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实例一、背景资料(一)学童状况:姓名:慧慧(化名) 性别:女年级:四年级(二)家庭结构:与父母及一个妹同住,爷爷、奶奶住在附近,每天由两位老人家帮忙接送上下学,奶奶是一退休老师,对孙女的管教十分用心。
父亲是医生,工作之余也关心女儿的教养。
母亲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主管,工作忙碌,对女儿期望甚高。
母女关系时常冲突,造成案主出现轻微情绪障碍的问题行为。
(三)生活状况:健康佳,喜欢小动物,平日与父亲同睡。
(四)生活适应:1.自理情形:不能按时起床,常迟到。
不善收拾东西,书桌很乱。
2.人际关系:在班上只教一、两位朋友,人际关系差,下课、放学时都是独自一人行走于走廊间。
3.生活习惯:做事拖拖拉拉,功课常常写到十一、二点还做不完。
4.学习情形:对数理、美劳有兴趣,数学曾考全班前三名。
不喜欢记忆的社会课,尤其对写国字的功课更是厌烦。
5.情绪状态:在家常与妈妈顶嘴、冲突、发脾气。
在学校也很容易生气,有时会尖叫。
6.其它:妈妈认为孩子从小就得严加管教,而爸爸、奶奶都太宠爱案主,不能和她用同样方法管教孩子,才造成案主今天的问题。
(五)家族图二、文献探讨(一)以「情绪障碍」的观点来谈问题行为Bower于1969年提出「情绪障碍」的定义,后来被列入美国第94之142公共法案-Eduucation for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 of 1975-以确保所有特殊儿童都能享有免费且适当的教育机会。
◎「情绪障碍」的定义如下:凡出生至二十一岁的青少年1.有「长时间」的情绪困扰表象。
2.也有「严重」的情绪困扰表象。
3.已影响小孩或少年的学习态度及成长历程。
◎五项情绪困扰的小孩及少年的特征,可供早期发现的依据:1.不能学习,但不能以智能或生理方面的因素来解释何以不能学习的理由。
2.不能建立或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父母、师长等。
3.在正常情境下,有不适当的行为、感觉或想法。
4.有普遍性的低潮或不高兴的心情。
5.有生理方面的症状,如疼痛、害怕(似乎与个人及学校学业方面有关联)。
◎情绪困扰的行为表现分类:1.对外发泄型(Acting-out)-常打架,攻击性高,毁灭心强。
2.向内退缩型(Withdrawn)-过份安静,过度自我限制。
3.自我防御型(Defensive)-爱撒谎、欺骗、逃避工作及不负责任。
4.人格瓦解型(Disorganized)-与现实脱节。
(二)个案会诊过程:本个案诊断过程是由案主的父亲、奶奶提出认辅的书面报告,再由认辅老师、级任老师、低年级级任、辅导组长、辅导主任、案主奶奶参与会诊。
至于诊断工具,以美国心理学家Mary Wood所设计的DTORF(Development Test of Rating Form)分行为、沟通、社交、学业四方面进行施测,并订定辅导目标:1.施测对象:级任或任课老师。
2.年龄分段:3~5岁6~9岁10~12岁13~15岁四个阶段3.使用符号:○:十次有八、九次。
□:十次有四五次。
×:十次有零或一次。
4.运用方法:○:这些行为已经学到而且确实依行。
□:这些行为已经学到但未完全依行。
×:这些行为尚未学到,可以视为「长期辅导目标」。
5.问卷分类:(1)行为方面-六岁到九岁:1.他可以做出您的相反动作,例如您前进三步,他后退三步。
2.他会认识或分辨您的手势,例如「坐下」、「安静」。
3.他会先举手再发问或发言。
4.他会看到队伍,而自动依次排队。
5.他会自动做到例行值日生的工作。
(2)沟通方面:1.他会用如果的句型表达他的假设。
2.他会先叫你或引起你的注意才开口说话。
3.他的表达用字形容词增加,例如「生气」、「快乐」。
4.他会提出你句中所用的生字,例如「记者」、「失望」。
5.他会陈述事件而能依事情发生顺序。
(3)社交方面:1.两人谈话中,他会轮流说话或回答对方。
2.他会分享「共同玩具」,例如与人一起玩一套积木。
3.他对你说话会注视你,但反过来未必如此。
4.他会依口令与大家一起「起立」、「敬礼」或「坐下」。
5.他会用「谢谢」表达谢意。
(4)学业方面:1.数字加法运作。
(10+5=15)2.数字减法运作。
(20-2=18)3.数字加减法互换。
(20-5=15,15+5=20)4.数字乘法运作。
(3×8=24,3×9=27)5.数字加法与乘法互换。
(4+4+4=4×3=12)6.数字除法运作。
(21÷7=3)7.数字乘法与除法互换。
(28÷4=7 7×4=28)8.程序中有+-×÷的法则(先乘除,后加减)。
在每一方面找出三项案主已有显著现出,但还欠一致的行为作为短期辅导目标(三个月),另外也找出三项案主从未有的适当行为表现做为长期目标(一年左右)-此份报告内容,只做到短期辅导目标。
其实,「情绪障碍」的理论还是依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技巧方面也多参照心理谘商的技巧,但是并没有所谓「最好」的辅导方式,只有「比较适合」案主需要的辅导与教学方法。
经由问卷施测结果与级任老师订出慧慧的短期辅导目标:1.慧慧会先举手再发问或发言。
-行为方面2.慧慧会看到队伍,能自动依次排队。
-行为方面3.慧慧会自动做到例行值日生的工作。
-行为方面4.慧慧会先叫我或引起我的注意才开口说话。
-沟通方面5.慧慧会依事件发生顺序陈述事件。
-沟通方面6.三人谈话中,慧慧会轮流说话。
-社交方面7.三人谈话中,慧慧的眼神会自然跟着说话者转。
-社交方面8.她会依会谈的对象而调整应对的态度,例如对长辈恭敬。
-社交方面(因为慧慧的学业成绩很不错,尤其是数学成绩曾得过班上第三名。
所以学业方面暂不列入辅导目标。
)参考文献董媛卿(民79)。
如何教养情绪障碍的小孩。
台北。
加合印刷有限公司。
Reinert,H.R.&Huang,A.(1987).Children in conflict(3rd ed.).Columbus,Ohio:Merrill Publishing Co.三、介入流程:(一)第一次见面日期:4月12日星期四下午※治疗重点在建立关系,先以晤谈、说故事再以「画人」和「画全家福」等活动以了解案主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状况。
附图一-妈妈的画像因为一开始辅导者为案主说了一个「小克找妈妈」的故事。
所以当说事说完以后,请案主画一画自己的妈妈(附图一),案主听完说明之后,就很快拿起色笔从「头」、身体一直往下画,结果画到裙子的一半时,纸没有了,辅导者告诉她,没关系,再给你一张将她接起来,案主居然拿起第二张,黏再第一张的下面,继续往下画。
画好之后,案主告诉辅导者妈妈长得不高,头发短短的。
每天出门上班是骑脚踏车,而且手上一定带着一个装钥匙的小袋子,还带着一个大一点的咖啡色包包。
案主把「我的妈妈」画得很清爽、看起来就是一付精短能干的样子。
不过案主画好之后,告诉辅导者:妈妈的脾气不好,常常骂她。
她最喜欢奶奶,第二喜欢爸爸,第三喜欢爷爷,最不喜欢妈妈。
(二)第二次治疗日期:4月19日(星期四)※先以说故事-「爸爸换我做」暖身,接着请慧慧画「全家福」如附图二:附图二-全家福案主说:晚餐之后,爸爸常常会坐在沙发上,拿起报纸之前,都会先抱抱妹妹(只有三岁)并且将妹妹放在他的坐位旁边。
而她是站在妈妈的身旁,这充份显示出案主对母爱的渴望与迫切需求。
(三)第三、四次辅导:都是以游戏方式,以体会的精神,同理的心态努力专注于案主为何一进治疗室,就坐在沙箱前面,不断将动物模型埋进沙里,期望能辨识案主内在的情绪与想法。
(四)第五次辅导5月10日星期四下午此次也一样先为慧慧说一个故事,书名是「胆小狮特鲁鲁」,由故事中的胆小狮因胆子小,看到别的动物拔腿就跑,而越变越小,但是又为了救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又越变越大。
最后谈到案主自己胆子、自己的长相,并请她画了一张描身画(附图三),及画了一个故事画(附图四附图四-自编故事(五)第六、七次辅导:再进游戏治疗室,治疗者做好一个跟随者,认同案主,以尊重与认同从游戏中搜集案主所提出的讯息,案主拿出自己写的文章与治疗分享。
(六)第八次辅导:以低复杂度非结构性的捏黏土的方法,提供案主彩色纸黏土,请案主捏「一次最难忘的经验」。
案主先以弯曲的蛇说明在2001年的某一天,全家出游,在旅游的地点看到一只猴子爬竹竿,全家人就坐下来观看,最后还将她心爱的(一直带在身边)的咖啡色小玩偶也排上去。
(附图五)附图五四、行为表现(一)一个好的第一次接触。
案主由于即将升上五年级,但在班上一直交不到朋友;在家天天因功课与妈妈起冲突,案主情绪常陷入低潮,常常在校园里独自徘徊,很少有笑脸出现。
辅导者第一次与案主见面时,彼此都有点犹豫。
案主说:「要我来这里做什么?」辅导者也自己思索着,我能帮她做什么?所以第一次就开宗明义的说:「我喜欢和你做朋友,我每次都会说故事给你听,你可以在这里玩游戏、画画。
」她一听完,笑着说:「我喜欢,三样我都喜欢,画画是我的最爱,我以前是想当画家,可是世界上的画家都是,等她死了以后,他的画才值钱,活着的时候都没钱花。
所以我不感当画家。
」(二)案主知道妈妈很行,可是我不喜欢:从画中(附图一)看出妈妈精明能干,鲜明的蓝色衣裙,案主说是公司的制服。
妈妈是骑脚踏车上班(离家近),所以右手中只紧紧握着一个小锁匙包,左手钩着一个上街一定随身带着的小皮包,干净利落。
(三)全家福中透露心中的渴望案主日常看到爸爸回家逗着小她六岁的妹妹玩,妹妹总是坐在爸爸身边(白天菲佣照顾),爸爸也常关心她,但是她更期望妈妈能常常站在她的身边。
(四)描身画画得又快又好原本辅导者还担心准备的画具不是很周全,案主是否能完成这幅画,没想到当我一提出我来画一个和你一样大的「慧慧」好不好?她说:「怎么画,好啊!」然后就迫不急待的躺下,摆出好几个姿势,最后决定图画中的这个姿势,充份显出高兴、自信的心情。
并且没做任何停顿,大约花了35分钟就把作品完成。
画好之后,辅导者陪着她一起仔细的看着画作,她竟然冲口而出:「这个人是我吗?好奇怪!」我提醒她:「这是依你的身材描的,妳自己按妳的头发、脸、衣服、裤子、手脚一一画出来的,当然是妳。
」(五)印象最深的经验案主诉说出印象最深的经验是,在一个假日,妈妈带她和妹妹两人,到一个SPA的地方玩水。
三岁多的妹妹从滑水道滑下来,溅起很大的水花,也把妹妹吓哭了,她看到妈妈也被吓慌了。
附图六慧慧游戏中十分忙碌,边玩沙箱、边捏动物,还一直想告诉治疗者一些她养动物的经验。
依不同玩法分类,共分四个阶段(A,B,C,D)。
依序为:玩沙造塔(A)埋动物(B)捏动物(C)埋项链(D)依玩具的性质分类,依序为:(A)玩沙造塔沙箱、盒子(B)埋动物豹、鳄鱼、小熊(谈奶奶买项链)(C)捏动物黏土(谈同学捉蜥蝪、自己养蝌蚪、蚕宝宝)(D)埋项链项链、小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