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外国体育

近代外国体育


三、近代体育手段及其社会化
近代体育手段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 (一)德式体操:经历了杨氏体操和施氏体操两个阶段 杨氏体操:创始人F•L•杨,“德国国民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1.发展了单杠运动,并创设了双杠运动;把木 马去尾蒙上皮,使这便于推广;2.使学校体育走向社会; 3.奠定了近代体育场的雏形。 施皮斯:“德国学校体育之父”; 主要贡献:首创了体育教学中的分段教学和综合教学法, 并最早把音乐和体操练习结合起来。 教学体操分为协同体操(集体练习的器材体操)、秩序体 操(更加严整的兵操)和徒手体操(关节体操)。
第二节
近代欧洲体育的形成
17世纪中叶——19世纪前期,体育思想部分在学校实施。
一、近代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约翰•洛克第一次明确地把学校教育的任务区别为德育、智 育和体育三个部分;并推崇“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 体”,认为体育不但有助于精神恢复和思想发展,还有助 于培养勇敢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卢梭:倡导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地进行启发式教育。把教 育分为幼儿期(0-6岁)、儿童期(5-12岁)、青年前期 (12-15岁)、青年后期(15-20岁)四个阶段; 斯宾塞:认为体育和游戏活动是发泄过剩精力的表现,在 方法上主张孩子在饮食、衣着方面保持适度,多参加户外 运动,但不要过度。
三、早期的运动团体和运动竞赛
体操:传入中国最早,约19世纪60年代,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是指一切体育活动;狭义是指柔软体操、器械 体操和兵式体操。 田径:19世纪末传入中国,主要是在洋务派的军事学堂 中出现,1910年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即主要以 田径为主要比赛内容,1913年,在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 派人参加了田径比赛,也是中国首次参加国际田径比赛。 游泳:19世纪末在中国沿海省市开展。1887年,广州有 了第一个室内游泳池,1913年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 的游泳比赛。 足球:1897年,在香港举办了特别银牌足球赛,1910年 全国运动会上有足球赛,1913年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 会足球赛。 篮球:1896年经天津青年会体育部介绍到中国,开始称 “筐球”,1910年全国运动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1913 年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比赛。
二、近代体育的最初尝试
近代体育最初是在贵族的小范围内进行,培养新的绅士,教育中包含 体育的内容有:剑术、骑马、打猎、网球、跳舞等。 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重要教育思想中包含体育的内容:他认为学 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提出了“适应自然”的原则,主张“按学生的年 龄循序渐进地指导,人人都应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存在于一个健康的 身体里面”。确立了班级制和课间休息制,他规定每天须有8小时用 于吃饭、操练和娱乐,通过郊游、旅行、游戏、跑跳和球戏来锻炼身 体。
第三节 近代体育的发展
19世纪后期——1945年。
一、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体育与科学的结合:主要与医学结合形成了运动医学;与 生理学结合形成了运动生理学;与物理学结合形成了运动 生物力学;与测量学结合形成了运动人体测量等,与此同 时,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也开始交融。
二、国际体育组织和竞赛的发展
二、近代学校体育的确立
古茨穆茨:建立了古氏体操体系,包含体操运动、手工 劳动和游戏三大类。重视医学、生理学和教育理论对体操 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全民体育的主张。 主要运动项目:跑、跳、投掷、角力、悬垂、平衡、举物、 有序的运动。 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注意儿童各种 能力的协调发展,主张把动作分类组合,由易到难、循序 渐进地进行练习。第一个运用口令进行体操教学。 体操的分类: 第一组自然体操:跑、跳和游戏 第二组基本体操:打击、捉拿、冲刺、抛掷、拖拉、摆动 第三组教育体操:攀登、平衡运动、剑术和舞蹈。
现代奥议;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奥林匹 克委员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 现代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奥运会会旗图 案为白底五色环。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在奥林匹克理想指导下,鼓励组 织和发展体育运动、体育竞赛,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 间的友谊,保证奥运会的按期举行。 此外还规定,只有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组 织的项目才能列为奥委会比赛项目,只有经国际奥委会承 认的国家奥委会才能有权派队参加奥委会;
第四章 近代外国体育
14世纪以后,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 产阶级取得了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对封建文化的决定性胜 利。近代体育逐渐形成和发展,从学校走向军队和社会, 并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一节 近代欧洲体育的萌芽
一、近代体育思想的发生 主要专家的观点: 拉伯雷:《巨人传》“在思想上和能力上、热情和性格上、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广博上塑造一个巨人”。 马丁•路德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基督徒的天职之 一”。 意大利的卡斯底格朗和英国的埃利奥特均认为:强调资产 阶级新贵应该能文能武,接受广泛的体育训练。
欧洲各国先后成立了许多单项运动协会与组织:国际体操 联合会(1881年)、国际橄榄球协会(1890年)、国际 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1892年)。体育组织的 成立促进了竞赛活动的兴盛,促进了运动技术的规则的进 步。奥林匹克运动会复兴的时机成熟了。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
排球:1905年传入中国香港,最早的排球比赛每队16人, 1913年中国男排参加了远东运动会,1914年全运会将男 子排球列比赛项目,女子1920年才开始出现。 乒乓球:约1904年前后传入中国,1913年,在上海成立 了第一个乒乓球组织——“乒乓球联合会”,第六、七届 全运会上有了乒乓球比赛。 网球:1885年前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开始打网 球,1910年第一届全运会将网球列为比赛项目,1915年 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第二届远东运动会。 棒垒球:1873年清政府派30名青少年赴美留学,他们在 美非常喜好棒球运动,1887年学成归国,将棒球带回中 国,1908年举行了第一次棒球比赛。 最早的体育团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专为开展竞赛 活动、筹办运动会而建立的;2、是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积聚和训练武装力量的;3、是以研究和开展体育运动为 主要宗旨的。其中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精武体育 会。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对体育形成的共识
一般人不再视身体为灵魂的监狱,灵肉一致的思想基本确 立,体育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初步得到肯定。 “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体”这一古代格言重新受到重 视,确立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 一些教育家和思想家已经注意到学生的身体发育与教育的 关系,开始注意和研究体育教育的经验。体育开始把医学、 教育学等近代科学作为自己的科学基础。
什么是精武体育会?
1910年3月,霍元甲的学生在原精武体操学校基础上建立, 提倡三育,以“强国强民”为宗旨,开展各项体育运动, 出版一些书籍。精武体育会是一个宏大的,有各阶层民众 参加的体育运动团体,在全国各地建立分会,在海外也有。 对中国传统体育在海外的推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出版了武术书籍如《达摩剑》、《谭腿》等,并拍电影宣 传了体育运动,并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及海外成立分会,它 把武术作为一种近代运动项目来推广,提倡各门派的融合, 在推广其它近代体育运动项目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其不 问政治、不分阶级的思想,客观上为反动当局利用。
第四节 近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从19世纪初开始,近代体育开始越出欧洲传播到 世界其它地区。传播有几种情况: 第一类以欧洲移民为主要媒介、如美洲和澳大利 亚的近代体育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第二类是那些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如俄国、日本等,一般是在教育改革的同时积极 地推进近代体育,同时对传统体育进行适当的改 造; 第三类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中,近代体育的 传播常常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组成部分。
二、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于1901年 宣布开始实行“新政”。其中与教育、体育关系最大的改 革是学堂章程的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这是中国近 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普遍实行了的学制,按《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各级各类学院均要开设“体操科”。它的颁行,使 近代体育体制得以在中国逐步确立,近代学校体育也随之 面得以普遍实施。 《章程》对近代体育发展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贡献:规定了学校必须有相应的体操课时,新式学校 及在校学生人数激增(从1902年小学的859人,到1912年 增至2933387人)。 存在的问题:“体操”老师缺乏,许多退伍士兵滥竽充数, 较多恶习,一定程度损害了体育老师的名誉,教学内容简 单乏味。 体育专业教育办学最早、影响较大的是大通师范学堂。
(二)瑞典体操
创始人:P•H•林 体操分类:①教育体操(按身体自然发展需要进行分类教 学的体操);②兵式体操(比德式体操多一些持枪、剑术 和器材练习);③医疗体操(矫正身体的缺陷,使之均衡 发展);④健美体操(艺术韵律体操)。 德式体操与瑞典体操比较 德式体操更强调体育的社会功能,更强调集体和纪律;瑞 典体操着重于完善和发展人自身。前者较为蛮拙,后者更 加舒缓优美,使用器材也更为多样。 (三)英国的户外运动 英国人对刻板的体操不感兴趣,倾向于户外运动和娱乐活 动的发展。 户外运动和游戏种类:足球、橄榄球、水球、高尔夫球、 手球、划船、射箭、苏格兰竞技等。
第五章 近代中国体育
时段:1840~1949年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本身固有的由古代延续下来的传 统体育;二是由西方传入的体育。
第一节 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及早期发展
发展近代体育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打破闭关自守的状况; 二是要有开展近代体育运动的社会需要。当时的中国已经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一、近代体育的初期传播 近代体育主要通过4种途径传入中国:1、聘请外国人来 中国传授;2、派人出国学习;3、从国外书刊中学习;4、 外国人自觉与不自觉地在中国传播。 主要人物及事件: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及洋务运动开 办的军事学堂。 主要体育活动内容:军操、单双杠、木马、游泳拳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