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案例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案例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案例
贺钊学区刘志云《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线段、直线和射线》一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概念课,这节概念课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实物或者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这节课的主题是:抽象问题具体化。

细节: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并领会其特征。

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2.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学会用字母表示线段。

数学思考:
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比较薄弱,教材安排了学生的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力度,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学习过程。

问题解决:
有两个端点的线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没有端点的线称为直线。

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领会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对比法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向学生们展示“线”,出示图片,使学生们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线,当学生看到一张张图片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发出“哇”的感叹声,其实我知道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到了图片中的美景,而没有意识到图片中存在的“线”,当我提示到图片中有没有线时,学生们才恍然意识到,原来图片中存在着许多的“线”。

师进而引入并板书课题:
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线段
出示幻灯片人行横道线和弓的模型
师:同学们说一说哪一段是弓弦的长,人行横道线的长度是指哪一段。

生:弓弦的一头到另一头就是弓弦的长,人行横道上白色的一条条的斑马线就是人行横道线的长。

师: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可以这样表示:
A B
读作:线段AB(或BA)
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师生一起总结线段的特征:
a.有两个端点
b.有限长;可以测量长度。

并让学生动手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板演)
师:如何测量线段呢?
生:把直尺的零刻度对准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所对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

师如何画线段?
生:板演画线段的过程
2认识直线
师:把一条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A B
读作:直线AB(或BA)
让学生叙述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直线:
生:把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直线的特征,指名回答:
a.无端点;
b.无限长;不可以测量长度。

引导学生明白: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师:生活中哪些可以近似的看作直线?
学生:笔直的铁路、公路等等
3.认识射线
师:把一条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让学生叙述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
生:把一条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让学生说出射线的特征:
生:a.只有一个端点;b.无限长;不可以测量长度。

师:生活中哪些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
生:手电筒射出的光、太阳光线、探照灯等等。

4.完成课本议一议:
让学生仔细观察线段、直线和射线,并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回放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存在什么线。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具有价值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讲解时比较繁琐。

需要借助一定的实物或图片。

我为学生们准备了图片和弓箭手电筒,便于学生们理解。

教材安排了学生的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力度,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学习过程。

我先讲解了线段、直线和射线这三种线的概念之后,讲解时是让学生们自己寻找它们的特征,并利用它们的特征准确的区分它们,让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学生们也能顺利的找出生活中哪些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直线和射线。

在讲解完三种线后,我让学生们闭着眼睛想一想三种线的“模样”,并试着用手比划一下三种线,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种线的理解。

但在课后,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讲解中的不足,比如在讲解直线时,我们只是利用直线的概念,在概念理解上说笔直的铁路、高压线可以近似的看作直线,其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直线,我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们这一点。

在线段的特征讲解完后,接着剖析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其实学生们在这个环节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自己分析它们的特征,而我的引导过度,有些问题太露骨,这主要是因为我对学生们的不信任,放不开。

我们教师在课堂是知识一个引导者,我们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