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行进之歌》

教案《行进之歌》

《行进之歌》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聆听《葬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

2、听辨乐曲的主题;了解肖邦的名字及主要作品。

3、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赏析4首作品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其使用的演唱场合及功能。

教学重点
了解其使用的演唱场合及功能。

教学难点
对进行曲体裁的共性及速度、节奏、旋律、调式的掌握。

教学方法
欣赏法,感悟音乐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教学教具
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教学
复习《一二三四歌》,引导出进行曲。

新课学习
进行曲原为军队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根据用途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

进行曲的速度
可分为“慢速进行曲”“快速进行曲”“急速进行曲”。

1、欣赏乐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介绍乐曲的背景及作者。

此曲原为《八路军进行曲》,在解放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将它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郑律成(1918—1976)作曲家,出生于朝鲜,1950年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籍。

他的音乐充满激情,旋律朴实流畅,富有特色;结构简练,深受中朝人民的喜爱。

代表作有《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我们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2)、让学生边欣赏乐曲边思考,然后进行讨论。

a、乐曲的基本情绪?(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军威)
b、乐曲的表演形式?(由铜管乐演奏)
c、铜管乐队的基本编制?(它是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吹奏乐队)
2、《拉德斯基进行曲》欣赏
a.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b.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

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c.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拉德茨基”是人名。

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

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

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3、欣赏乐曲《婚礼进行曲》
(1)、介绍乐曲的背景及作者。

《婚礼进行曲》选自歌剧《罗恩格林》,《婚礼进行曲》是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场开始时,贵妇们引导新人进入洞房时唱的混声合唱。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作家。

自幼喜欢戏剧、文学和音乐。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

(2)、让学生边欣赏乐曲边思考。

a、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由管风琴演奏的)
b、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抒情而庄重)
c、乐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由弱至强、由强至弱)
4、欣赏乐曲《葬礼进行曲》
(1)、介绍乐曲的背景及作者。

《葬礼进行曲》是肖邦所作的三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降b小调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

作于1837年。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6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即兴演奏,7岁登台演出,还创作了一首《g小调波兰舞曲》。

1829年到国外旅行演出,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宣扬波兰民族精神。

1849年10月17日病逝于巴黎,享年39岁。

临终前他要求亲人在他死后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的钢琴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色多变,音响华丽而富于激情。

(2)、让学生边欣赏乐曲边思考。

a、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演奏)
b、乐曲的基本情绪和速度以及力度与《婚礼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3)、结合练习,让学生对这三首乐曲进行比较。

用不同的速度唱每首进行曲的主题。

由三组学生分别模拟3首进行曲的场景。

(阅兵式仪仗队入场、婚礼庆典新人入场、送葬的队伍在行进)
板书设计
《行进之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中的“讲解”历来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讲什么? 讲多少? 怎么讲? 讲到什么程度? 讲少了不利于引导学生的欣赏和理解;讲多了又有可能限制学生的想像,讲得不好更是弄巧成拙、喧宾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