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V3.1】2015年0425川西林盘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蜀山小筑
【V3.1】2015年0425川西林盘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蜀山小筑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全国独有的四川林盘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川西林盘保护
现状调查与保护
现状:四川林盘全国唯一 我市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林盘」,这些林盘作为传统农耕时代 文明的结晶,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较好地维护了成都平原农耕条 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较好地维护了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林盘」这一建筑和环境 形态传承至今,构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农居风貌。为了保护这一独特风貌,市建 委于2006年牵头启动了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规划的编制,2008年已完成全市的林盘现状调查,明确了保 护性建设的思路。
山林、农田、水系、道路与林盘等要素共同构成川西平原半天然半人工湿地 上网络化的林盘聚落体系,较好地维护了川西平原的生态环境,并形成独具 特色的川西田园风光。随田散居的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复合 型农村聚落形态,其历史久远。它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川西平原自然地理环境与水利农耕文明协调共生的结果。这些竹林农舍错 落有致的格局,与平原上纵横交错的都江堰灌区相呼应,由此形成了独具地 域特色的川西农家聚落特色和习俗,称之为川西林盘文化。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林盘与外界的物质及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加速了林盘的更新变化。林盘与外界、外界 与林盘日益频繁的接触,使当今生态旅游业的触角延伸至这一古老居住区域,这为乡间居住人群提供了新的 发展空间,也为当今城市人群体味这一古老的生活形态提供了新的旅游目的地。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调查:全市农村林盘约14.11万个 据《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规划(2008)》统计,成都市域林盘分布范围9482km,有大小林盘共14.11万个,林 盘分布点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个,林盘平均间距约280米。其中,10户以上规模较大、植被环境较好、林盘特 征典型的大中型林盘共有7749个,占全市林盘总数的8.6%,大中型林盘内现有居民28.5万户,居住人口97.9 万人。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川西林盘保护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 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 的结晶。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 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川西林盘保护
川西林盘的文化特征——
从独居式林盘到聚居式林盘都体现了「田—林一宅」的空间景观模式。林盘 绿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其中所栽植的林木和果蔬等,为农家 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原材料与农副产品;而农家耕地就在宅旁,出门耕作 十分方便。长期以来,「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家家有流水修竹」 的林盘一直是「天府之国」最典型的直观形象,并大量地延续至今。
鹊华秋色图
齐白石山水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川西林盘保护
成都平原上的明珠——川西林盘
通过都江堰岷江之水的浇灌,川西平原上的农村区域逐步形成了一两户、十户左右的乡村院落,以便于就近 耕作。纵横交错的河流、水渠及耕地,与这些院落自然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绿岛式的农居环境生态。茂林修竹, 小桥流水,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这种形态的核心就是名闻遐迩的「川西林盘」。它是川西特有的生活 形态,是全国独有的生态聚落。如今,这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林盘形态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城乡一体化推 进,结合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了农村居住生 活条件,但川西林盘的形态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大批的林盘正在逐步消失。
川西林盤村落保護與文化植入試點項目
The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Restoration Project
——蜀山小築概念策劃设计方案
四川·蒲江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彩· 设计
篇
叁
PART .3 の形· 现状
篇
贰
PART .2 の韵· 定位
篇
壹
PART .1 の意· 背景
篇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
P
A
の意·背景篇
R
Background analysis
T
1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背景资料
中国的乡村景观自古就有大量的古诗文画记载,乡野之美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和自然观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川 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 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 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 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 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政策背景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首次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其中提到: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确定城市定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注重
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川西林盘聚落体系形态——
川西林盘是指在川西平原的平畴绿野之上,农家住居 被竹林、树木所环绕,形成一个个犹如田间绿岛的农 村聚落单元。
林盘的空间景观特征是:一片片绿林耸立于田野,高 大茂密的林木将其中的宅院围绕,仅依稀可见时而露 出的房角院墙,而外围耕地又将林盘包围。
川西林盘保护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