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市情介绍

重庆市市情介绍

综合练习题一、填空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_投资_潜力、发展_潜力和_竞争力_的城市。

2.重庆简称_渝_,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重庆雨季集中在_夏秋_,也有“雾都”之称。

4.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_分配不均_,主要降水量集中在_4_月至_9_月。

5.古代重庆名为_巴_。

6.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_渝州__改为_恭州_。

7.重庆市树为_黄桷树_,市花为_川茶花_。

8.重庆共_40__个区县(自治县、市)。

9.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__江城_扬名。

10.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_三中心_、_两枢纽_和_一基地_。

11、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__资源配置市场化_、__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代化_和_城市管理规范化_。

12、_1949_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

13.__1949_年_12_月_11_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4.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_内陆城市_、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_经济中心城市。

15._富民兴渝_、_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__是重庆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目标。

16.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貌组合差异大,在地貌构成上,最典型的特征是__山多河多__。

17.重庆在民族结构上,全市有__51__个少数民族。

18.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除_长江__及其主要支流_嘉陵江_、_乌江_之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__10__条,流域面积在30到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36条。

19.重庆季节变化的特点是:一是冬__暖__,二是春_早__,三是夏_热__,四是秋_迟__。

20.重庆位于北半球_副热带_内陆地区,属于__中亚热带湿润季风__气候。

21.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

22.重庆主城区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建筑集中,消耗能源多,人均绿地少,形成了城市的特殊气候:一是__城市热岛_;二是__城市干岛__;三是_城市气候中的降雨__;四是雾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年均50天左右),但其化学成分复杂,污染物质增多,对人的危害增大,其水平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23.建设“枢纽重庆”,近五年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完成“_8小时重庆_”通达工程和“__半小时主城__”畅通工程,奠定沟通东西、联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地位。

24.直辖以来,重庆市把_旅游业__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使全该产业呈现出“快速扩张,持续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5.重庆的经济发展呈现很强的__地域分布_特点,即存在_都市发达经济圈_、__渝西经济走廊__和__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__三大板块,各板块发展差异较大。

26.百万移民__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涉及的最大的社会重组与经济重建工程。

27.1994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三峡工程坝址在__湖北宜昌__。

28.三峡水库是一个__峡谷型_水库,水库面积__1084_平方千米,平均水面宽度约1.1千米,水库蓄水175米时,回水末端在重庆__江津市_。

据1991年9月至1992年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按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三峡工程淹没涉及现重庆市__16_个区、县(自治县、市)。

29.今后15年,新重庆肩负着四大任务:__百万移民___、消除贫困、发展经济、___保护环境__。

30.重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是:保护__国土环境__、保护资源的持久利用、保护生态平衡,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意识和行动指南,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到205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示范区和_现代大都市__。

31.重庆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是:__权力机关__,行使职权;依法行政,严格执法;__公正司法_,保障改革;政协职能,充分发挥;__基层民主_,继续加强; __党委领导_,统揽全局。

32.重庆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是:_行政区划调整分布进行___、__机构改革稳步推进__、 ___行政内外关系逐步理顺__、___行政运行机制创新高效__。

33.实施科教兴渝,__改革__是动力。

34.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决定》,我市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奋斗目标是:到“十五”期末,初步建立起__现代科技__、__教育__的基本框架。

35.2003年2月,王鹏举同志在重庆市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培育壮大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等产业集团,促进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有更大发展。

继续发挥__哲学社会科学__在___经济社会__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重庆的历史变迁,说法正确的有( CD )。

A.古代重庆名为“巴国”B.战国时期,吴委张仪在巴国筑江州城(今重庆),以统治巴国,距今2200多年C.隋统一中国后,实行州、县二级制。

开皇三年,改江州为渝州D.明朝,在全国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置,重庆府为四川省所辖13府之一,含3州、17县。

其中,重庆府直辖11县2.下列关于重庆的历史变迁,说法不正确的有( AB )。

A.古代重庆名为“巴国”B.战国时期,吴委张仪在巴国筑江州城(今重庆),以统治巴国,距今2200多年C.隋统一中国后,实行州、县二级制。

开皇三年,改江州为渝州D.明朝,在全国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置,重庆府为四川省所辖13府之一,含3州、17县。

其中,重庆府直辖11县3.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要求之一为功能定位要求,包括( ACD )。

A.支撑功能 B.分散功能 C.强化生产功能 D.服务功能4.新世纪,重庆被赋予进一步发挥( ABD ),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

A.区位优势 B.窗口作用 C.强化生产作用 D.辐射作用5.关于重庆人口的年龄构成的突出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人口年龄构成为老年型,并继续向老年型方向发展B.目前重庆市人口的生育高峰期尚未结束C.劳动适龄人口缓慢增长 D.育龄妇女人口比重有所上升6.以下哪些属于重庆的特色旅游区,( ABCD )。

A.大足石刻艺术旅游区 B.芙蓉洞猎奇旅游区C.万县科考旅游区 D.近郊温泉湖泊度假旅游区7.以下哪些属于重庆的主要旅游景点?( ABCD )。

A.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B.红岩革命纪念馆 C.歌乐山烈士陵园 D.朝天门广场8.关于重庆信息产业“21129”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BCD )。

A.“2”是指一个通信网、一个信息网 B.“1”是指1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C.“12”是指12个方面的应用系统 D.“9”是指9个信息资源库9.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开放可以分为( ABCD )等四个阶段。

A.一般性地恢复 B.缓慢推进 C.掀起热潮 D.迈向新的高度2.改革开放以来,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ABCD )。

A.持续稳步发展 B.社会贡献增大 C.企业素质提高D.受到市场经济的熏陶,大量科技人员、机关分流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加入私营经济队伍10.重庆市的农村经济结构取得的显著成效包括( BD )。

A.农村的城镇化基本实现 B.“退三进四改六”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有序的转移D.主要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质产区集中,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规模的生产基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三、简答题1.简述重庆直辖的原因。

P26-29 共4个(作业1套简答3)*2.简述重庆直辖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P31-34 7点3.简述重庆市直辖6年来发展的基本经验。

P35-39 7点(作业1套简答5)*4.简述重庆的水资源状况。

P49-50 4点5.重庆工业经济发展出现的特点是什么?P64-69 5点(作业2套简答1)6.简述重庆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P70-71 4点(作业2套论述3)*7.简述加快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P82-86 6点8.简述重庆交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P101 6点(作业2套简答3)*9.简述重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P111-120 6方面10.简述重庆直辖后对内对外开放取得的显著成效。

P123-130 (作业3套简答3)11.简述重庆直辖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

P155-161 7点(作业3套简答1)12.简述重庆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P163-166 8点(作业3套简答2)13.简述重庆市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

P178-185 6点(作业4套简答4)14.简述重庆民主法制建设的任务。

P187-190 5点(作业4套简答1)15.简述重庆市直辖以来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P 215-218 4点(作业4套简答2)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重庆的三峡库区移民工作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P150-151 9点(作业3套论述1)2.谈谈重庆市“十五”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要措施。

P171-177 9点(作业3套论述3)*3.重庆市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212-214 (5+4点)4.论述直辖以来,重庆市党的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P225-227 5点(作业4套论述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