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测试卷试题命制:林晓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liàng 白雪皑皑āi 歧视qíB.数罟不入洿池cù编纂zuàn 繁芜丛杂wǔC.兑现duì赎罪shú贼氛方炽zhìD.嫉恨jí后嗣sì卓有成效zhuó【】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偌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B.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留沙中拯救上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罄石上的时候。
C.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趁,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淹没于荒烟蔓草间。
D.听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常常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让人获得精神的亨受;反之,枯躁干瘪的语言使人感到无味而生厌,官腔套话更是在糟塌语言。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浮气躁历来是学习的大敌,心不在焉,浅尝辄止,“猢狲屁股坐不住”,不可能学深学透。
B.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C.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D.写作不仅要有好的构思立意,还要具备积极的修辞意识,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答应每一个美国人给予他们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C.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吵耳的纷争,转化为歌颂手足深情的优美交响乐章;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扎、一起为自由奋斗,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有一天会一同获得自由。
D.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且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我并非是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犯迫害的打击。
D.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
【】6.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经典作品之所以千古传诵,不但因为它们是一个时期人文或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在于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
②这种语言往往极为精粹形象,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极简洁的一个“排”字,既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又通过这个动作,点出了人物的境况和性格。
③读者就凭“排出九文大钱”这几个字,便能借助想象心领神会。
④《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宝玉黛玉初次见面时的对话,《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有关雪的描写,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老葛朗台见到金子时眼神的描绘,托尔斯泰在《复活》开始时对法庭陪审团人物的介绍,等等,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
⑤写作,要向经典作品学习语言。
⑥揣摩这些优秀的语言范例,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A.①④⑥⑤②③B.⑤①④②③⑥C.②③⑥①④⑤D.⑤②③⑥①④【】7.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文章各有其特色,对下列叙述中的甲、乙、丙、丁推断正确的一项是甲、强调民贵君轻,其文表现出气势浩然的风格。
乙、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笔锋峻峭犀利,论说透彻精辟。
丙、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善于运用排偶句法议伦,逻辑周密。
丁、追求逍遥的境界,善于寓哲理于寓言之中,想象玄妙,说理高超。
甲乙丙丁A.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B.孟子韩非子荀子庄子C.孟子韩非子庄子荀子D.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8.阅读下文,选出最符合全文主旨的一项周秦间诸子之文,虽纯驳不同,皆有个自家在内。
后世为文者,于彼于此,左顾右盼,以求当众人之意,宜亦诸子所深耻欤!(刘熙载《艺概·文概》)A.周秦诸子主张各异,互不相服B.为文宜广纳众说,以求左右逢源C.文章当求表现自我面目,不可一味迎合世俗D.后世为文者多慎选诸子的论述,印证自己的见解【】9.阅读下列诗句,选出最符合作者人生态度的选项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
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
(白居易《我身》)A.人生多艰,宜苦中作乐,自求安慰B.人生在世,难免遭遇挫折,当积极解决困境C.人生际遇不同,宜顺应自然,使心不困滞于外境D.生命苦短,享乐宜先,不求为大鹏,唯愿成鹪鹩【】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疾乎舍曰欲之疾:痛恨相夫子相:辅佐B.河内凶凶:饥荒丐序于予丐:索求C.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旧,老【】1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斧斤以时入山村树之以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C.固而近于费D.斯天下之民至焉何异于利人而杀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12.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无罪岁B.树之以桑C.既来之,则安之D.填然鼓之【】13.选出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A.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参考答案:1、D 2、B 3、B 4、C 5、D 6、B 7、B 8、C 9、C 10、D11、C 12、C 13、D二、多项选择题(8分,对1个选项得1分)【】14.古典诗词常有“时”、“空”对举的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
下列诗词,使用此表现方式的选项是A.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E.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15.孔子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普世价值,不受族群、地域的局限。
下列《论语》文句,强调这种观点的是A.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B.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C.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D.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E.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16.下列对划线的李白诗句的分析恰当的是A.“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形容山势陡峻,行路窘迫。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意谓友情如浮云、落日,难得易逝。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强调满腔忧郁,挥之不去。
D.“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表达盛衰无常,繁华成空。
E.“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盛赞殿宇富丽,宛如天庭。
答案:1、CDE 2、BD 3、ACD三、填空(36分)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文集。
2.孙中山写《黄花岗烈士事略》的目的在于、。
3.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5.,,。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8.剑阁峥嵘而崔嵬,,。
9.,。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初为《霓裳》后《绿腰》。
,。
,。
1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
三、诗歌鉴赏。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这首诗的一、二句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用拟人和设问手法,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体现对天气变化的关切(2分);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2分))2.诗的后两句怎样描写老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用“如鹤立”的比喻(1分)和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的细节(1分)。
“如鹤”的比喻,呼应白发,并且“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1分)。
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1分)。
“望云开”的细节具体微妙的表现了老人的迫切心情则更是一个暗示(1分)。
通过近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1分)。
)四、文言文阅读。
(10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人也,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2分)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不自意全()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②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3.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核不同?(用文中词语回答)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世人态度:作者意图:巢谷态度:作者意图:宋哲宗绍圣初年,我(苏辙)因罪被贬谪寄居筠州,从筠州迁徙到雷州,又从雷州迁徙到循州,我哥哥苏轼也从惠州再次迁徙到昌化,士大夫都忌讳同我们兄弟二人交往,再也没有平生亲友的音讯。
唯独巢谷情绪激昂从眉山传来口信,他想欲徒步来拜访我们兄弟二人。
听说过这个消息的士大夫都讥笑巢谷精神失常。
元符二年春天的正月,巢古从梅州派人给我送来信说:“我不远万里步行来见你,自己没有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已经到梅州,不出十天我们便能相见,到时即使我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啊!”我深感惊奇高兴地说:“巢谷不是现在的人,他是古代的人啊!”我们见面后,握手相泣,不久我们谈日常生活,超过一个月也不感到厌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身体瘦弱多病,不是以前的巢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