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对国民经济的意义1、蜜蜂产品价值高,用途广。
2、养蜂是一项在广大农村很好的致富项目。
3、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且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中国养蜂业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存在的问题1、缺少相关蜜蜂养殖法律法规。
2.政府部门对养蜂业重视不够。
3.养蜂监管机制不健全。
4.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够。
5、国民对养蜂业认识不健全,尚未看到蜜蜂授粉的价值。
蜂授粉的形蜜态学优势(考):头、胸部有丰富的绒毛,周身布满绒毛。
主要蜂产品种类: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蜡,蜂胶,蜜蜂躯体。
蜂蜜(采集):工蜂采集植物花内蜜腺分泌的花蜜或花外蜜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
蜂王浆(分泌):是由工蜂的咽下腺分泌的用以喂养蜂王及其他三型蜂幼虫的浆状物。
蜂花粉(采集):蜜蜂从种子植物上采集花粉后,加入一些花蜜和唾液,形成的花粉团。
蜂毒(分泌):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毒液。
蜂蜡(分泌):工蜂蜡腺分泌的类脂质物质。
蜂胶(采集):工蜂从植物幼芽或树干破伤部位采集的树脂,并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
蜜蜂蛹,幼虫,成虫(躯体):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蜜蜂形态构造、解剖生理、生殖发育、行为活动等。
三型蜂(注意性别):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
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
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
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
三型蜂的区别(大题)1.数量上:正常蜂群,仅有1只蜂王;工蜂数量最多,雄蜂次之。
2.形态上:个体大小上,蜂王>雄蜂>工蜂。
头:蜂王头是心脏形、工蜂倒三角型、雄蜂圆形;翅膀:蜂王短,占腹部1/2-2/3,工蜂和雄蜂翅膀较长,接近腹部末端;腹部:蜂王腹部较长,尾端尖,雄蜂腹部大于工蜂,小于蜂王,尾端钝圆,工蜂腹部较小,尾端尖。
3.生物学特性上:蜂王:受精卵发育成的二倍体雌蜂,卵巢发达,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工蜂:受精卵发育成的二倍体雌蜂,卵巢不发达,负责巢房内外的所有劳动性工作;雄蜂:未受精卵发育成的单倍体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繁殖后代。
4.寿命上:蜂王的寿命,自然5-6年。
工蜂寿命:平均寿命35天左右。
雄蜂的寿命:长达3-4个月。
5.视觉上:雄蜂的视觉最发达,蜂王的视觉最差,工蜂的视觉处于中间水平。
6.自己进行一些总结,会获得加分巢脾:每张脾有6500-7000个巢房,相邻脾间的距离10-12mm,正常的蜂路。
蜂路:是相邻的两张巢脾之间的间距级型分化: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的二倍体卵发育而成,它们的遗传基因是完全相同的。
受精卵孵化后,由于发育的环境不同,得到的食物不同,雌性幼虫的发育逐渐向蜂王和工蜂两个不同级型的方向分化。
变态发育:蜜蜂是全变态昆虫,其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中蜂与意蜂的发育日期型别蜂种卵期未封盖幼虫期(天)封盖期(天)出房日期(天)蜂王中蜂35816意蜂3 5.57.516工蜂中蜂361120意蜂361221雄蜂中蜂371323意蜂3 6.514.524三型蜂发育所需要的温度:34~35℃。
感知最适温度:26-30℃。
臭腺:分泌外激素的腺体。
分泌王浆的腺体:咽下腺(王浆腺),上颚腺蜡镜:工蜂特有的,在第4~7腹节,特有生殖腺。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概念: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作用:1.通过内分泌系统控制其生理反应,如工蜂的卵巢发育和王浆的分泌等;2.通过刺激神经中枢直接引起蜜蜂的行为,如改造王台、攻击行为等。
信息素多由数种化合物组成,也可以是单一的化学物质。
信息素是蜂群个体间相互联系、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
蜂王不足的原因:1.蜂群群势强盛使得蜂群中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相对不足;2.因蜂王衰弱而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绝对减少,蜂群便产生交替王台;3.因蜂王丢失而使蜂王上颚腺信息素消失,蜂群便将工蜂小幼虫巢房改造王台。
蜜蜂飞行活动半径:一般情况下,意蜂为2.0km~3.0km;中蜂为1.0km~1.5km。
盗蜂的危害包括(掌握):①蜜蜂在巢前厮杀,蜂场秩序混乱,造成蜜蜂伤亡;②发生盗蜂使蜂群凶暴,警觉性提高,增加开箱、蜂群合并、人工诱王等管理操作的难度;③被盗群有蜂王被围杀失王的可能;④被盗群因贮蜜缺乏,轻者使蜂王产卵力下降,重者出现“拔子”现象,影响蜜蜂群势的增长;“8”字型摇摆舞:摆尾舞表示食物离得比较远;它既可以表示出食物的方向也可以告诉同类食物离巢的距离。
自然分蜂定义(一定考)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
促进分蜂的因素(了解)1、环境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巢内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条件和气候条件。
分蜂均发生在蜜粉源较充足,闷热的气候。
巢内环境方面,蜂巢拥挤、通风不良、巢温过高、粉蜜充塞、压缩子脾、供蜂王产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加剧分蜂热程度。
2、蜂群因素包括蜜蜂群势、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等。
强盛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
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是影响分蜂热相互关联的因素。
3.季节因素分蜂热程度与季节有关,分蜂季节蜂群普遍发生分蜂热,即使群势不是很强。
控制自然分蜂的措施(6条):1.随时用产卵力强的新蜂王更换老弱蜂王;2.适时扩大蜂巢,为发挥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能力创造条件,使巢内空间不拥挤,使蜂群贮存蜂粮空间不受限制;3.在非流蜜期,酌情用强群的封盖子脾换取弱群的卵虫脾,加大强群的巢内哺育负担;4.当蜂群强大后,及早准备王浆生产工作;5.炎热季节注意给蜂群遮阴,扩大巢门,改善蜂箱通风条件6.蜂群检查时,要注意割除封盖的雄蜂房,毁掉自然王台。
良好放蜂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大题)1、蜂场周围蜜粉源丰富2、交通要方便,便于转运蜂群和蜂产品3、气候适宜4、有良好的水源5、安全、安静6、远离其他蜂场蜂群排列需注意的问题:1.中蜂尽量分散错开排列:易迷巢,而引起盗蜂,散开且巢门角度要有一定区别。
2.交尾群放在目标显著位置:处女王认巢能力差,防止处女王误入其他蜂群引起围王或蜂王间的刺杀。
3.中蜂和意蜂不放在同一地点饲养:中蜂会被意蜂消灭4.巢门方向最好朝南,东南,东:延长蜜蜂工作时间。
5.用砖块或木板将蜂箱垫高(20cm):防止水淹和害虫侵害。
6.蜂箱摆好后不随意搬动:若要场内短距离运动应注意每天只能移动0.3~0.5m,然后逐渐向预定地点移动。
若一次移动0.5~1km,应在傍晚将巢门用报纸封闭,待搬到新地方后,蜜蜂啃咬报纸的过程会慢慢意识到位置的改变,会重新进行认巢飞翔。
蜂群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方式(3种):箱外观察、局部抽查、全面检查。
箱外观察具有节省时间、效率高、不惊扰蜂群的优点。
部分抽查的特点,一是工作量相对减轻,再是检查时间短,对蜂群的副影响小一些。
检查蜂脾情况、饲料情况、蜂王情况、哺育情况、病害情况等。
全面检查是为了全面详尽的了解蜂群内所有的情况,但也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有重点的进行检查,首先要明确开箱检查的目的,如繁殖期查看产卵育仔情况;流蜜生产期,则重点看采集酿蜜情况。
全面检查的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时的气温,外界气温低于14℃时不要开箱检查,开箱检查的适宜气温为18℃~30℃之间;2.是光线趋暗昏黑时不要开箱检查,此时提脾检查,容易引起蜜蜂愤怒攻击或乱爬乱钻;3.是早春或晚秋开箱检查,要注意选择晴暖无风天气;4.是无蜜源缺饲料期尽量少开箱检查;5.是平时应尽量减少开箱检查次数,不到真正需要或必须时,一般不要开箱检查,开箱时间过长过频对蜂群无益。
蜂群饲喂按照饲喂的饲料类型不同:可以分为糖饲料饲喂和蛋白质饲料饲喂。
糖饲料两种方式及区别(大题)1.直接把糖水倒入箱内的空脾上,放入蜂箱。
2.将糖水倒在容器里,放入蜂箱内,让蜜蜂自己吸食后,搬运到巢脾中。
喂盐:水与盐比例100:1为适宜。
蜂群合并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蜂群合并到一块,使之成为一个蜂群,常被称之为合并蜂群;有时也会将某群的一部分蜜蜂调整到另一群中,这一做法叫作调整群势。
需要进行合并的蜂群(4种)1.失去蜂王又一时没有贮备蜂王补充的蜂群;2.交尾失败的新蜂群;3.失去生产能力的弱小群;4.秋后蜜蜂停止繁殖即将进入越冬期,那些四框蜂以下的弱小群,越冬能力较差很难保证其安全越冬,人们往往对其进行合并,将两个乃至数个小群合并到一块,组合成一个较强的群体,有利于其安全生存和生产的发展。
合并蜂群的方法:直接合并,间接合并。
人工分群定义:又称人工分蜂,就是根据生产需要,结合蜂群内部具体条件和外界蜜粉源情况,从一至数群蜂群中,提出数张脾(蜜蜂脾、子脾、各日龄蜜蜂)组成一个新的蜂群。
人工分蜂经常采用的方法:1、均等分蜂法2、不均分蜂法3、混合分蜂法盗蜂概念:就是在特定条件下由某些原因引起的,少数蜂群对其他蜂群的一种掠夺行为。
引起盗蜂的原因:外界蜜源缺乏,加之强群内又缺乏蜂蜜;场内蜂群群势与贮蜜量极不平衡;蜜脾常时间放于蜂箱外面;白天饲喂蜂群;有糖水或蜜撒在地面。
蜂群飞逃:是指蜂群整群离巢飞走的现象。
蜂群飞逃的原因(掌握) 1.外界蜜粉源缺乏,巢内缺蜜; 2.群内外的病虫害的干扰;3.蜂箱破烂,漏雨透风;4.蜂群尝尝受到惊扰。
群峰飞逃的预防(了解)1.留足巢内饲料。
2.及时治疗蜂群内的病虫害。
3.对破旧蜂箱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4.保持蜂群周围环境安静。
对交配之后的蜂王进行剪翅处理。
转地放蜂(了解):是指追花夺蜜的放蜂方式,不断改变饲养地,专业养蜂者多采用此法。
蜂群的四季管理的主要目的1、蜂群的春季管理的目的是使越冬后蜂群的群势迅速恢复和发展,以便大流蜜期到来时适时地利用主要蜜源。
2、蜂群的夏季管理要点:培养强群,促进高产稳产。
3、蜂群的秋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大量培育越冬适龄蜂,备足越冬饲料,为蜂群安全越冬做准备。
4、蜂群的冬季管理:延长工蜂的寿命,减低死亡率,减少饲料消耗,保证蜂群的安全越冬(不经历采蜜)。
人工育王概念:是通过严格的种群选择,利用工蜂房内的早期幼虫,通过改善其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出优质蜂王,以达到增值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王浆的生产过程1.移虫:首次产浆可移稍大一点的幼虫。
群势弱时,每个产浆群放入一个产浆框。
群势壮大后每个群加入两个,两框之间间隔1~2个巢脾。
若每框产量下降15g一下回复单框生产。
2.补虫:移虫后2~3小时检查塑料王台中没有幼虫的,要补充幼虫,且补充虫龄与王台中的相似。
3.管理:促进蜂群繁殖,保持强群产浆,密集群势。
每隔5~6天将封盖脾换一次幼虫脾。
4.取浆:移虫48h~68h(50h)内提出产浆框取浆。
取出后抖掉或轻轻扫掉附着蜜蜂,去除多余蜂蜡台壁,用镊子镊去幼虫,最后用取浆勺挖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