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初中知识衔接】
1.力的三要素
【知识点一:力和力的图示】
探究一:力的产生及作用 效果
(1)不小心两人碰头,谁头先痛?鸡蛋去碰石头,为什么鸡蛋会碎?用右手使劲拍左手,哪只手痛?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观察图片,分析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球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2014级
高一物理课时学案
课题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编制人
白杰
审核人
高一物理组
学习
目标
与
评价
设计
目标及要求
是否达标
识记
理解
应用
1.通过演示实验及举例,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并体会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探究一
例1
2.通过举例,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2.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m=0.05kg的墨水瓶;
(2)竖直向上飞行的质量m=2×103kg的火箭;
第4页
例4.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知识点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教材第52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请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
【课堂小结】
【总结】1.力的三要素:
2.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是,简称,符号
2.力的图示
例2.已知上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请用力的图示表示。
思考: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哪些物理量是矢量?
第2页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学案内容
【知识点二:重力】
(阅读教材p51至p52回答下列问题)
请同学们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及依然存在的疑惑。
第3页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当堂检测】
1.【判一判】
(1)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是相同的,没什么区别。( )
(2)重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向下。( )
(3)物体间不必相互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 )
(4)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
(5)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
第1页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3)演示:用手压铁尺,用手拉橡皮条。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1.力的定义: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有几种情况?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施力物体是什么?
2.重力的大小可以怎样获得?方向指向哪?作用点在哪?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3.同学们根据课本P52图3.1-3、图3.1-4,分析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
探究二
例2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并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知识点二、例3、例4
4.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作用。
知识点三
重点
难点
1.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重力的方向及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学案内容
【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施力物体。
B.“雨打芭蕉”时,芭蕉叶只是受力物体,而不是施力物体。
C.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D.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探究二: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
1.演示: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物块、提物块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样,为什么现象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