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南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南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南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笔者选择了湖南科技职院、湖南生物机电职院、长沙商贸旅游职院以及长沙民政职院四所学校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30份,有效率达82.50%。

问卷整理后,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35-01
一、高职院校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高职院校校领导音乐课听课情况
调查得知,3.64%的学生反映校领导非常重视音乐素质教育,经常听课;调查对象中16.06%的学生认为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一般,偶尔听音乐课;而80.30%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从不听音乐课。

这反映了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学校的音乐课安排也较随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对比情况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状况不容乐观。

59.70%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各科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略低于其他学科;31.21%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地位持平,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略低于或与其
他学科重要性相当;而仅有9.09%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略高于其他学科。

这说明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音乐课与其他课程放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音乐素质教育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方式的调查
(一)音乐课程的学习动机
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从本次调查来看,音乐课程的学习并未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半左右(50.60%)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仅仅是为了放松精神,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音乐课程是为了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的调查对象有22.73%,仅26.67%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是想要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的方式是课外音乐活动,有55.16%的学生选择这种方式;其次比较受欢迎的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是音乐讲座,有19.09%的学生选择了这一种方式;认为音乐课程这种方式提高音乐素质的调查对象仅次于音乐讲座,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6.36%;调查对象中有9.39%选择音乐会、音乐协会活动等其他形式作为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满意度
(一)高职院校学生反映的音乐教师作用及教学方式现状
调查发现,37.58%的学生认为音乐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
学习;而54.24%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传授知识;另有8.18%的学生认为目前音乐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所起作用并不大。

(二)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调查
大部分调查对象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是有帮助的,其中18%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帮助,4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帮助一般,而38%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没有任何帮助。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的调查
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并不高,仅32.43%
的调查对象对其所选的音乐课很满意,感觉一般的调查对象超过了半数,占比57.27%,而有10.3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并不满意,认为课程形式过于单一,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新意。

四、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
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都表示喜欢音乐,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对音乐常识的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并且结果令人相当吃惊。

在330位调查对象中,269位不知道中国国歌的词作者,比例高达81.52%,仅18.48%(61位)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歌的词作者。

知道《二胡映月》是二胡乐器作品的学生仅14.24%(47位),85.76%(283位)的调查对象都不知道《二胡映月》是什么乐器作
品。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能力素质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在330位调查对象中,仅有52位能被调查者能识五线谱,占样本总数的15.76%;84.24%的(278位)受调查者不能识五线谱,可见,大部分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不能识别五线谱。

总的来看,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还没有受到领导、老师及学生的足够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还比较欠缺,音乐素质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邢红梅.浅谈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特点[j].大众文艺,2010(2):182.。

相关主题