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理工大学新校门设计构思

成都理工大学新校门设计构思


谢谢观看
4
功能定位
完善校园功能,主要解决交通问题。校门本身最重要的试穿行功,能同时也应 注意对内外空间的分隔和联系,也要体现出学校的美好形象。 内外广场应能满足交大人流和车流的同行,同时又能更充分的体现校园文化。
4
文化定位
门既是建筑群体的外延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是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 门是建筑物的脸面,由于理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因此在门的整体设计中应融入成 都乃至四川的本土文化,同时也可加入成都理工大学的特色文化。 校门内外的广场设计更应将本校文化表现出来。
4
景观定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校门形象宜大方简洁,一目了然,景观的美观性应体现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上,校 门外广场应宽敞,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豁然之感。校门内广场的设计应更加美观, 能初步体现出成都理工大学的美好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
其他功能分析 大学校园广场的功能: • 1.大学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结构与环境构成的脉搏。 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区 ,确定了校园规划之整体大局; •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则解决了各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联系,在校园功能分区与道路系 统确立之基础上,则是各区的建筑群与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 •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与建筑群的布置,形式,结构息息相关,任何一方的改动和变更 都将对另一方产生互动影响。 •作为校园节点空间的校园广场,往往处于道路主次干道的交叉口,不同功能分区的起 承转折处又或是建筑群的前庭或后庭。 •多个校园广场的统一规划与设计,将使校园空间建立一定内在逻辑性。 • 2.交通联系 大学校园广场充当大学校园道路系统之功能延伸的角色。 •校园广场承担了一定的交通联系任务,其上发生的交通状态有两种形式:一是强导向 性交通,此时校园广场承担大量人流的疏散作用,常位于建筑的前后,平整的铺装地 面有助于人群的流动与进出;二是自由分散性交通,此类广场一般整合着周围的多个 建筑物,使各单体建筑成为一有机统一整体,广场从而成为各建筑之间的联系桥梁, 人流在此间交互穿插,无固定的方向性。
2
理工大学周边分析
地理位置,朝向
理工大学位于成华区二仙桥东 路,理工大学跨二环与三环, 东风渠从校内穿过。 一面为成华大道,一面为成南 高速,背靠成昆铁路
2
理工大学周边分析
重要性,气候,交通
理工大学是成华区重点大学之一
气候成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空气温暖湿 润,季节分明。区域内多南风或北风,少有东西 风。风力多为1—3级,偶见4级以上大风。 交通情况:以十里店为起点发车7,8,36,113,180 经过十里店站112,20,86,108,902, ww(野中巴)公交402,502,532,14,537 利: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弊:作为五条道路的交汇处,车辆拥堵杂乱
3
校门广场场地分析
现状分析: 校门广场左侧为珙桐学生公寓,右 侧为松林学生公寓,后广场左侧围 国家地质重点实验室,左侧现为荒 地。现要整改区域种植有成片桂花 (友谊林)。 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与建筑群的布 置,形式,结构息息相关,任何一 方的改动和变更都将对另一方产生 互动影响
3
校门广场场地分析
利:整个场地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基础 施工,周边为学生公寓和生活区,有利于 师生出行。场地左上为国家地质重点实验 室,利于展示学校特色。 弊:场地本身现为友谊林,成片的植物种 植不利于设计和改造;校门广场周围就是 学生公寓,会使周围显得杂乱,场地中间 一条主路横穿,将其分成两部分,不利于 设计整体的连贯性。
2
理工大学周边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周围植被多为大乔 木,行道树及低矮的路边灌木, 漆树,构树,天竺桂等。 对荒地的推测分析,目前成都理 工大学处于扩建新校区时期,荒 地应多为建筑废料以及周围的植 物垃圾等。
2
理工大学周边分析 现要设计的校门广场为新区大门场地的设计,大 学校园的功能分区,确定了校园规划之整体大局 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则解 决了各区域之间及区域 内部的联系,在校园功 能分区与道路系统确立 之基础上,则是各区的 建筑群与建筑的外部空 间的规划设计。
3
校门广场场地分析
此设计区域位于成都理工大学南面,为学校又 一大门广场,作为新校区校门广场的设计,首 先要有效的分散主校门的人流量,其次要充分 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 大学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结构 与环境构成的脉搏。 大学校园的功能 分区,确定了校园规划之整体大局
• 作为校园节点空间的校园广场,往往处 于道路主次干道的交叉口,不同功能分 区的起承转折处又或是建筑群的前庭或 后庭。 • 多个校园广场的统一规划与设计,将使 校园空间建立一定内在逻辑性。
4
其他功能分析
3.景观构成 校园广场往往具有相对开阔的空间,拉开建筑的距离,可以为人们提 供充分的视野,并以不同角度去欣赏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充分展示建筑 外观形象及环境形象。同时,校园广场本身经过精心设计,其间辅以适 当的绿化、水体,各种形式的地面铺装,将成为优良的景观。 可见,校 园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及环境是互为经管的关系,站在广场上看建筑时 ,广场为“观看”提供场地,建筑有了表演和展示的舞台;从周围建筑 、道路看广场,广场成为视觉中心与观看对象,建筑物及环境成为广场 背景。 4.交往场所 从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发了多种的校园的社会活动。 校园广场则见证了各色各样的校园活动;上下课的师生,出入办事的校 内外人员,在广场上往来匆匆,人们相互照面而过。若广场设计具有凝 聚力而吸引人门滞留于此,那么散步的,呼吸新鲜空气的,驻足观望的 ,坐在石凳上看书学习的,角落里窃窃私语的人们将给广场带来亲切的 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在开展课余活动、讨论,进一步促进了人际间的交 往及信息交流,如此种种。校园广场如同百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展台, 各种生动的人际关系再次展示。 《人与空间》一书中这样说:人及其 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甚至仅以试听方式感受或接 近他人这类轻度的接触形式,也显然比大多数城市空间和住宅区的其他 吸引人的因素更有价值。户外空间中人的社会活动的积极意义远胜于建 筑或景观本身,而无论建筑环境或广场的设计本身有多么的美观新颖或 标新立异。
3
校门广场场地分析
交通联系
校园广场承担了一定的交通联系任务,其上 发生的交通状态有两种形式:一是强导向性 交通,此时校园广场承担大量人流的疏散作 用,常位于建筑的前后,平整的铺装地面有 助于人群的流动与进出;二是自由分散性交 通,此类广场一般整合着周围的多个建筑物 ,使各单体建筑成为一有机统一整体,广场 从而成为各建筑之间的联系桥梁,人流在此 间交互穿插,无固定的方向性。
1
区域性分析
交通分析
外部交通: 铁路,成都是西南最大的铁路 枢纽 ,成都铁路局是全国18个铁路局之一,营 业里程超过5000公里。 航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中西 部地区最繁忙的民用枢纽机场,中国西南 地区的航空枢纽和重要客货集散地
1
区域性分析
交通分析
内部交通: 公交,成都公交四通八达,且类型众多 地铁,成都地铁是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国西 部第一座开工建设并运营地铁的城市
1
区域性分析
2
理工大学周边分析
目录
其它功能性分析
新校门广场地域分析
4
3
1
区域性分析
气候分析
成都平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温18℃左右。年均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年雨天平均约300天 ,多雾,是中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地区 之一 。
1
区域性分析
气候分析
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 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 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 的冰雪融水,同时,平原上地势 低洼的古河道地区,地下水位高 ,土壤冷湿。故成都平原无论气 温、水温和土温均较低,热量条 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 色。
1
区域性分析
历史文化与人文分析
巴蜀,又称为四川,指中国西南 部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的四川省和 重庆市一带,历史上其范围还包 括与四川盆地文化联系密切的汉 中盆地等地。巴蜀文化是中国四 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 代表的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 分支。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 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巴蜀艺术风格独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