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化学(2)
金属离子外层的9个成键轨道,其中6个轨道是 σ对称的,3个轨道是π 对称的。 六个配体,每个具有1个σ轨道,这些σ轨道必 须组成6个“对称”轨道,使得每个轨道能与 合适的金属离子轨道相重叠。这样一个金属离 子轨道和一个对称性与之匹配的配体轨道组成 1个成键轨道和1个反键轨道。
具有9个低能量的成键分子轨道(6个σ轨道和3 个π轨道)可以填充18个电子。
RuⅡ
FeⅡ Cr0 CoⅢ ReⅤ
4 2
7 8
戴帽八面体 四方反椎
[Mo(CO)4Cl3]- MoⅡ
化合物中比较常见的是四配位和六配位化合物,绝大多数是六 配位化合物,正八面体的高度对称性,使得分子轨道之间的能 量降低,增加了六配位的正八面体络合物的稳定性。
四、络合物的配位数和几何构型
1. 四配位络合物
t1u σ对称 eg π对称 t2g eg t1u a1g
a1g
18电子规则可以预测络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 RhH(CO)(PPh3)3 NVE=9+1+2+2×3=18 稳定 Co(CO)4 NVE=9+2×4=17 不稳定
Co2(CO)8 HCo(CO)4 NVE=9+2×4+1=18 有一些化合物16电子也稳定:
atomic number)
很早以前,N.V.Sidgwick提出了一个经验规 则: 稳定的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中,金属的电子 数与配位体提供的电子数总和与本周期中的 惰性气体的电子数相同。
例如: Ni(CO)4 Ni 原子序数 28,外围28个电子。 4 个CO 2×4=8 个电子 EAN=36,与惰性气体Kr的电子构型相同。 [Ag(NH3)4]+ Ag 原子序数 47,外围46个电子。 4 个NH3 2×4=8 个电子 EAN=54,与惰性气体Xe的电子构型相同。
η 5CP (C5H5)
η
6
η 3CH CH=CH2
η 1CH CH=CH2
η
7
(C7H7)
NO
C (carbΒιβλιοθήκη ne)注:括号中表示一个配体可以同时与两个以上的金属原子配位。 如:M-X-M
5.金属氧化态与配位数的关系
dn
10 10 8 8 10 8
CN
2 3 3 4 4 5
几何构型
线性 平面三角 T-型 平面四方 四面体 三角双椎
d10元素:Zn2+, Ni0, Pd0, Pt0
Ni(CO)4
四面体结构
d8, d9元素
d8:Pd2+, Ni2+
d9:Cu2+
Cu(NH3)42+
平面四边形
2. 五配位络合物
d8元素:Fe0, Co+
dsp d
3
s
p
Fe(CO)5
三角双锥型结构
3. 六配位络合物 d7 d6
Mo
W 6 5 4
Tc
Re 7 6 5
Ru
Os 8 7 6
Rh
Ir 9 8 7
Pd
Pt 10 9 8
Ag
Au / 10 9
Cd
Hg
dn
Ⅲ
Ⅳ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i) Sc族(s2d1)在离子状态时不具有d电子。 ii) Zn族(d10s2)不形成d电子电离的化合物。 iii) F层半添满的Ln、Ac系也属于过渡元 素,但通常所说的过渡金属是指d区的 过渡元素。
如何计算: 1.中性分子
dn 8 配体电子数 NVE
2×(Cp)=10 18
Fe
Ni(CO)4
π C3H5Fe(CO)2NO
10 8
4×(CO)=8 2×CO=4 π -C3H5=3 NO=3
18 18
2. 带电荷络合物:NVE是未络合时金属价电子层中 电子数加上或减去配位离子的电荷数之后,和配位 体所贡献的电子数之和。
化合物举例
Au(PPh3)Cl Pt(PPh3)3 [Rh(PPh3)3]+ [Ir(CO)2Cl2]Ni(PF3)4 [Co(CNAr)5]+
金属氧化态
AuⅠ Pt0 RhⅠ IrⅠ Ni0 CoⅠ
6
6
6
6
四方椎
八面体
Ru(PPh3)3Cl2
[Fe(CN)6]4Cr(CO)6 [Co(NH3)6]2+ ReH5(PPh3)3
a. 烯烃与过渡金属配位 1.烯烃的成键π轨道供给电子和金属空d轨道 相重叠,形成σ配位键,σ-coordinate bond 2.金属的满填d轨道和烯烃的反键π*轨道相 重叠,形成π-反馈键,π-back bond
C M C
Dewar-ChattDuncanson Model
σ配位键使烯烃电子云密度↓
2. 18电子规则
1972年,C.A.Tolman总结和归纳了许多实验结果, 明确提出了18电子规则:对于稳定的单核反磁过渡 金属络合物,其金属的d电子数与配体配键的电子 数总和等于18。
EAN规则的核算方法:必须记住惰性气体的电子数 和该金属的总的外围电子。 18电子规则的核算方法:是从EAN规则简化而来, 除去闭壳结构的内部电子,只计算外层的电子,问 题简单的多。
3. 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 CN)
配体同金属之间形式上(并非一定是真正的) 存在σ键数 络合物中与金属配位的电子给予体的数目
注:配位数不等于配位体的数目。
配位数从0到12,一般为4~8
例
CO, Ph3P, R
CH CH CH2
CN 1 CN 2
R2P(CH2CH2)nPR2, π -CH2-CH=CH2 , M
dn [Co(NH3)6]3+ Co d9 Co3+=9-3=6 配体电子数 6(NH3)=2×6=12 NVE 18
[η5-C5H5Mo(CO)3]-
Mo d6 Mo-=6+1=7
η5-C5H5=5 3(CO)=2×3=6
18
3. 双核络合物
dn
配体电子数
双核
总电子数
Mn2(CO)10 Mn 7 2Mn=2×7=14
第二章
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性质
一.过渡金属及电子构型
M 中心金属原子 central transition metal atom L 配位体(ligand)
过渡金属(M)
1、定义:过渡金属是常见氧化态时d轨道(或f轨 道)没有填满或者其能量接近于外层价电子轨 道能量,因而可以利用d轨道(或f轨道)成键 的元素。
2、范围
Ⅲ 3d Sc (d1s2) Ⅳ Ti (d2s2) Ⅴ V (d3s2) Ⅵ Cr (d5s1) Ⅶ Mn (d5s2) Fe (d6s2) Ⅷ Co (d7s2) Ni (d8s2) Ⅰ Cu (d10s1) Ⅱ Zn (d10s2)
4d
5d 0 Ⅰ Ⅱ
Y
La
Zr
Hf 4 3 2
Nb
Ta 5 4 3
Cl Rh PPh3 PPh3 Wilkinson's Rh=d9 PPh3 PPh3 Ir Cl PPh3 Vaska's Ir=d9 CO TiCl2
稳定
Ti=d4
六、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配位体解离之后,形成配位不饱和的络合 物,它能和烯烃、CO、N2、CO2、SO2等 小分子成键,从而使本来惰性的小分子活 化,易于发生反应,总称为小分子活化.
10 ×CO=20
Mn-Mn=2 (2×7+10×2 )/2=18
18电子规则成立的理由: 1. d区 18电子~p区8电子规则 (惰性气体电 子构型解释)
5个nd,1个(n+1)s,3个(n+1)p=9个 分子轨道 每个轨道2个电子,9×2=18,与惰性气体 电子构型类似稳定。
2. 分子轨道理论:
b.一氧化碳与过渡金属配位
在过渡金属与CO形成的络合物中,CO以C和金属相连,CO将 孤对电子给予中心金属原子的空轨道形成σ-配键,另一方面, 中心金属原子将其d轨道上的电子反馈到CO的反键π*轨道中 形成反配位键,这种配位键从整体上称σ-π电子授受配键。
M
C
O
实验表明这些络合物C-O键比CO中的C-O键长,红外光谱 伸缩振动频率变小,说明被配位的CO中C-O键被削弱,M- C键键长要比正常单键短。
二、金属氧化态
金属氧化态(数): 金属化合物中配位 的金属外层轨道(包括(n-1)d, ns, np)被 取走电子后,剩下的电荷。或者说:中 心金属原子的电子对属于电负性较大配 体后剩下的电核数。—— Os oxidation state oxidation numder
例:
Os FeCl2 Fe(CO)5 NiCl2(PPh3)2 Ni(PPh3)4 Fe2+ + ClFe0 + 5CO Ni2+ + 2Cl- + 2PPh3 Ni0 + 4PPh3 Fe Ⅱ Fe 0 Ni Ⅱ Ni 0 dn (外层d电子 的数目) d6 d8 d8 d10
提出的问题:
1.反磁性有机络合物(轨道中的电子双双成对)
2.金属价电子数(The Number of Vallence Electron)NVE 3.基元反应 金属价电子数(NVE)=金属本身价电子数(nd,(n+1)s, (n+1)p,统称dn)与配体所提供电子数之和。
X型配体提供1个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