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力 单位:牛顿,符号N
方向:力有方向,是矢量
表示: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分类:从 从力力的的性效质果来来分分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
受 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和 受力物同时存在、同时作用 3.力的矢量性— 有大小又有方向
•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 勇于修正
• 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只正确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不严格画出力的大小
三、力的分类
1、从力的性质来分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 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
2、从力的效果来分
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不同效果的力也可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效果:改使变物物体体产的生运形动变状态
练习5 : 宇航员从月球取回一块质量为 2 kg 的矿石标本,拿到地球上,这块矿 石的质量是多少?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kg
19.6N
练习6: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
用
B、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小于物
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大于物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作用点质量分布、形状;(重心) (2)重心位置的确定: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
薄板型物体:
悬挂法
练习4: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 施力物体是地球 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 到重力作用 D、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 力作用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
⑶ 是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呢?
悬挂法确定重心
悬挂法确定重心的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时,绳子拉力与重力处在同 一直线上,重心必然在这条直线上。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大小: G=mg (影响g的因素:纬度与高度)
重 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力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宏
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
基 电磁相互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本
相
互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作
用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
2、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效果:改使变物物体体产的生运形动变状态
4、方向 —— 竖直向下 5、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 吸引力的一部分。
6、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 作用,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阅读课本 P52 三、四两段,思考: (1)物体的重心跟什么有关?
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⑵ 什么情况下,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3、 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到的支持
力为 20N,用用力力的的图示意示图法 表示这个力。
F
.
力的示意图:线段的长度和力的大 小不要求严格对应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 表示力的三要素
5N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F
线段上的箭头的指向表示方向 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15N
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力的示意图: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测力计(弹簧秤)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
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方向不同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 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D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
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
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 有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 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 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 也是施力物体。
练习3:物体 A 对 B 的压力是 20N, 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学习过程
学习小结
问题讨论
感谢下 载
A
5N
B
F = 20 N
四、重力
1、看动画
看视频
2、产生的原因:由_于__地__球__的___吸__引__而__使__物__体__受__到__的__力_
3、大小:用弹簧秤测量(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
用公式 G = mg 计算,g = 9.8 N/kg = 9.8 m/s2 ,
思考: G = mg ,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 力最_小___;在两极最__大____。
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三种情形: 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
一、力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1、观看: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结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由 于 其它物体作用的结果 。
物体的形变
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薄板型物体:
悬挂法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 (2)表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重力:产生;大小;方向;重心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作业:P54.2.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力的相互性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2、做下面实验: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
⑴ 用手压锯条,锯条变弯; ⑵ 用手拉橡皮条,橡皮条变长。
结论2: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是_其__它__物__体___ _作__用__的__结__果_。
3、从结论1和结论2可以总结出:
力是改变物体__运__动__状__态___、产生 __形__变___的原因。
力是___物__体__与__物_体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是_相__互__的__。
4.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使物体发生形变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大小: G=mg (影响g的因素:纬度与高度)
重 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力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作用点
质量分布、形状;
(重心) (2)重心位置的确定: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
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
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
练习7 :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
ABC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
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
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
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力 单位:牛顿,符号N
方向:力有方向,是矢量
表示: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分类:从 从力力的的性效质果来来分分
练习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
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阅读课本 P 51第六段后,做如下练习
如图,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 为10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50N
F
F
..
2、 力的图示法作图步骤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 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 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 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标出刻度; ③ 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 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学习小结
问题讨论
• (二)过程与方法
•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点三个因素有关
•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 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 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为什么熟 了的苹果总 是落向地面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的概念 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三、力的分类
四、重力 五、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 (2)一个物体的速度(不管是大小还 是方向)变化了,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变化。
练习10 :把一个边长为 L 的正方形 薄板绕C 点缓慢转动 45°,则物体 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