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篮球原地高低运球 教学设计

篮球原地高低运球 教学设计

篮球运球教学设计
乘马岗镇树声希望小学蔡超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本课采用篮球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以此来代替枯燥的基本动作练习,满足了不同学生运动需求保护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从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单元学习内容。

篮球练习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灵敏性,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

篮球运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体育活动能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带来情感的愉悦。

针对水平三的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篮球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里巩固提高,来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小篮球的兴趣,从而真正掌握小篮球的基本技术。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活泼好动,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且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五年级男生喜爱上体育课,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大部分女生对球类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虽然在之前低年级时候学生对运球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但在手型动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结合以上两点考虑我决定采用降低难度、采用多角度新方法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运球能力有所提高,学会如何的运球练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结合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

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

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采取小组比赛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90%以上的学生提高原地控球的能力,掌握原地运球的技能.
3、身体与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们多掌握点运动技能而多锻炼身体,让他们在运动中体验运动乐趣。

4、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和协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法学法
教学指导主要应用讲解示范法、游戏比赛法、评价教学法等;学法主要应用观察法、自主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七、教学流程
1、准备阶段:通过慢跑游戏和篮球操,充分进行热身,为下一步学习做好身体、心理上的准备。

2、学习技术阶段:在初步学习原地运球的基础上,采用程序教学模式,把教材由浅入深地直线式排列,分成自主运球练习→互相纠正动作→强化对比练习→分组运球比赛→篮球游戏,这样一些连续的练习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正确的运球动作有一个基本概念。

针对每一位学困生,在分组时以优等生为伴,加以指导和帮助,以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放松结束阶段:在舒缓的音乐中,教师引导学生放松身体,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师生共同归纳运球基本要求和技术技能,给予学生对运球技术有个理性的认识。

八、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