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管理工作报告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管理工作报告

县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报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年月项目名称: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报告编制单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县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报告审定:审核:校核:编写: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第二章项目投标 (4)第三章项目进度管理 (4)第四章项目工作开展实施办法 (6)第五章项目质量管理 (10)第六章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13)第七章价款结算与财务管理 (13)第八章经验与建议 (14)第九章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现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发生,灾害损失也越来越大,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县境内地质地貌复杂,雨量充沛,降雨强度大且分配极不均,在强降雨影响下极易发生突发性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的威胁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02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作出批示:“山洪灾害频发,造成损失巨大,己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必须把防治山洪灾害摆在重要位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山洪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综合防治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遵照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批复意见要求“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能及时转移、减少伤亡为目标,抓紧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试点,实施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

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

”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

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年,县正式开始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其中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主要工作是对山洪灾害威胁区进行普查;划分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分析计算危险区预警指标;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完善各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和演练。

使广大基层工作人员掌握防灾避灾知识,熟悉山洪灾害防御日常工作内容和正确防灾避灾方法,提高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能力。

同时,提高山洪灾害威胁区居民的防御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以尽可能小地避免山洪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二、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内容(一)山洪灾害普查①调查县域内所有小流域的自然情况:包括河流分布情况;流域内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流域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②调查所有小流域内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的人口分布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③调查受山洪威胁的各个小流域内山洪灾害的类型及历史山洪灾害的分布情况;④调查受山洪威胁的小流域内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受山洪灾害影响区;查清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影响区内的人口、户数等;列出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行政村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二)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定成果①根据普查结果,县共划定108个危险区和108个相对应的转移安置安全区,以及转移路线等;②整理危险区及其转移安置安全区成果表,并绘制分布图。

(三)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分析确定①确定预警值分析确定的依据及方法;②临界雨量分析典型区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③收集区域内的历史水文资料;④计算分析临界雨量;⑤绘制临界雨量等值线图;⑥确定各危险区的预警指标。

(四)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①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②确定县、乡(镇)、村级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③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④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

(五)宣传、培训和演练①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进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包括:《山洪灾害防御培训手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栏;山洪灾害防御警示牌;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DVD光盘;山洪灾害防御知识传单。

②对县、乡(镇)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监测员、预警员,以及村委负责人等进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及防御预案应急响应培训。

对山洪灾害监测系统、预警平台管理人员,进行自动监测系统、预警平台等专业知识培训。

③组织进行山洪灾害防御及应急响应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抢险、救灾、转移、后勤保障、人员转移、安置等。

三、完成投资情况项目于2012年10月正式实施,现已完成了项目合同内的所有工作内容,共完成总投资万元。

第二章项目投标县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分析、防御预案编制、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培训及演练等内容,涉及面宽,专业性强。

在招投标中我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成为中标单位承担项目的建设。

项目总投资万元。

第三章项目进度管理一、项目总进度我方于年10月开始项目实施,并于年9月30日完成报告编制、宣传培训等所有工作。

具体进度如下:①年10月15日至11月10日,开展普查工作,并收集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防御工作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②年11月15日前完成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资料的设计;③年11月25日前完成全部宣传资料的制作;④年11月30日前完成各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⑤年12月25日前完成普查报告、危险区划定报告、预警指示分析计算报告3本报告的编写。

⑥年6月17日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典型演练,并进行外景拍摄,制作山洪灾害防御知识DVD;⑦年6月17 日至 9月30 日组织多次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和演练,开展多场次的山洪灾害知识宣传活动;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①开展普查工作,完成县山洪灾害普查报告;②在普查的基础上,完成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定成果报告;③完成县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分析确定报告;④完成县个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个乡(镇)级和个行政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⑤县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资料设计和印制,包括培训手册册,宣传画册册,宣传栏个,警示牌块,宣传DVD光盘张,明白卡张,传单张。

⑥组织开展培训场次,培训人数总人;⑦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应急演练场次,参与人数人。

第四章项目工作开展实施办法一、山洪灾害普查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由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县防汛指挥部和当地乡(镇)、村的政府机构配合,在充分利用气象、国土等部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相关技术要求,对全县进行普查,并确定山洪灾害影响区及其受威胁范围和程度。

①县、乡、村的基本情况及其山洪灾害应急响应部门和人员等到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普查,或者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资料。

②县流域基本情况、堤防和水库基本情况等,以水利部门统计的资料为准。

③县域内已建雨量、水位监测站及其基本信息,到水文、气象部门进行调查。

④受山洪威胁区域及其基本情况,则根据县国土部门调查资料、水利部门掌握的本县山洪历史资料、以及《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对照实施方案的山洪灾害防治范围,查遗补漏,即原山洪灾害防治小流域面积与本次普查小流域面积进行比较,将历史以来山洪资料进行分类,检查小流域遗漏之处,在此基础上,补充调查境内发生过的山洪灾害情况,普查按照不遗漏原则对所有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小流域居住点进行逐点调查、评估。

二、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定(一)危险区划分原则根据普查的结果,综合考虑县山洪灾害发生特点及影响程度和范围,合理确定危险区、安全区。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山洪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域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公共设施的严重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

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警戒区内人员的避灾场所。

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本次划分在充分掌握山洪灾害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下原则:①所有已经发生过山洪灾害且具备山洪灾害发生条件的村庄一律划分为危险区。

②历史未发生山洪灾害,但具有重要保护价值且具有山洪灾害发生可能的村庄也划分为危险区。

③便于统计,划分边界一律以自然村为界线。

(二)危险区划分方法在县山洪灾害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县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对县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区作详细排查了解,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未来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充分分析主客观因素,按照灾害的形成情况及影响程度来划定县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危险区。

并在危险区附近合理地选定相应的转移安置安全区。

危险区和安全区的划分:①所有发生过山洪灾害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

②已有明显变形和裂缝,可能产生山体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

③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坡度大于岩层倾角,且岩层倾角大于30度的陡坡,可能产生滑坡影响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

④各溪河十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

⑤防治区内除危险区外所有村屯均为安全区,但根据各危险区山洪发生的特点,应以最快路线转移、最安全避难场所为原则进行划分安全区。

三、预警指标分析确定(一)预警值分析确定的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②《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④《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⑤《山洪灾害防治规划》⑥《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⑦《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山洪灾害的形成是由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大气降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降雨是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 降雨量或雨强的控制性指标( 临界雨量或临界雨强) 是山洪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与制定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的关键依据,因此,对区域或流域的预警值分析,关键是对引起山洪暴发的临界雨量进行分析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