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7
相对于结婚自由,离婚自由是经历了更多的坎 坷和两难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婚姻制度发展到今 天,经历了禁止离婚主义、限制离婚主义,到如 今成为主流的自由离婚主义,越来越强调尊重和 保护公民的婚姻自主权,尊重婚姻关系到的本质, 这正是婚姻法律制度先进化、文明化的标志,也 是我们继续追求更完美的婚姻自由的动力。
33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 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 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 除。 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 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老 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 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
28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婚姻法贯彻执行宪法的有关规定,主要从保护儿 童的受抚养教育权、保障儿童的人身权利不受侵 犯、保障父母离婚的子女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儿童 的财产权益等方面对儿童合法权益给予了特殊保 护。 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禁 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父母有保 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子女有继承 父母遗产的权利;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不因父母离 婚而消除;
26
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 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 监护权任何人不得干涉。 离婚时,女方因实施绝育手术或者其他原 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 应在有利子女权益的条件下,照顾女方的 合理要求。
27
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 不生育的自由。 育龄夫妻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划生育,有关 部门应当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和技术,保 障实施节育手术的妇女的健康和安全。 国家实行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发展母婴 保健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妇 女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 水平。
30
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
和照料老年人。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 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 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 养义务。 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 费用和护理。
5
在结婚自由上问题上,包办强迫或干涉他人婚姻 的行为是被反对的,各种轻率行为也是被反对的。 结婚双方都必须要符合《婚姻法》里关于结婚的 法定条件。
6
离婚自由
离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 既然婚姻的成立和维系都应以爱情为基础,那么 把离婚一律看成悲剧是不适当的。与其说离婚动 摇了以前存在的稳定的家庭关系,甚至加速了原 来具有约束力的婚姻关系的公开解体,不如说离 婚制度为那些无法共同生活的夫妻,那些因为无 法解除名存实亡的婚姻、而遭受痛苦的人们提供 了救济的办法。对于已经死亡的婚姻,离婚无疑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有利于维护双方的权利。
第一,在婚姻关系方面,家庭法所规定的结婚 和离婚条件、程序及其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对男女双方同样适用;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17
第二,在父母子女关系方面,家庭法关于父母 子女(包括父母与非婚生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权利义务的规定对不同性别 的家庭成员平等适用: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 母姓;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离婚后,子女可以由母方抚养,也可以由父方抚 养,抚养费由双方合理地分担;父母均有要求子 女赡养的权利;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等等。
14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
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 居住。这里所说的同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姘 居。也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有配偶者与他人 同居是此次婚姻法修改时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 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非重婚行为但却 明显违反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的现象而制定的。
22
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保护妇女权益和实行男女平等是完全一致的,两 者并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必然要求和必要补充。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 制度和思想造成的后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 消除,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尚有实 际上的差别。应在坚持男女平等的同时,根据具 体情况在法律上加强保护妇女权益的力度。
31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 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 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 系。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 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 行赡养义务。
第三章
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一、婚姻自由原则 (一)结婚自由 (二)离婚自由 (三)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 姻自由的行为 (四)禁止借婚姻索取财
1
婚姻自由的特征
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在婚 姻问题上所享有的充分自主的权利,任何人不得 强制或干涉。婚姻自由的特征: 其一,婚姻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我 国《宪法》第49条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 现行《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 第3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 姻自由的行为”,第5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 方完全自愿”。
23
同时妇女还有其不同于男子的特殊权益要依法予 以保护。保护妇女权益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长 期传统。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专章规定 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对《婚姻法》作了重要的 补充。
24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 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 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 不在此限。
18
第三,在其他家庭成员方面,兄弟姐妹处于平等 的家庭地位;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孙子女与外孙 子女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第四,在收养关系方面,男女平等亦是收养法所 坚持的基本原则。收养法关于收养人、送养人、 被收养人的条件的规定,关于夫妻共同收养或父 母共同送养的要求,关于养父母、养子女及其他 养亲属的权利义务的各项条款,均贯彻男女平等 精神。
29
离婚时就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 法院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有负 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 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 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 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 务;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享有与婚生子 女同等的权利。
8
但离婚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行为,它关系到家庭的 稳定、子女的幸福。作为一种个人自由必须与社 会利益一起来被权衡利弊得失,因此这种自由是 建立在他人利益之上的,这些人通常包括子女、 配偶、纳税人乃至整个社会。 在保障离婚自由的同时,我们反对轻率离婚。因 为离婚意味着婚姻关系的解除,将会引发一系列 的法律后果,对当事双方及家庭、社会都会造成 一定影响。所以不能滥用离婚自由。人们对待离 婚问题一定要慎重。
2
可见,婚姻自由是由法律所规定并受法律所保护 的一种权利。任何人,包括当事人父母,都不得 侵犯这种权利;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使用暴力, 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罪予以制裁。
3
其二,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婚 姻自由和公民的其他任何权利一样,不是绝对自 由,而是相对自由。行使婚姻自由权,必须在法 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 婚的条件与程序、离婚的条件与程序,这些规定 划清了婚姻问题上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凡符合法 律规定,即为合法行为,受法律保护;不符合法 律规定那个大,即为违法行为,不受法理保护。 因此,婚姻自由的权利,既不允许任何人侵犯, 也不允许当事人滥用。
19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两性平等或性别平等主义 是相信两性平等(包括第三性等其他人)。 此思想的追随者想以此字眼代替女权主义 或男权主义,用以描述相信基本平等权利 或法律上或社会上两性有平等的待遇。 性别平等主义者普遍地认为大部份女权 主义者放弃了平等的思想,而只是注重女 性权利,挂斥其他性别的权利。平等主义 者寻求提升女性、男性和其他人的权利。
13
此外,要区别1950年婚姻法颁行前后的重婚、纳 妾问题。纳妾指有配偶的男子又娶女子为偏房。 妾是旧社会一夫多妻制的产物,1950年婚姻法颁 布前形成的重婚、纳妾,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问 题,一般不予追究。如果男方一直与妻、妾共同 生活,并未离婚,男方死亡时,妻、妾均有继承 其遗产的权利。而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形成的重 婚、纳妾,不仅是完全无效的,而且应当追究其 法律责任。如果“包养二奶”公开与妻同堂的, 相当于纳妾,应当予以惩治。
9
二、一夫一妻 一夫一妻制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 度,亦称为个体婚制。 第一,任何人都不得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配偶。 第二,已婚者即有夫之妇、有妇之夫,在 其配偶死亡或离婚前不得再行结婚。 第三,两性关系只能存在于有合法婚姻的 夫妻之间。
10
我国实行一夫一妻的理由: 第一,婚姻的本质 第二,男女性别比例 第三男女平等
4
婚姻自由的内容
结婚自由 结婚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 自由。 当事人是否结婚,与谁结婚,是其本人的权利, 任何人无权干涉。 自愿是实现婚姻自由的前提,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是婚姻以互爱为基础的必要条件。但自愿必须不 违背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因为结婚自由决不 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在婚姻问题上为所欲为。
25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 自所有,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 工作等承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 予以补偿。 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 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 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 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