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交流电路_单选(65)

5交流电路_单选(65)

一、单项选择题(65小题)1.某正弦电流的有效值为7.07A,频率f=100Hz,初相角ϕ=-60︒,则该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为( )。

(a)i=5s i n(100πt-60︒)A (b)i=7.07s i n(100πt+30︒)A (c)i=10s i n(200πt-60︒)A2.用幅值(最大值)相量表示正弦电压u=537s i n(ωt-90︒)V时,可写作( )。

(a) (b) (c)3.用有效值相量来表示正弦电压u=380s i n(314t-90︒)V时可写作=( )。

(a)22090︒V (b)-j268.7V (c)j380V4.若正弦电压u=U m s i n(ωt+ϕ),则下列各相量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

(a)u=m U e j(ωt+ϕ) (b)=m e jωt (c)u=I m(e jωt)(取虚部)5.如相量图所示的正弦电压施加于容抗X C=5Ω的电容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相量=( )。

(a)2∠120︒A (b)50∠120︒A (c)2∠-60︒A6.已知两正弦交流电流i1=5s i n(314t+60︒)A,i2=5s i n(314t-60︒)A,则二者的相位关系是( )。

(a)同相 (b)反相 (c)相差120︒7.已知正弦交流电压u=100s i n(2πt+60︒)V,其频率为( )。

(a)50Hz (b)2πHz (c)1Hz8.已知某正弦电压的频率f=50Hz,初相角ϕ=30︒,在t=0.02s时瞬时值u(0.02)=100V,则其瞬时表达式可为( )。

(a)u=100s i n(50t+30︒)V (b)u=141.4s i n(50πt+30︒)V (c)u=200s i n(100πt+30︒)V9.在电感与电容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当X C>X L时,电路呈现为( )。

(a)电感性 (b)电容性 (c)不可确定属性10.在左下图示RLC元件串联电路中,施加正弦电压u,当X C>X L时,电压u与i的相位关系应是u( )。

(a)超前于i (b)滞后于i (c)与i反相11.在右上图示RLC并联电路中,施加正弦电压u,当X L>X C时,电压u与i的相位关系是u( )。

(a)超前于i (b)滞后于i (c)与i反相12.已知元件的复阻抗为Z=(3+j4)Ω,则可判断该元件为(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13. 下图示正弦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14.上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是( )。

(a) (b) (c)15.左下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是( )。

(a) (b) (c)16.右上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相量形式是( )。

(a) (b) (c)17.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R +j X,其虚部X为电抗,其实部R为( )。

(a)电导 (b)电阻 (c)感抗和容抗18.在正弦交流电路中,阻抗角可表示为( )。

(a) (b) (c)19.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感性器件的阻抗可表示为( )。

(a) (b) (c)20.复阻抗与串联,其等效复阻抗为( )。

(a) (b) (c)21.若无源二端元件的正弦电流有效值为I,正弦电压有效值为U,则元件的阻抗为( )。

(a) (b) (c)22.某容性器件的阻抗=10Ω,容抗X C=7.07Ω,则其电阻R为( )。

(a)17.07Ω (b)7.07Ω (c)2.93Ω23.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u,i取关联正方向,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U=U R+U L (b) (c)24.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各电流有效值I,I1,I2的关系可表示为的条件是( )。

(a)Z1,Z2的阻抗角相等 (b)Z1,Z2的阻抗角相差90︒ (c)Z1,Z2无任何约束条件25.在左下图示电路中,已知i1=4s i nωt A,i2=3s i nωt A,则i为( )。

(a)7s i nωt A (b)-7s i nωt A (c)1s i nωt A26.右上图示电路中,,,则u为( )。

(a)200s i nωt V (b)200s i n(ωt-30︒)V (c)273s i nωt V27.图示电路,若A,A,则电流表读数( )。

(a)6A (b)4.24A (c)0A28.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给定i1,i2的相量图如图2所示,则i为( )。

(a)20s i nωt A (b)20s i n(ωt-30︒)A (c)29.在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有效值为I1=1A,I2=1A,I3=3A,则总电流i的有效值I为( )。

(a)5A (b)3A (c) A30.已知复数A=7.07-j7.07,B=10∠45︒,则A⨯B为( )。

(a)100∠90︒ (b)100∠-90︒ (c)100∠0︒31.已知某用电设备的复阻抗Z=(3+j4)Ω,则其功率因数λ为( )。

(a)0.5 (b)0.6 (c)0.832.某电气设备的电流,其复阻抗Z=200∠60︒Ω,则该设备的功率因数为( )。

(a)0.5 (b)0.6 (c)0.833.4Ω的电阻和3Ω感抗串联,接到u=10s i n(ωt-180︒)V的电源上,则电感电压u L为( )。

(a)6s i n(ωt-143.1︒)V (b)6s i n(ωt-126.9︒)V (c)8s i n(ωt-53.1︒)V34.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R=3Ω,,则为( )。

(a)0.8∠53.1︒A (b)0.6∠53.1︒A (c)0.8∠-36.9︒A35.正弦交流电路中,当5Ω电阻与8.66Ω感抗串联时,电感电压导前总电压的相位为( )。

(a)60︒ (b)30︒ (c)-30︒36.已知某负载无功功率Q=3kVar,功率因数为0.8,则其视在功率S为( )。

(a)2.4kVA (b)3kVA (c)5kVA37.已知某电路的电压相量,电流相量,则电路的无功功率Q 为( )。

(a)500Var (b)Var (c)250Var38.已知某电路的电压相量,电流相量,则电路的有功功率P 为( )。

(a)705W (b)500W (c)0W39.在图示R,L,C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有效值I1=I2=I3=10A,当电压频率增加一倍而保持其有效值不变时,各电流有效值应变为( )。

(a)I1=20A I2=20A I3=20A (b) I1=10A I2=20A I3=5A(c)I1=10A I2=5A I3=20A40.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端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因电源频率变化而使其电流减小,据此可判断频率( )。

(a)升高 (b)降低 (c)无法判定41.在R,L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当端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改变电源的频率而使其电流值增大,据此可判断频率( )。

(a)升高 (b)降低 (c)无法判定42.电流幅值I m与有效值I的关系式适用于( )。

(a)任何电流 (b)任何周期性电流 (c)正弦电流43.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定义为( )。

(a)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b)平均功率 (c)瞬时功率最大值44.采用并联电容器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后,测量电能的电度表的走字速度将( )。

(a)加快 (b)减慢 (c)保持不变45.提高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通常采用的措施是( )。

(a)在感性负载的两端并接电容 (b)给感性负载串联电容(c)给感性负载串联电容或并接电容都可以46.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个别元件上的电压有效值( )超过电源电压有效值。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47.某R,L,C串联电路由交流恒压源供电,用调频率法或调参数(L或C)法使其发生谐振。

这两种调节方法对谐振时R上的压降U R值的影响是( )。

(a)调频率法使U R减小 (b)调L(或C)使U R增大 (c)对U R无影响48.图示电路正处于谐振状态,闭合S后,电流表A的读数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49.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的角频率 0与电路参数的关系为( )。

(a) (b) (c)50.处于谐振状态的R、L、C串联电路若增大其L值,则电路将呈现(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51.处于谐振状态的R,L,C并联电路当电源频率降低时,电路将呈现(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52.R,L,C串联电路原处于容性状态,今保持频率不变欲调节可变电容使其进入谐振状态,则电容C值( )。

(a)必须增大 (b)必须减小 (c)不能预知其增减53.R,L,C并联电路原处于感性状态,今欲调节电源频率f使其发生谐振,则应使f值( )。

(a)增大 (b)减小 (c)须经试探方能确定增减54.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电流表A的读数应是( )。

(a)I L+I C (b)I (c)055.含R,L的线圈与电容C串联,线圈电压U RL=50V,电容电压U C=30V,总电压与电流同相,则总电压为( )。

(a)20V (b)40V (c)80V56.已知无源二端网络在外加电压U=200V时,I=10A,无功功率Q=-1200var,则它的等效复阻抗为( )。

(a)︒Ω (b)16-j12Ω (c)︒Ω57.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ωL>,且电流有效值I1=4A,I2=3A,则总电流有效值I为( )。

(a)7A (b)1A (c)-1A58.图示电路中,,,则供出的有功功率P为( )。

(a)200W (b)100W (c)-100W59.两组负载并联,一组视在功率S1=1000kVA,功率因数λ1=0.6;另一组视在功率S2=500kVA,功率因数λ2=1,则总视在功率S为( )。

(a)1360kVA (b)1500kVA (c)1900kVA60.已知流经某器件的电流,其端电压u=4s i n(314t-60︒)V,则其复阻抗Z应为( )。

(a)(b)(c)61.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Z=(40+j30)Ω,X C=10Ω,有效值U2=200V,则总电压有效值U 为( )。

(a)178.9V (b)226V (c)120V62.图示电路中,u=50s i nωt V,5Ω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0W,则总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

S(a)0.3 (b)0.6 (c)0.863.在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10∠90︒V,R=X C=5Ω,则供出的有功功率为( )。

(a)20W (b)0W (c)50W64.左下图示正弦电路中,,,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复阻抗Z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