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题型1、填空题 10’2、选择题 10’重要作家的姓名、国籍、所属时代和文学流派、3、判断题10’代表作及其中的主人公4、名词解释 4*3’5、简答题 3*6’6、论述题 2*20’二、考试范围及答题要点4、论述题完整、正确地答出要点,并做出论证性的说明和举例。
论述题一般主要针对经典作家和主要文学流派。
针对作品的论述题,一般分三类: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述题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察。
人物形象分析要点:人物属于什么典型;他的主要生活经历;他所表现出的主要性格特征;该形象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论述题,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方法——先指出人物形象的总的典型性,次论述他的言语行为、生活经历(典型的形成过程),再论他在生活道路上磨练出来的性格特点(性格的具体内涵),最后总结说明该形象的意义。
不同人物形象,论述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四、名词解释(时间、地点、内容特征、代表人物或代表作)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
浪漫主义文学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拜伦《唐璜》雨果《巴黎圣母院》普希金《自由颂》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浪漫主义并不浪漫,甚至恰恰相反。
它的本质是情感自由。
②反对因袭古人,创作反映时代的作品③崇尚情感,标举想象④继承和发掘民族、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开拓新的题材领域⑤革新文学语言,加强作品的表现力2.湖畔派诗人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书写神秘离奇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借此批判英国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否定丑恶的现实。
创作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着力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歌想象力。
3.东方叙事诗1813至1816年,拜伦创作出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被称为“东方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6部长诗。
他们孤军奋战,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和压迫,虽然失败但是永不妥协,在这些人物身上有着诗人自身的生活经验,寄托了他反抗专制压迫的情怀,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4.多余人出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生活空虚,性格软弱,没有向贵族社会抗争的勇气,只是用忧郁、彷徨的态度对待生活,在社会上无所作为。
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
5.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文学优良传统,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勃兴做了直接准备。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狄更斯《雾都孤儿》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基本特征。
(1) 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强烈的暴露性、批判性、改良性,追求人道主义。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6.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独创的一种串联各部小说的方法,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再现法,又称人物复现法。
让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多次出现,从而多角度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全部,丰富了人物典型的塑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经历,构成人物的完形象(2)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这些事例闪现于其他小说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一一排列出来.(3)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者把小说的人物性格作一对比,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7.美丑对照原则法国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来反对“三一律”。
《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8.新人新人多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
特点是: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坚定乐观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
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象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
9.拜伦式英雄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
他们具有坚强意志和强烈反叛精神,傲世独立,忧郁伤感,有不寻常的命运和爱情,结局往往是悲剧,表现了诗人难以抑制的愤激之情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主要有康拉德《海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哈洛尔德、曼弗雷特《曼弗雷特、莱拉《莱拉》10.威赛克斯小说是英国作家哈代的系列小说总题名,包括14部小说,用威塞克斯的同一背景把多部小说联成一体。
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罗曼史和幻想”、“爱情阴谋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主要内容是描写19世纪后半期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的衰亡,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五、简答题(一般要求答出要点,不必展开论述,但要正确、完整。
)加论述题简述拜伦长诗《唐·璜》的艺术特色。
a)语言明白晓畅,采用口语风格的意大利八行体。
b)故事具有传奇性,格律上有所创新c)写作具有夹叙夹议的特色。
主人公的经历和作者的议论互为层次,有机结合。
叙事跌宕诡奇,议论奔放凌厉。
d)夹叙夹议包含两个行动层次。
一是唐璜凭直觉选择争取个人自由的行动,二是作者凭理性选择争取民族自由的行动。
这是作品的独特之处。
e)作者常常中断叙事自由议论,充满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性。
“爱闲扯,尽自离题议论不休”简述左拉的文学贡献。
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主要倡导者。
《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小酒店》发表成功,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进入鼎盛时期。
左拉发表论文《实验小说论》《自然主义小说家》系统地提出自然主义文学主张,成为自然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杰出代表,使得自然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势头强劲。
简析《羊脂球》的艺术特色。
(法国莫泊桑)《羊脂球》这部作品构思的独特性以及结构的精致性,主要表现在以小见大,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无限的意味深长的思想。
莫泊桑通过这个最不起眼、最遭人耻笑和唾骂的妓女把法国各阶层做了一次辛辣、痛快淋漓的嘲讽和批判。
注重细节描写,往往通过一些小细节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比如,在作品中他把故事安排在了天寒地冻的冬天,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在寒冷的严冬里,羊脂球的遭遇显得越发的悲惨、凄凉。
其他人的良知就如同车外的冰块—坚硬、冰冷。
简要分析达吉亚娜形象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是与奥涅金相对照的人物,她大胆追求爱情,感情丰富;求爱被拒后,她把纯洁的爱情深藏于心,道德纯洁,坚忍克制;她温柔敦厚,热爱质朴的乡村生活;她对待求爱的奥涅金的态度更显示她精神世界的纯洁高尚,具有典型的“俄罗斯灵魂”。
但是她视野狭隘,没有摆脱贵族的传统观念,对现实的反抗极其有限。
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便是它的抒情性,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诗人自己的形象,贯穿着“作者的声音”。
作品中出现大量的“抒情插笔”,这些大量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抒情插笔”,扩大了作品的容量,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它在再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典型性格的塑造上、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上都达到了当时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水平。
在诗体长篇小说中,普希金围绕人物性格塑造这一主线,巧妙地穿插上流社会的场景和乡村的风俗画面,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技巧给后世作家以深远的影响。
(3)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突出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并以深厚的现实主义的力度揭示出性格的社会根源。
(4)在语言上是很有特色的,它把诗的精练、含蓄和散文的流畅、朴素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5)在诗的格律和韵律方面,除了男女主人公各写的两封信以外,其余均为用四步抑扬格写成的十四行诗组成的诗节,这种诗节后来被人们称为“奥涅金诗节”。
抑扬顿挫的音步和错落有致的韵律使得“奥涅金诗节”读来既铿锵有力又缠绵悠长,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简要分析《红与黑》书名中“红”与“黑”的含义。
司汤达第一,从整体时代背景来看,“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丰功伟绩,“黑”意味着复辟时期波旁王朝的黑暗统治第二,从人生道路来看,“红”代表拿破仑时代的红色军服,即军队,“黑”代表教士的黑袍,即教会,军队和教会,是青年人可选的两条出路,于连曾经幻想能像拿破仑时代的青年那样通过从军而实现理想,但他偏偏生活在教会势力猖獗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于是他又试图借助教会而进入上流社会。
第三,“红”指于连那些没有实现的关于军功、荣誉的幻想,也指他孤高自傲、火热的心灵,旺盛的精力和最后流淌的鲜血;“黑”指复辟王朝的黑暗、伪善、神学院于连的服饰,也指他天性的虚伪。
第四,“红”象征于连自由的精神与生命的激情,黑象征于连幻想的破灭。
司汤达《红与黑》于连和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拉斯蒂涅形象比较分析。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于连希望进军队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
后来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同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的中心人物之一,在小说《高老头》中,他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青年野心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