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 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 结合分类知识初步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转化规律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分类法的应用
【课前练习】
1. ①海水 ②蒸馏水 ③氨水 ④食盐水 ⑤汞 ⑥液溴 ⑦硝酸溶液 ⑧硝酸银 ⑨纯碱 ⑩烧碱 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 元素和 元素;其中Na 、Mg 、Al 、Fe 、 Cu 、 Zn 等属于 元素,O 、 S 、 N 、 P 、 Cl 等属于 元素。
3、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探求新知】 一 、常见的分类方法
1. 树状分类法 含义:
例: 化合物树状分类
酸 等
化合物 碱 等
盐 等
氧化物 等
【课堂练习1】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法之一,请你用该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时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①食盐 ②红磷 ③水银 ④双氧水 ⑤生石灰 ⑥硫酸钠 ⑦硝酸 ⑦烧碱 ⑨氢气 ⑩空气 ⑾乙醇 ⑿二氧化硫
【课堂练习2】N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 属于 盐
2.交叉分类法 含义: 。
【课堂练习3】根据下图中物质及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分别作出有关连线
可溶性盐 Na 2CO 3 钠盐
难溶性盐 NaHCO 3 钡盐
正 盐 Na 2 SO 4 碳酸盐
酸式盐 BaSO 4 硫酸盐
二、分类法的应用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4】结合右下图,思考a 、b 、c 、d 、e 、
f 分别可能是什么物质?并完成下列方程式。
Ca ――→①CaO ――→②Ca (OH )2――→③
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1.符合右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 .K 2CO 3
B .Na 2CO 3
C .NaCl
D .NaHCO 3
2.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水、空气、纯碱
C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 .硝酸、食盐水、烧碱
3.已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都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1)现有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等5种氧化物,其中七氧化二
锰、二氧化硅、氧化锌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可与酸反应生成盐
A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2、了解胶体和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学习难点】分散系的概念,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对于胶体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课前练习】1、把下列物质分为两类.
①纯水②泥水③纯H2SO4④稀H2SO4⑤蔗糖水⑥空气⑦铁粉
2、在初中我们把纯净物继续分类,可表示为
单质
纯净物酸
化合物碱……
盐
氧化物
而混合物还能否继续分类呢?如硫酸铜溶液,它是由溶质分布在溶剂中而形成的;又如石灰乳是由氢氧化钙的分布在水中而形成的液,属于物。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分散系是 .
分散质
(2)组成
分散剂
(3)分类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气、液、固三种状态,它们之间有种组合方式.如图:分散质分散剂
气态气态
液态液态
固态固态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其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介稳体系。
【课堂练习1】分别指出CuSO4溶液和碘酒中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______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化学方程式:。
2.性质
(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2)丁达尔效应
【性质实验】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①___ 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
是。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雾 B.石灰乳
C.FeCl3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3.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4.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化工、军事等领域。
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
6.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