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
拜伦之死:1824年4月9日
•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长诗由四章组成: ① 葡萄牙、西班牙游记 ② 阿尔巴尼亚、希腊游记 ③ 比利时、瑞士游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④ 意大利游记
亚绘 民画 族: 服身 装着 的阿 拜尔 伦巴 尼
表述反暴政反侵略、追求自由、 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
人物形象
1)哈洛尔德:这一形象带 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代表 了诗人思想的消极方面, 哈洛尔德是上流社会的叛 逆者,一个忧郁、孤独、 悲观失望的漂泊者, 是
2、拜伦的诗歌创作还热情地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由、 渴望自由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号召被压迫民族为 自由而斗争的思想
哀希腊
一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 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 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敢尚侠,富有人性,酷爱自由
2、意志薄弱,难抵诱惑,随
波逐流,随遇而安,听从命运
绘画:拜伦
(三)思想内容 1、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特 别是“神圣同盟”各国的黑暗丑恶进行揭露讽刺。 (1)通过主人公的
冒险足迹揭示出时代
的特征:封建专制的 暴虐,邪恶势力的猖 獗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德拉克罗瓦画作 唐璜的船舶失事
(一)情节:“要唐璜在欧洲旅行一遭„„使我有 可能指出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 冲破禁欲主义 ,与贵夫人朱丽娅恋爱;
* 荒岛生存危机中保持人性;
* 与海盗女儿海黛幸福的自然爱情 ; * 在土尔其宫廷、俄土战场、欧洲上流社会的欲海、血 海中保持人性。 《 唐 璜 》 剧 照
·
(二)人物形象: 唐·璜是一 张白纸,作者用“人类感觉的永 恒色彩”在上面涂抹出“人性图 画”(雪莱语)。 1、风姿翩翩,热情澎湃,勇
一0 你们还保有庇瑞克的舞艺, 但庇瑞克的方阵哪里去了? 这是两课,为什么只记其一, 而把高尚而坚强的一课忘掉? 凯德谟斯给你们造了字体- 难道他是为了传授给奴隶? 一一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让我们且抛开这样的话题! 这美酒曾使阿纳克瑞翁 发为神圣的歌;是的,他屈于 波里克瑞底斯,一个暴君, 但这暴君至少是我们国人。
四 一个国王高高坐在石山顶, 了望着萨拉密挺立于海外; 千万只船舶在山下靠停, 还有多少队伍全由他统率! 他在天亮时把他们数了数, 但日落的时候他们都在何处? 五 呵,他们而今安在?还有你呢, 我的祖国?在无声的土地上, 英雄的颂歌如今已沉寂- 那英雄的心也不再激荡! 难道你一向庄严的竖琴, 竟至沦落到我的手里弹弄?
六 也好,置身在奴隶民族里, 尽管荣誉都已在沦丧中, 至少,一个爱国志士的忧思, 还使我的作歌时感到脸红; 因为,诗人在这儿有什么能为? 为希腊人含羞,对希腊国落泪。 七 我们难道只好对时光悲哭 和惭愧?-我们的祖先却流血。 大地呵!把斯巴达人的遗骨 从你的怀抱里送回来一些! 哪怕给我们三百勇士的三个, 让德魔比利的决死战复活!
第二节
最卓越的代表作家之一。 “19世纪最伟大 的天才”,“思想界 的君王”“目光犀利, 洞察世情,意气慷慨, 扶危济困”“诗歌卓 绝而不群”
拜伦
拜伦(1788-1824)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拜伦画像
一、生平与创作
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 有几分真。……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 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 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上帝说:“要有光!” 于是有了光; 人说:“要流血!” 于是血海汹涌。 „„ “小伙子,争取光荣吧!” 苏沃洛夫用最典雅的俄文词藻, 训一通话, 直到每颗高贵的心,都为金钱和 征服而熊熊燃烧。 炮弹……
葡萄园里的葡萄, 一落就是一大片。 „„
海盗不过是在抽税,
他和宰相所做的差不了许多; 不过他比宰相谦虚, 宁处于较低阶层, 职业也更光明磊落。
一四 自由的事业别依靠西方人, 他们有一个做买卖的国王; 本土的利剑,本土的士兵, 是冲锋陷阵的唯一希望; 但土耳其武力,拉丁的欺骗, 会里应外合把你们的盾打穿。 一五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树荫下正舞蹈着我们的姑娘- 我看见她们的黑眼亮晶晶, 但是,望着每个鲜艳的姑娘, 我的眼就为火热的泪所迷, 这乳房难道也要哺育奴隶? 一六 让我攀登苏尼阿的悬崖, 可以听见彼此飘送着悄悄话, 让我象天鹅一样歌尽而亡; 我不要奴隶的国度属于我- 干脆把那萨摩斯酒杯打破!
绘 画 : 拜 伦 伏 案
锡雍的囚徒:反抗强权 与暴政的民主战士形象。
1816年拜伦迁居意大利,同当地的秘密组织烧炭党人 发生联系,参加希腊的独立革命军,创作上达到高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四章)
——《该隐》
——《唐璜》
你的诗歌和胆识都以美丽和伟 大著称。 唉,人间幸福备于你的一身, 魄力宏伟,出身名门, 可惜你辞世何其太早, 青春花蕊竟遭狂风的横扫! 目光犀利,洞察世情, 意气慷慨,扶危济困, 绝色佳人无不对你倾心, 诗歌卓绝而不群。 ——歌德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插图
透纳
二、《唐·璜》(1818——1823)
那本无耻的书。„„它对英国人品格造成的伤害,比 我们时代的任何别的东西都要厉害。 ——华兹华斯 《唐·璜》是“拜伦勋爵的最后的浮华篇章” ——济慈 他把未发表的《唐璜》读了几篇给我听。非常美好。 那不仅使他置身于当代诗人之上——不,还要更高些。 每一句都有不配的价值。 ——雪莱 这种独创的伟在,完全拒绝别人的模仿。 ——雪莱
八 怎么,还是无声?一切都喑哑? 不是的!你听那古代的英魂 正象远方的瀑布一样喧哗, 他们回答:“只要有一个活人 登高一呼,我们就来,就来!” 噫!倒只是活人不理不睬。 九 算了,算了;试试别的调门: 斟满一杯萨摩斯的美酒! 把战争留给土耳其野人, 让开奥的葡萄的血汁倾流! 听呵,每一个酒鬼多么踊跃 响应这一个不荣誉的号召!
我爱世人不算空泛,但我爱自然更深, „„ 奔腾吧,你深不可测的靛青色的海洋! „„ 或在任何的时候:不管你安静或者激动—— 被微风吹着,在烈风中,在暴风雨里; 在北极结成冰块;或者掀动黑黝黝的波, 在酷热的地方,你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而且庄严。你是永恒的肖像,神的宝座。 „„ 从童年起,我就爱玩你的波涛—— 我多么喜欢它们;如说汹涌不止的海洋 使它们显得可怕,那也可怕得令人高兴, 因为我,打个譬喻吧,就像是你的儿郎, 完全信赖你的波涛,不论远或近, 敢于抚摸你的鬃毛,就如我现在这样。 ——第四章(178—— 184节)
“拜伦式的英雄” 。
2)抒情主人公:代表诗 人思想中的积极的方面 , 他是感情炽烈精力充沛的 观察家和评论家。他有正 义感,有同情心的民主战 士,关心各国人民的正义 事业,鼓励支持各族人民 为了自己的民族独立进行 不屈的斗争。
艺术风格 1)诗人自己的主观抒 情在诗中突出在最前 面 。 2) 通过大自然的壮美 突现出社会现实的丑 恶。
青年拜伦肖像
国会上的两次演说:和英国统 治集团之间结下了不解的仇恨 —— 《东方叙事诗》:不满、 反抗、悲观、失望的记录
取材于拜伦同名诗作的三幕芭蕾舞剧《海盗》 在芭蕾舞剧演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方叙事诗》:
•包括六首充满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叙事诗; •没有完整的情节,抒情因素占主导地位; •“拜伦式英雄”,拜伦的影子:孤独、高
(三)艺术特色 1、在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情调中融入对现 实生活画面的真实描绘与社会历史事件的真实 记录; 2、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尤 其夹叙夹议。
3、采用口语化的“八行三
韵体”,增强艺术表现力。
起伏的山峦都象是他知心的朋友, 波涛翻腾着的大海是他的家乡; 他有力量而且也有热情去浪游, 只要那里有蔚蓝的天和明媚风光; 沙漠、森林、洞窟以及海上的白浪, 这些都是他的伴侣,都使他留恋; 它们有着共通的语言,明白流畅, 胜过他本国的典籍--他常抛开一边, 而宁肯阅读阳光写在湖面上的造化的 诗篇。
——第二章(21—— 22节)
一二 克索尼萨斯的一个暴君 是自由的最忠勇的朋友: 暴君米太亚得留名至今! 呵,但愿现在我们能够有 一个暴君和他一样精明, 他会团结我们不受人欺凌! 一三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在苏里的山岩,巴加的岸上, 住着一族人的勇敢的子孙, 不愧是斯巴达的母亲所养; 在那里,也许种子已经散播, 是赫剌克勒斯血统的真传。
(2)对英国的社会的 各个方面,特别是对 英国上流社会的罪恶 及拜金主义对人们心 灵的腐蚀进行冷嘲热 讽。
滑铁卢战役后,获胜的英国威 灵顿公爵用战场上的废铁铸成 一尊重28吨的雄狮。雄狮面 向法国。台基刻着“伟大的皇 帝”于此。
3)揭示不合理的婚姻 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 流社会夫妇之间互相 欺骗的现象,由此反 映了上流社会的婚姻 普遍的不幸;同时对 忠贞不渝的爱情给予 热情的歌唱。
二 开奥的缪斯,蒂奥的缪斯, 那英雄的竖琴,恋人的琵琶, 原在你的岸上博得了声誉, 而今在这发源地反倒喑哑; 呵,那歌声已远远向西流传, 远超过你祖先的“海岛乐园”。 三 起伏的山峦望着马拉松- 马拉松望着茫茫的海波; 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一刻钟, 梦想希腊仍旧自由而欢乐; 因为,当我在波斯墓上站立, 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个奴隶。
傲、倔强的叛逆者,与罪恶的社会势不两
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由于个人主
义的局限有了悲剧性的结局
•不幸的婚姻:远离祖国, 悲观失望心情的加剧。 •在瑞士,结识雪莱夫妇, 受到雪莱的影响 ——《曼弗雷德》 ——《锡雍的囚徒》 ——《普罗米修斯》 ——《路德之歌》 ——《恰尔德•哈洛 尔德游记》(第三章)
—— 鲁迅
拜伦于1788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古 老的、但已没落了的贵族家庭。 由于家庭的影响使拜伦养成忧郁, 孤独,反抗的性格特征。
拜伦家族族徽
初登上文坛
——《懒散的时刻》 ——《英格兰诗人 和苏格兰评论家》
拜 伦 祖 居
• 1809年的欧洲大陆之旅 ,出游葡萄牙、西班 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了解东南欧 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 1812年发表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第一、二章),使拜伦一举成名 “我一早醒来,发现我 已经成了名人。” ——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