果,甚至说,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宗教改革的创造物。

搞清那种孕育了天职观念和为职业劳动献身之精神的特殊具体的合理思想形式是谁的精神产物,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者(主要是正在兴起的地位较低的工业中产者阶层,而不是商业贵族企业家),现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问题(不是以资本额从何而来的问题,而首先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等等。

一大批基督教的清教徒创造了美国的财富。

秉持"入世禁欲观"即理性的不间断的从事一项工作而获得社会财富,是荣耀上帝。

成为富翁是上帝对你的垂爱。

努力的工作,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美国的发达。

二、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

胡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步性和虚伪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直接面对的现实课题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而且首先是因为具有进步性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同时,也正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大胆地采用了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

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口号。

这种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新价值观,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追求,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概括起来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优长主要表现为:(1)反对了宗教的神性至上而提倡人性至上(高扬人性);(2)破除了反对了封建等级制度而主张人人平等(3)反对封建梦寐主张科学理性(4)促进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发达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进步性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虚伪性则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面。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以抽象的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借助强势话语霸权,把"自由、平等、博爱"说成是代表整个人类社会普遍利益的"普世价值",承载这些价值理念的资本主义制度,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因为在这些价值理念中,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利益,因此"愈发下降为唯心的词句、有意识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虚伪"。

他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才可能真正实现。

其缺点主要体现在:(1)人道主义与社会现实矛盾--人道主义的招牌具有虚伪性编程了意识形态的说教;对落后民族的掠夺;(2)主题主义--疯狂主体、绝对主体、主客二元对立、自然之死、人类生存困境(3)个体主义--无政府主义(4)理性主义--理性专制,理性"新牢笼",压抑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

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1、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涉及广泛范围、包括众多流派。

(1)唯意志主义 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 以高扬意志 贬抑理性为内容。

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

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人物。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领"为主要内容。

波普、库恩、拉卡托斯为代表人物。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为代表人物。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